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评价与时空演变研究

2020-09-30邵伟强

市场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变动生产力

邵伟强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一、 导言

近年来,公众对森林风景资源与森林游憩、康养等的需求与日俱增。 2018 年全国森林旅游客流量突破16 亿人次,同比增长15%,占国内旅游人数近30%,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近1.5 万亿元。 随着森林旅游的蓬勃发展,具有丰富森林资源与旅游价值的森林公园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对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也逐年增大。 此外,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在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传播生态文明、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重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明确指出中部地区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中部地区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总面积占全国总量的21.52%,森林覆盖率达到3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5 个百分点,因此中部地区发展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符合时代背景,也具有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会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制约着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 基于此,文章选择以中部六省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探求其旅游产业构成、变动与生产力情况,便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由于森林公园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部门多且门类广,为了便于收集数据和分析,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分为食宿、门票、娱乐和其他类①森林公园中的其他类部门涉及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农副产品与林产品加工、种植养殖、手工艺术品制售等业务。四大部门,并选择各部门的年度旅游收入作为指标,数据均来自2009~2018 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为了探究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情况,揭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借鉴和应用经济学中分析结构生产力的理论和方法,对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进行研究。 主要通过分析计算旅游产业内部各部门的构成比、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生产力系数,来综合反映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及其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

1. 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比重

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内部各部门的构成比重,反映了各部门对森林公园旅游经济总量的贡献及变化影响。 通过测算各部门旅游收入比重,即可了解各部门在森林公园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及影响。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i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内i部门构成比重;Xi表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内i部门年旅游收入,单位万元;n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内列入分析的部门数,取值4。

2. 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

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是指旅游产业某一指标的构成比在相邻两年或多年间的变动值,反映了不同年份间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状况。 一般而言,结构变动指数大,表明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大;结构变动指数小,表明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小或相对稳定。 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Is表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Xi(t)表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内i部门在t时期旅游收入的比重,Xi(t-1)表示森林旅游产业内i部门在t-1 时期旅游收入的比重,n表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内列入分析的部门数。

3. 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

结构生产力系数是指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对旅游经济总量增长率的弹性系数,其反映了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 一般来讲,结构生产力系数越大,表明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越大;反之,结构生产力系数越小,则表明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也较小。 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Ps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Ps>0,表明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起到正向推动作用;Ps<0,表明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起到负向阻碍作用。ri代表i时期森林公园旅游收入的增长率,CIsi表示i时期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

三、 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与变动情况

(一)产业构成比重分析

依据公式1,测算出中部六省在2008~2017 年的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比重,如图1~6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在观测期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动,具体情况如下:

图1 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比重

如图1 所示,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中,食宿部门除了在2010~2011 年收入占比低于其他类部门外,其他年份均为最高占比。 而门票部门占比在2010 年以后保持小幅增长。 其他类部门占比在较长时间仅次于食宿部门,其比重在2008~2011 年保持增长,但随后呈下降态势,在2017 年被门票部门反超。 相比之下,娱乐部门在2009~2017 年稳定在较低水平,其占比下降幅度较大。 由此可见,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较为集中,以食宿和其他类部门为主,门票部门比重有所上升,但娱乐部门比重一直较低,且有下降趋势。

图2 安徽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比重

如图2 所示,安徽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中,食宿、门票、娱乐和其他类四个部门的比重层次较为清晰,不存在交替情况。 食宿部门比重偏大,其次为门票、其他类和娱乐。与山西省相同,安徽省的娱乐部门收入比重长年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升势头不明显。

图3 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比重

图3 所示的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中,食宿部门比重一直保持在高位,其他三个部门比重较低,互有交替,如2008~2012 年间娱乐和其他类收入占比较高,门票收入则稳定在最低水平。 2012~2015 年间门票部门比重有所上升,其余两个部门则呈下降态势,在2015 年被门票部门反超。 2015~2017 年,娱乐部门比重上升较快,并与门票和其他类部门呈现均衡态势。 由此可见,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以食宿部门为主,其余部门占比较低且较为均衡。

图4 河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比重

图4 所示的河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中,在2008~2012 年间,除娱乐部门稳定在最低水平,其余三个部门的比重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其他类部门的比重虽在2009 年达到峰值,但迅速下滑,门票和食宿的比重交替较为频繁。2012~2017 年间,各部门构成比重较为稳定,门票部门占比在各年均为最大,食宿收入次之。 其他类部门收入占比稳定在较低水平,娱乐部门的比重虽在2013 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并反超其他类部门,但是在2016~2017 年间出现回落。

图5 湖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比重

图5 所示的湖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中,其他类部门的比重从2008 年的40.74%一直下滑至2017 年的12.37%。从2010 年起,食宿部门的比重就稳定在最高位,近几年占比均接近50%。 湖北省森林公园娱乐部门的比重情况相对于其他五省来说,表现较好,于2011 年大幅增长,此后一直稳定在仅次于食宿部门比重的位置。 而门票部门占比则较低,在观测期内较为稳定。

图6 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比重

图6 所示的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中,门票部门为主导。 在2008~2011 年间门票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收入比重还较为接近,但自2011 年起,门票部门收入增长较大且随后一直稳定,远超其他三个部门的占比。 食宿部门和其他类部门的收入占比较为接近,除2011~2014 年食宿部门占比略低于其他类部门,其他年份食宿部门比重高于其他类部门。而娱乐部门比重虽在2008 ~2010 年小幅上升,但在2010 年大幅下降,且之后一直稳定在最低水平。

综上所述,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构成都有各自的特点,基于六省的特点,可进一步总结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的“共性”: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以传统的门票或食宿部门为主,附加值和创新度较高的娱乐部门和其他类部门收入比重低。 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向森林娱乐休闲、森林旅游产品制销等方向优化。

(二)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分析

依据公式2,进一步测度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如图7 所示。

图7 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图

从整体上看,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2009 ~2014 年间,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内部变动较大,一方面,体现出森林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相关行业或部门的发展,调动了旅游要素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不稳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2014 ~2017 年间,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与前期相比较为稳定,个别省份有所变动,但幅度较小。 这表明在该时期内,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趋于稳定。 结合上文分析,除安徽省外,其他省份娱乐和其他类部门比重波动较为频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稳定,说明其产业内部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需要对其进一步改善。

四、 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的时空演变分析

(一)时序演变

根据公式3,测算出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以期能进一步探讨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起到的推动或者阻碍作用。 具体情况如图8 所示。

图8 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

从整体上看,除2013 年安徽、江西、河南以及2015 年安徽的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为较低负值外,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但在大多数年份中,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较低,河南、山西、江西三个省份的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在观测期内均稳定在较低水平。 湖南省和安徽省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变动情况的“单峰”现象显著,其峰值分别出现在2010 年和2012 年,均出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指数较大的年份之后,其余年份的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与峰值均有较大差距。 湖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虽呈“双峰”形态,但峰值较低。 后期在六省森林公园产业结构较为稳定的情况下,生产力系数仍不高,说明产业结构稳定并没有对森林公园旅游经济的增长起到太大的作用,森林公园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综上所述,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虽然对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在总体上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但作用较小。 这表明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各要素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产业结构还需要向高级化与合理化方向调整。

(二)空间演变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的空间演变特征,选择2009、2013、2017 三个年份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分为三个梯队,在第一梯队意味着业结构生产力位于较高水平,在第二梯队意味着产业结构生产力位于中等水平,在第三梯队意味着产业结构生产力位于较低水平。 具体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空间分级

整体上看,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略有下降,第一梯队省份数量由三个下降为两个,且产业结构生产力较高的省份逐步由六省的中北部地区向东南部地区转变。 产业结构生产力空间分布也较不稳定,除了河南省的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在三个时期内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外,其余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变动。 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在2009 年位于第一梯队,但随后逐次下降到第三梯队,森林公园产业结构生产力有衰退趋势。 安徽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在三年间呈“V”型变化,2009 和2017 年均在第一梯队,2013 年位于第三梯队,产业结构生产力波动较大。 湖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在前两个年份均在第一梯队,但在2017 年降到了第三梯队。湖南省森林公园产业结构生产力在第二和第三梯队之间变动。 六省中唯一有明显上升势头的是江西省,其产业结构生产力在2009 年和2013 年位于第三梯队,在2017 年上升到第一梯队。

由此可见,中部省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在空间上分布不稳定,且多数省份呈下降趋势,再次表明中部六省森林公园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的正向影响较小,需要引起重视。

五、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整体上看,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以传统的门票或食宿部门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的娱乐和其他类部门收入比重低,个别省份还呈现下降趋势。

第二,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在前期变动大,后期较为稳定。 各省的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虽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但是产业内部构成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第三,整体上看,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不高,多数省份稳定在较低水平。 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其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以正向为主,但作用力较小。 从空间上来看,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在空间上分布不稳定,多数省份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呈下降趋势。

(二)建议

中部六省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水平。 在全域旅游时代,景区摆脱门票经济是大势所趋,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建设也应顺应潮流,通过延伸产业链,构建完善的产品体系。 从研究中不难看出,中部六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中的短板是附加值较高的娱乐和其他类部门,在国民休闲旅游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中部六省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完善相应的娱乐设施和项目,通过深度了解游客喜好与行业发展动态,打造丰富的有地域特色、有文化内涵、体验感强的娱乐项目,促进森林游憩与大众娱乐的融合。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可以依托地方产业与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与森林旅游产业相关的种植养殖,推进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的深加工与精准营销。 此外,中部六省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森林旅游的品牌优势,并通过旅游政策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信息共享等方式促进区域内部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合作,实现森林资源共享、资源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变动生产力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森林公园游记
变动的是心
凶器哪儿去了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不采野果子吃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