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建设研究

2020-09-30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校园文化院校

文/陈 燕(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创新”一词最早是在1912 年,由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我国约在1998 年第一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 年,教育部从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等方面阐述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要重视创业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内涵

1.创新意识

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占据了中国思想意识的主流,并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商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很低,“中庸”的观念,使很多人安于现状,满足于平均主义,过平稳的日子,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对创业文化形成的思想体系的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不停唤醒和树立新的意识。文化是群体认识,意识是对认识的认识。社会发展到更高层次,提出了新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恰好能够不断用新的方式来满足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可以说创新意识是一种求新意识。创新意识基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其来源于创业文化又高于创业文化,他们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

2.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创业文化的核心,创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创新创业活动,创业精神的形成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受地方文化、当地环境、传统风俗、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会形成人们不同的创业精神。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接轨,我们积极吸取西方的优秀文化,丰富和创新传统文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倡,整个社会对创业行为有了更新的认识,不少人从稳定的工作单位辞职,投入创业的大潮,这是进步;大学课程也加入了很多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创业精神在逐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创业成功,而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促使学生前进,使其将来走上社会后也能保持立新除旧的勇气以及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1.国内外创业教育情况综述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就开始了创业教育,60 年代得到飞速发展,亚洲日韩的创新教育也是走在世界前列,到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创新教育,涌现出很多知名的创新型大学。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同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要支持大学生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可见,国家高度重视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2.国内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规模小、底子弱、投入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生等“硬件”上,容易忽视校园文化等“软件”建设。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文化特色上,而校训则凝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内涵和精神文化。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融入了一定的企业文化、技术文化及职业文化等内容。但是总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滞后,未能跟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快速发展步伐。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高职院校自身也在转型中,其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企业精神和文化还没有被高职院校广泛认同和接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滞后,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

三、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1.创业文化建设的氛围不够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和企业一线技能人员。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有些专业开展订单班培养,这意味着学生实习和毕业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单位。虽然校企合作时,企业参与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但是参与度不够,企业精神和文化并没有融入校园。学校层面更注重的是专业与市场人才需求的结合,更关心的是学生能够顺利找到满意的就业单位,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业教育,没有充分利用好企业进校园这一优势来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也缺乏创业文化的内容[3]。

2.创业文化的培育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如2010 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5 年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但真正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的却很少。高职院校自身层面更多的是以文套文,以政策贯彻政策,没有研究形成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总体来看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稳定,很多都是兼职教师;很多学生上创新创业课程是抱着拿学分的心态,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教学针对性不够;创新创业经费不足,课程建设落后,活动开展不广泛等。

3.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不够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所以校园文化中融入了一定的技术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元素[4]。创业文化的培育需要有良好的土壤,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深远,成为很多读书人的最终目标,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选择。目前来看,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还不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需要进一步融入创业文化的元素。

四、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明确积极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办学目标

现代企业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团队协作的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敢于突破传统的精神都是企业最为重视的人才品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根据社会人才的需求做出相应调整。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动力不足、普遍缺乏方向和目标,但动手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偏强,部分学生存在个人理想与现实差异的矛盾。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开展双创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加强校企合作、专创融合,引导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更有利于高职学生实现个人理想。

2.加大创新创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师资队伍,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老师是否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否熟悉课程体系并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验,是能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的前提,也是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现阶段,高职院校内部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领域的教师还比较缺乏。对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创教师资源建设,注重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让企业人员充分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加大专创融合;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假期让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使其了解企业的业务和管理。

3.将创业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需要创新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文化也是其中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要立足于强大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让企业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让创新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内容,进一步树立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才能让高职院校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主阵地[5]。高职院校可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引入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利用好孵化基地,完善创业配套机制,吸引风险资金和企业赞助,为学生创业启动提供良好条件。

五、结语

文化是软实力,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习近平在澳门大学与学生们交流时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要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文化的建设,创业文化所包含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是创新创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在双创的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的创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走得深、走得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系2018 年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校级课题立项项目“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xjjx03)的研究成果。 ]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校园文化院校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