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扬州市第三方网络外卖平台为例
2020-09-30金雨赟
金雨赟,李 超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225100)
一、 第三方外卖平台食品安全应承担的责任
受互联网影响,外卖行业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相关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而第三方外卖平台作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更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根据已有的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本文认为在对外卖食品的安全监管方面,第三方外卖平台需要承担以下责任:
(一)对入驻商家的登记审查义务
新《食品安全法》中提到,网络食品交易的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驻的食品经营者即外卖商家进行实名登记,并且需对其证件进行相关审查与备案。 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第三方外卖平台严格把控商家的入驻,希望平台严守外卖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为了确保自身平台的外卖食品的安全,第三方平台首先应设定严格的准入门槛,全面地对入驻商家进行审查。 并且在经过严格审核过筛后,平台自身对商家的后续监管难度也可以有所降低。
(二)主动对商家违规行为的制止上报义务
对于已入驻平台的外卖商家,第三方平台有对其进行后期监管的责任,考察其在正式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法行为。 《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中提到:第三方平台应建立检查制度,设置专门机构对平台内的食品信息进行检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第三方外卖平台应承担的责任中包括主动监管外卖商家、定期对商家进行督促和检查,以便后期更好地维护外卖食品安全。
(三)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及补偿义务
第三方外卖平台除了要承担对商家审查监管的责任,还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按相关规定对其损失做出合理帮助或赔偿。 新《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均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第三方平台需要提供商家的名称、地址及有效联系方式,否则平台需要先行赔付。 对于这一规定中提到的“先行赔付”,第三方平台在外卖交易过程中是获利的,并且作为中介组织,它应该为消费者在平台交易而产生的损失承担责任。平台在后期发展中必须主动拓宽消费者的维权渠道,这样才可以及时对权益受损的消费者进行补偿。 一方面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用户黏性。
二、 第三方外卖平台食品安全责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下沉市场的渗透,网上订餐模式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研究人员在扬州商场以及大学城附近进行实地调研,共计发放问卷460 份,回收有效问卷458 份,其中女性消费者占比54.2%,男性消费者占比45.8%,以大学生年轻上班族为主。
依据调查结果(图1)显示,高达89.53%的消费者都有过网上订餐的经历,且大部分消费者在一周内会点上1~3 次外卖(约占比62.96%),说明外卖已被大众广泛接受,成为一种普遍的新型餐饮模式。 但同时,依据问卷的第二个问题,“第三方平台监管是否到位”,有71.64%消费者认为仍存在不足。 经深入研究,发现外卖平台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图1 一周点外卖的次数
(一)第三方平台对商家缺乏后期监管复查
首先,外卖平台作为第三方机构即经营营利方,具有逐利的本能,尽管近年来随着法律的完善与媒体的曝光,外卖平台在监管方面也出台了一些规范,例如自2019 年以来,外卖平台已全面提高准入门槛,平台规定各商家必须上传餐饮登记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健康证,三证齐全方可入驻平台。 但走访与调查发现,外卖平台(如美团、饿了么),大都只会在第一次对商家的经营环境与证照是否齐全进行审核记录,基于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外卖平台通常怠于履行自身的监管义务,后期不会再定期对入驻商家的资格与经营信息,以及证件是否过期进行复查。
(二)第三方平台惩罚机制不够完善
图2 消费者维权措施
依据针对扬州大学城附近消费者的调研结果(图2)分析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在发现自己所点外卖存在卫生问题时,会联系商家(约占66.67%),但仍然有一部分只会采取给予差评的形式(22.22%),而回归平台本身,约九成的消费者都认为第三方外卖平台对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处罚力度不够。
首先,平台对商家刷好评、刷单等行为视而不见。 对于一些维权意识较弱的消费者,他们遇到外卖食品安全问题时,仅仅会采取给予差评的形式进行反馈。 但很多商家会采取刷单、刷好评等行为来掩盖这些差评,而平台对这样的行为基本不会采取惩罚措施。
其次,被投诉的商家不会下架整顿。 对于屡次被投诉的商家,如存在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制作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的商家,平台并不会立即强制其下架,其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第三方平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和补偿不充分不完善
发生纠纷时,第三方平台对于是否补偿消费者与补偿具体金额没有明确规定。 虽然目前存在补偿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先行赔付”机制,但在实际发生食品安全纠纷时,是否补偿和补偿金额的数目主要还是靠平台自觉,这就常常导致平台和商家互相推诿责任,最终消费者不能及时得到应有补偿的现象。
三、 第三方外卖平台食品安全责任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渗透发展,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高效,外卖行业发展再攀新高,其背后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文章深入研究第三方外卖平台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外卖平台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证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的基础。第三方平台作为营利机构,出现问题通常是因为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约束力不足。 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家尚未出台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运行的具体细则,立法层次较低,并且尚未明确平台作为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导致了对第三方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监管无法可依。
(二)第三方外卖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第三方外卖平台的准入门槛和审查义务,但外卖平台本身出于自身利益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后期缺乏监管复查,这就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直到现在,在美团App 上部分商铺的生产环境仍不可视,在饿了么App 上,也存在部分餐饮的资质信息栏显示不完善,或者营业执照过期等问题。
(三)消费者对外卖食品监管的参与度低
一方面,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往往不会主动选择维护自身权益。 从调查分析来看,在点过外卖的消费人群里,如遇到外卖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时,44.38%的消费者不会选择投诉。 另一方面,根据调查发现,67.79%的消费者不知道该如何举报商家卫生不规范等问题。 目前社会对于消费者主动监管商家的宣传并不到位,且平台和社会并没有提供多样的维权渠道,导致大部分人不知该通过何种渠道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四)政府监管部门合作度不高
面临新兴的互联网外卖行业,一方面是国家所大力提倡的新兴经济生态产业,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互联网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且外卖行业分布广,受众多,导致一开始就难以实行统一的监管准则,进而加大了后期规范的难度。 我国对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级监管,但由于互联网外卖还涉及外卖平台这一主体,这就需要通信部门参与监管。 如今外卖行业的涉及范围已不单是食药,还包括工商、行政、通信等,分级监管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当真正出现食品卫生问题时,很容易产生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
四、 结论与建议
自本项目开展研究以来,外卖行业在不断发展,第三方平台也不断出台新的规定来严格约束自身。 商家为了更好地经营与发展,纷纷选择上架外卖平台,开拓自己的外卖服务,外卖行业一定程度上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据Trustdata大数据发布的2020 年3 月移动互联网榜单,美团商家版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38.15%,饿了么商家版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35.86%。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了线下与线上双营业通道,“点外卖”成为大众解决用餐问题的重要选项,同时,外卖配送这一中间媒介的安全切实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因此,完善外卖平台的监管,把控商家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依据外卖平台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针对强化落实外卖平台食品安全责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平台自身应建立严格监管机制
平台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中介,必须严格监管自身。 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入驻审查,对商家的实体店铺经营证件、生产经营环境必须线下进行检验核查,拍照上传。 同时也需要加强后期监管复查,防止出现生产经营地址变更、经营证件过期等情况。 甚至可以与政府合作,实现联动监管,进行数据共享互通,打击“代办入驻”“一照多用”的情况,营造外卖食品和谐安全氛围。
(二)政府需完善监管法律,明确平台责任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外卖平台的前期监管放松,使得当下仍然存在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 平台作为第三方营利机构,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明确自身所应当扮演的角色,这就需要政府监管机构的介入。 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加大惩罚力度,从而对外卖平台上的不法商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对食品安全中的违规问题也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明确平台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平台对于违规商家必须强制关业,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得重新上架。 只有明确平台作为第三方的责任,加强监管,才能从根源上促进外卖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三)重视网络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混业监管
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的宣传引导,让消费者与商家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络食品安全观念,充分利用媒体的功能,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拓宽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 只有当消费者对权益受损表现敏感时,外卖平台才会严格监管,杜绝不法商家继续生产低质量食品;当商家重视食品安全观念形成时,才不会出现线上低质量生产的经营方式。 同时还应实行混业监管,让通信、工商部门一同参与到网络食品安全监管中来,减少监管空白地段。
总的来说,未来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食品将会在社会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社会各界、政府部门、第三方平台,经营者与消费者应当共同关注网络食品安全,共同引导建立良好的网络食品安全生态,这才能在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