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新思考、新策略
2020-09-29张维策
张维策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共育;教育模式
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推进了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教师与家长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成员,两者只有在育人目标上方向和思想一致,才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关注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得以健康的成长。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特点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并未得到广泛实施,许多教师和家长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教育资源对家校共育的重要作用,他们更注重传统方式的家校共育形式。而有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和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学手段,更不用说应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来推进家校共育的开展。实际上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教学也成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学校有必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家校共育平台,与家长进行实时互动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出家长应该如何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与家长及时沟通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的教育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反馈,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成为学生教育中的坚强后盾。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于地域限制因素的处理,互联网给予了根本上的协助,给广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学习平台。在教育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接收到更好的资源格外重要,对于合理调整教育投资有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模式得到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形式得以展现,新颖的教育模式与合理化的教学过程对于教育行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需要得到教师与家长共同的配合,而互联网正是家校沟通的关键,有助于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有序落实。
三、家校共育与“互联网+”结合下的新思考、新策略
(一)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互联网中微信或QQ是人们比较常用的社交软件,这些社交软件集声音、视频、图片、录音于一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具备熟练应用互联网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能力,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于家校共育中,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对家校共育知识的培训,使教师拥有家校共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同时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的培训,让家长掌握家校共育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进而科学教育学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明确起家校共育教育目标
为了有效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校方应该从根本上强化教师对于学生培养的创新意识,积极创新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秉承以学生为本的重要理念开展新时期教育工作,为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校方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的例会,通过会议的开展,强调新时期务必对传统的教育体制进行创新,只有合理创新教育模式,才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与此同时,校领导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制作关于家校共育重要性以及家校共育如何高效开展的幻灯片,在强化教师改革意识的基础上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三)创新教育形式
创新教育形式也是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特别是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应该采取区别化的家校管理形式。期间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有效了解学生的居家状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提升与素质培养计划。例如:学生管理教师应该对传统的学校与家长分管学生的模式进行创新,创建学校与家庭共同配合开展学生教育的新形式。可以适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家长进行管理方法的指导,让家长具备管理能力,改变一些家庭忽视子女成长或者采取错误方式管教学生的现象。通过定期家长会的开展,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合理落实家庭教育。同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扮演学生家长的角色,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带领学生感受自然,享受花香,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学校与教师带给的温暖,为日常学习中压力的缓解创造机会。
(四)强化家校共育教育能力
在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方面,教师与家长都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校方应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为教师与家长能力的培训创造条件,特别是新时期部分家长工作较忙,没有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良好的陪伴,这就需要用有限的时间创造突出的教育效果,也就呈现出教师与家长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例如,校方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互联网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可以设置交流论坛,为教师与家长的协调配合提供有效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定期发布学生表现的短视频供家长查看,家长也可以将有意义的时刻记录下来发布到平台中,以此实现家校配合的学生培育,实现教育目标。
(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尊重学生差异性是维护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工作重点,所谓一百个孩子背后有着一百个不同的家庭,而家庭环境的差异对于学生性格养成与素质培养有着直接影响。在落实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工作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用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应该多了解学生情况,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建立沟通交流群,为学生情况掌握提供便利,从而有效落实管理工作,为教育水平的提升发挥助力。
(六)依托互联网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社交软件的使用和推广为家校共育提供了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学校可以借助这些社交软件建立家校共育平台,为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讲座和文章,让家长通过学习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学校教师还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利用网络交流打破家校互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将教育学生的经验分享到群内供家长随时查看。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分享到群里,为其他家长提供借鉴和帮助。家长和学校间、学生家长间也可以利用这些社交软件实现零距离交流,将学生在家或者在学校的表现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校双方都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信息,通过家校相互配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家校共育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模式的创建不仅需要良好的沟通软件作为支撑,还需要从整体意识方面提升家长的关注度,只有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才有助于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及教师应该借助网络搭建与家长互动的桥梁,针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现状,合理制定共育计划,促进学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