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专家”让皖西白鹅产业蓄势腾飞
——记六安市裕安区科技特派员江卫军
2020-09-30占月云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六安市裕安区科学技术局
文/占月云 李 黎 (.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六安市裕安区科学技术局)
在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院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鹅农们一边将自家的种鹅蛋运送到江卫军牵头成立的军明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进行孵化,一边精心选购刚刚孵化出的鹅苗。一旁则是科技特派员江卫军,耐心地对前来选购鹅苗的鹅农们现场进行养殖技术对接。他的热心和耐心,让很多村民有了发展皖西白鹅养殖的信心和底气。“经过江专家的技术指导,我家去年的鹅苗成活率达到了100%,现在看来养殖一定要相信科学、讲究技术。”现场的一位鹅农激动地表示。
说起江卫军,养殖户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个专注于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科技特派员,常年深入皖西大地,跋山涉水、进村入户,给农民送技术、解难题。
一、回乡艰辛创业,摸索养鹅技术
江卫军是固镇镇职业农民,在外地打工期间结识了江苏高邮和四川成都等地不少从事鹅产业的朋友,从此与鹅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看到外地朋友在鹅产业方面做得风生水起时,江卫军暗下决心,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他的家乡固镇镇是“皖西白鹅之乡”、中国羽绒名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04 年,江卫军回乡创业,开始在自家庭院里养殖皖西白鹅,2008 年他注册成立了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合作社,通过自己多年的养殖实践,江卫军意识到皖西白鹅要实现规模化养殖,必须突破传统自抱繁殖模式和传统养殖理念的瓶颈制约,鹅产业方能做大做强。
2004 年,江卫军自费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皖西白鹅孵化技术,在四川农业大学王积文教授的指导下,经过两年多时间上百次的反复试验,他终于攻克了皖西白鹅种蛋电器孵化难关,受精蛋电器孵化出壳率达到98%,皖西白鹅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推动皖西白鹅养殖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
随后,江卫军带领团队在实践中加强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提升了皖西白鹅孵化养殖全程技术水平,获得了促鹅产绒饲料和皖西白鹅种蛋孵化专利技术,建立了六安市第一个皖西白鹅种鹅良种繁育基地,改变了皖西白鹅传统自抱繁殖模式,开展了皖西白鹅无公害饲养技术示范和推广。
二、依托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产业
为把皖西白鹅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皖西白鹅优质产业基地,江卫军带领公司依托科技创新,持续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截至2019 年底,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6 项,实用新型专利22 项,拥有农业技术人员15人,兼职技术人员18 人。为规范皖西白鹅产业发展,江卫军常年为124个皖西白鹅养殖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落实“五个一”,即统一供应鹅苗、统一疫病防疫、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拥有年孵化鹅苗300 万只的生产线,已发展为集种鹅养殖、孵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实现鹅苗年销售量280 万只,销售额8000 万元,年销售“寿星头”牌咸鹅30 万只,销售额6000 余万元。
近年来,江卫军坚守皖西白鹅原种保护和繁育及无公害皖西白鹅养殖主业,立足本地区丰富的皖西白鹅资源,围绕实施“皖西白鹅腾飞工程”“万户养鹅扶贫工程”,大力发展白鹅经济,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市场牵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体系,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皖西白鹅产业,共同保护皖西白鹅优良品种。创新打造3.0 版循环模式养殖,变废为宝,着力打造皖西白鹅生态养殖产业链。
三、助力脱贫攻坚,加快产业扶贫
2019 年,江卫军依托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贫困村青龙村建设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大院首席专家团队联合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组织观摩交流、入户技术指导、创新“借鹅下蛋”扶贫模式等,先后带动周边300 多农户走上了养鹅致富的道路。“借鹅下蛋”扶贫模式是由政府、村联保,合作社为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10~30 只种鹅,贫困户在家中喂养,合作社回收种蛋,下蛋结束后种鹅归还合作社,其中间产生的利润归贫困户所有。“借鹅下蛋”扶贫模式使贫困户大胆放心地养殖,让产业扶贫扶真贫、真扶贫。
“今年我们又推出了‘211’帮扶模式,即一对贫困户夫妇养殖100只皖西白鹅苗,当年增加1 万元纯收入。”江卫军表示,2020 年,他们将在政府支持下,继续加大扶贫帮扶与带动力度,在做好“211”帮扶模式的基础上,在裕安区筛选出具有养殖皖西白鹅意向的贫困群众80 多户,为每个贫困户免费提供30~100只皖西白鹅雏鹅,并无偿向贫困户传授养殖技术,秋冬季节以优惠价格回收贫困户饲养的成鹅,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