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
2020-09-29倪雪华
倪雪华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大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必然,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该文主要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评价方式,并为提升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提出合理意见。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7-0138-02
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局域网、校园网的覆盖面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一改变对教师教学的课程带来了极大地影响,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开展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但如今,高校对此教学的有效性还待进一步提高,为适应社会网络的大变革,需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做进一步的研究。
1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概念和意义
1.1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从教育学角度指出“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总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有效,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共同协作,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获益的最大化,促使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实际技能,并且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的有效性便是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主要包括有效率和有效果两点。有效率是指学校投入最少的物力和精力,教师在授课中尽量减少教学时间。有效果是指学生以最短的时间消化课程中的知识并且达到最佳学习目标。
1.2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是学生学的有效和教师教的有效两者相结合的有效,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的有效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说,有效性是以时间、结果和体验三个指标来衡量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用时较短也就意味着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此期间能够较好地学习体验,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运用之中,掌握自己的学习思路,这便是达到了理想的结果,完成了作为学生这一方面的有效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的教授工作,它包括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在教师传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关知识时,学生能够学的更多、更快、更好;其二是间接的促进,通过在课上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1]。
2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高校也应跟随这一脚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做出相应改变,在此期间,也凸显高校中的教学特点。
2.1教学资源丰富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覆盖区域广,信息量大等特点。教师通过对网络的信息检索、筛选,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来源,总结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新颖的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在信息课程中的有效学习。
2.2教学环境的改善程度提升
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兴起的另一种授课方式正在蓬勃发展,这一类的课程简称为网课。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而且此种学习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并且能够选择自己的兴趣课程,网络中的海量课程为在家也能随时随地学提供可能。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得到回复,通过互联网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实现一对一的辅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3充足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让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教师课堂中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迫的接受信息,对于学习没有自主性,显然这一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已不被接受。为了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普遍使用互联网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网络资料,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通过网络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这一教学方式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3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原则
在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正确的评审原则,通过制定系统的评定规则和评定内容,开展客观的评价活动。在评定中要以嚴谨的态度投入其中,从而促进有效的教学工作成功进行。
3.1评价手段的丰富性
无论是在评定规则还是评定内容的制定上,都要与实际相结合,跟随网络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对评定提出新要求,不断丰富评价手段。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发展性的评价为指导,深入到不同的评价要求之中,以丰富的评价手段进行实质性的评定,从而对高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提出新要求,促进课程的有效发展。
3.2评价目的的激励性质
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评定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实际的应用当中。因此,在此期间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知识所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评价过程中的有效性
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沟通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到课程的真实情况,为促进课程教学的有效评价提供保证。在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过程的时效性,真正地落实到评价之中,了解学生在课程中实际情况,促进评价活动的有效进行。
4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分析的方式
在教学有效性评价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要先了解评价内容,通过对评价主体的了解,针对评价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的标准和规则,最后选择最佳的评定方式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评价,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4.1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
在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工作开展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借助此种方式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通过评价希望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学生的学习内容、掌握得学习内容、实际应用能力和态度等,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教学目标不同,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有所差异,组内评价,学生自评,上级考核等均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这些评价方式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实际的选择要根据评价内容和形式而定。
4.2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
对于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评价标准如果只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显然会对这一课程的有效性产生极大的限制。而高效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被评定者的有效发展。评定的过程也需要评定者和被评定者的良好合作,学生和评定者的身份不仅限于个人的身份,两者不但是评定的参与者,还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实现最终符合主体内容的评定标准[2]。
5促进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方式
5.1教师是促进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引导者
无论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还是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都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的重要角色,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引路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在高校信息技术的课堂中,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考虑。
1)改变教学理念。在网络时代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再占据优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更应该转变思路,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课堂内容。但如今,一部分高校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授经验,无法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这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对此,学校要积极打造利用互联网技术授课的良好风气,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其他课程的改善做出实例。
2)加大技术培训。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实现对教师的技术性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不断发掘新型的技术性知识,从而为学生的实质性学习提供保障。学校可以从优秀技术导师出发,聘请信息类专业人员,对教师开展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且学无止境,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索更是如此,每一位课程的老师都应在此领域寻求新知识,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
3)做好课程整合。为实现高校信息技术有效性的最大化实现,教师不仅要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之中,更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5.2学生是决定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越来越普遍,学生在学习中所占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培养信息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被人们看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互联网内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以理论为主,学生并无法了解到理论意义上的信息化,但就目前来看,网络环境已能够充分支持学生做深入了解。这也为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当中,培养自己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2)提升信息技能。学生应该掌握部分简单的学习技能,具良好的信息管理能力。比如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网页设计能力、信息的查找和文献检索的能力,这样能够适当的减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负担。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自主学习,实时的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及时解决自己遇见的各种难题。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更好发展。
3)激发主体的作用。学生對于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关键在于自己的参与能力,这也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只有学生本身自愿参与学习,真正有效地学习才能发生。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的参与和交互能力提供了支撑,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到学习之中,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答案[3]。
6结束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开展已是必要的一项研究项目。从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特点出发,探寻发展的方向,根据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对课程提出新的要求。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样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 吴永兴.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8): 99.
[2] 杨永旭.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3(22): 211-212.
[3] 王海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分析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5): 97-98.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