APP下载

螺旋CT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效果分析

2020-09-30路阳顾晓清董芹陆敏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磁共振病症螺旋

路阳,顾晓清,董芹,陆敏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肺癌作为影响我国患者死亡率最大的病症,在临床研究中获得了多方重视,该病症由于前期表现不明显,容易被患者所疏忽,并且由于缺乏对该病症的认识以及检测方法,在病症发现时,大多数患者已经属于晚期性肺癌,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1]。对于该病症的防治,需要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由此可见,对早期病症的诊断对改善患者生存率尤为重要。国外有研究采用低剂量CT对其进行检测,其敏感度能够大大高于普通胸片检测,但由于存在辐射的影响和特异性低的特点,在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剂量越大,螺旋CT的检测效果更佳,但相对的辐射影响更大[2]。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属于新型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通过对活体组织的水分子进行弥散检测从而得到图像,通过分析水分子的间隙情况,能够对病症起到良好的诊断作用,该技术在各项研究中具有较高的使用性。现通过选取48例肺部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为探究螺旋CT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相关部门批准,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收录的48例肺部病变患者,通过将其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每组24例,其中良性组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34~76岁,平均(56.34±5.47)岁,恶性组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35~81岁,平均(59.48±5.17)岁。对比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螺旋CT及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检测标准;②患者含良性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部炎症及良性结节;恶性病变: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及大细胞肺癌等病症;③所有患者均在知情条件下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对检测过程无法忍受者。

1.2 方法

螺旋CT检测:在扫描前需要令患者做好准确运动,保证呼吸畅通,随后对患者采用GE Optima CT66064排螺旋CT进行肺部扫描,扫描部位选取患者肺底至肺尖部位,层间距选择为1 mm;厚度选择为1 mm,螺距为0.18,病灶区的层厚为0.625 mm,仪器的运转速率可调整为0.27 s/360°,螺旋CT设置电流为800 mAS,电压为120 kV;随后对患者的肺部情况建立图像,并通过高分辨率对CT重建图像,所得图像提供给专业的医师进行分析,将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于扫描前令患者做好充分准备,并采用GE 7503.0T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仪器对其进行检测,扫描方式采用SE-EPI序列,TE=26.4 ms,TR=4000 ms,FOV=40 cm×40 cm,反转角调整为45°,扩散敏感系数选择0、300、600、900、1200 s/mm2,矩阵设置为 256×128,厚度设置为6 mm,层间距设置为2 mm,扫描时间可设定为1~2 min,所得图像需上传至工作站,同时由数名专业的医师对其进行分析,对所得的图像结果进行统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螺旋CT以及弥散加权共振成像扫描中的各项诊断结果,常规扫描结果包含: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由专业医师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螺旋CT以及弥散加权共振成像扫描中的诊断结果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的螺旋CT以及弥散加权共振成像扫描中的诊断结果,在敏感度方面,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异性以及准确度方面,通过弥散加权共振成像扫描的患者高于采用螺旋CT扫描的患者(P<0.05),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的螺旋CT以及弥散加权共振成像扫描中的诊断结果[n(%)]

3 结果

肺癌的病变通常包含了两种可能性:肺部的病变的良性表现通常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部炎症及良性结节,该情况属于病症前期,对病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患者加以重视;而恶性病变为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及大细胞肺癌等病症,该类病症则属于肺癌后期,传统治疗方式已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可通过后期调理改善病症情况[3]。由于我国居民生活结构的不断改善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居民肺部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对国内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属于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世界三大病症之一,对于肺癌的治疗,只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病症无明显表现时及时排除恶性肿瘤,提高患者存活率。而通常情况下,能够对患者产生直接影响的癌症属于晚期,这即是导致我国癌症患者死亡率高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医学对癌症的诊断技术尤为重要,螺旋CT作为常规检测肺部癌症的方式之一,在临床调查中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其监测原理是由于肿瘤的血管丰富,且血管壁的通透性较高,密度较均匀,通过CT检测能够清晰获得肿瘤情况,并通过成像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多排CT则能够通过多层分析肿瘤的情况,提高扫描的准确性,成像的效果更具立体性以及精确性,常规来讲,将多排螺旋CT应用于患者的检测,可通过对其患病的部位进行大范围检测,针对患者各个部位进行精确扫描,扫描遗漏的情况更低,该技术还能够重建冠状位以及矢状位图像,从而减少患者因扫描过程中运动产生伪影,从而影响对扫描结果的判断[4]。另外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采用螺旋CT检测的准确性,其原因可能是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检测能对病理状态下细胞内外的间隙水分子进行弥散定量分析,恶性肿瘤往往具有活跃的细胞分裂能力,在其分裂到一定的程度下,细胞间的间隙会明显狭窄,肿瘤组织的细胞密度更高,通过对活体组织的水分子的观察能够看出弥散能力明显下降,从而使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同时较螺旋CT对比,不会由扫描产生较高的辐射,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患者对此的接受度普遍较高[5]。

本文通过选取48例肺部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并得出结果:通过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检测的良恶性病变敏感度高于采用螺旋CT检测的敏感度(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弥散加权磁共振检测的良恶性病变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采用螺旋CT检测的特异度和准确度(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检测的结果不会对检测的敏感度方面产生影响,保证的检测的有效性,同时能够提高检测的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在检测效果方面能够较螺旋CT产生更高的使用价值,为临床肺癌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使用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对肺部良恶性病变采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可提升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在检测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过程中,不会对其敏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对病症的诊断能够产生较高的作用,在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磁共振病症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青春期病症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