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分析及对策探讨
——以《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课程为例

2020-09-29冉倩玉张健欣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参与率期末考试大学生

曹 辉,冉倩玉,张健欣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

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环节之一[1,2]。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身高效的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了解和把握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规律,对授课教师而言,能够为他们解决一直以来的困扰,摸清学生学习特点及心理,找对授课教学、掌握课堂秩序的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找对合理利用课堂、高效学习的方法[3-5]。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构既是中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6,7],也是大学智慧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命题,需要不断地依据大学生和现代教育发展变化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补充。

1.研究概况

1.1 “雨课堂”

雨课堂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推荐、目前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其主要依托于微信和Powerpoint软件,功能实现需要在Powerpoint中安装一个“雨课堂”插件,配合手机微信里的“雨课堂”公众号完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点击PPT中的“雨课堂”按钮,登录生成课程二维码,开启雨课堂授课,学生通过微信扫码,进入雨课堂教学学习和互动。雨课堂最重要特点在于轻量、易用、操作便捷,能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实现课堂的多元实时互动,从而基本满足信息时代下智慧教学的量化设计和数据分析功能。

1.2 《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课程

福建省是中国“最绿”的省份,其森林覆盖率为65.95%,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课程是福建农林大学根据福建省和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为3学分,50学时(42学时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10学时课程论文设计。授课对象主要为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东方学院和金山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该课程2003年被评为福建农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经多年建设,现已基本形成“理论课+实践课+课程小组研究+第二课堂学习+互动在线教育”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混合式课程教育体系。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结合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象为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51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1人,女生40人,少数民族(藏族)学生2人,课程开设学期为2018-2019学年第1学期,开课阶段为大学四年级上学期,研究对象学生总体学业压力较大,课程外影响因素较多,同学期不仅还有6门专业课程修读,而且还受到考研、考公、选调和就业等多重压力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设计

借鉴前人(王勤英等,2019;吴玲娟,2019)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果,发现雨课堂课前、课后预习和复习功能如果被放大,则容易出现负面效应,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8,9]。结合样本群体的实际情况,研究主动弱化了“雨课堂”课前课后的功能,加强了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通过课内限时习题、“不懂”按键、“弹幕式”讨论、课堂投稿等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量化数据。最后收集并统计学生出勤、实验报告、PPT讨论展示、产品设计报告、课程论文、课堂回答问题参与率、回答正确率、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与总结样本群体的课堂学习特点和规律,具体可见图1。

图1 雨课堂教学与研究设计图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样本总体特征分析

对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按学号排序,收集课堂习题参与率、回答正确率等各部分成绩,数据无缺失值。根据性别分为男、女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男生出勤成绩的平均分、课堂回答问题正确率以及课程论文得分要优于女生;女生在实验报告的平均分、PPT展示的平均分、设计报告的平均分和参与率上则整体表现得比男生好;男生与女生比例约为1:4,从期末成绩来看,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高5.95分,男生的标准差是10.889,女生的是6.802,女生的成绩比男生更为集中,男生的期末成绩上下浮动区间比女生大,且女生的标准误差平均值相对较小,相对更有说明性和代表性。

表1 样本性别分组特征分析

3.2 样本回归分析

由于课程总评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出勤成绩和PPT展示成绩等的加权总和,与各因子是固定比例关系,因此,研究选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因变量,出勤率得分(、实验报告得分(、PPT展示得分()、设计报告得分(、课程论文得分(、参与率(、回答正确率(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关的检验,结果可见表2。

表2 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根据上面的回归结果,构建出多元回归模型为:

上述可得,模型2和模型3两个模型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接近0,表明两个模型都是显著的。模型3表明参与率、PPT展示、设计报告与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参与率、PPT展示和设计报告所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是小于0.05的,其余系数所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未通过检验,这表明在影响期末考试成绩的7个自变量中,参与率、PPT展示和设计报告3个因素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其他4个自变量均不显著。因此,课堂参与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对于期末考试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而PPT展示环节则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课程知识面的宽度,并且促使学生思想的交流和启发,对于深化本课程知识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目前很多大学生在本科期间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和情感越来越少,学习目标基本上定位于期末考试不挂科,所采取的方法就是通过考前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习题,整理课堂笔记以及死记硬背考试内容来应付考试。这些现象都体现了现下大学生学习的浅层化[10]。《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课程中PPT展示和产品设计的有关学习活动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单看重课本知识的理解,更注重知识的整合运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整体课业水平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群体,他们有强烈的自我的思想,喜欢内容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授课方式,而在沉闷乏味、自己无法融入的课堂氛围下可能会采取自学或是学习与本课程无关的其他内容的做法,从而也表现出一种脱离课堂的隐蔽性违纪行为。因此,授课老师在教学方式上适当地迎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将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成绩。

适当强调课堂纪律。大学课堂的宽松度是基于大学生已具有成熟的心智,具有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自我意识,对待大学生不必像小学、中学阶段,需要用条条框框的课堂纪律守则来加以约束,但这并不表示大学课堂不需要受到重视,课堂纪律对课堂学习效率乃至一个人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十分重要的。有学者提出两种处理课堂纪律的模式:精神分析方法和行为矫正,并且认为要创建一个成功的课堂管理,教育者需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即既强调教师态度的重要性,理解同理心和接受问题行为,探悉学生心理的同时正确认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又要重视一般课堂纪律问题和个人越轨行为的矫正,在消退学生问题行为的同时塑造和发展学生新的、良好的行为。

猜你喜欢

参与率期末考试大学生
高二期末考试模拟卷(A卷)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期末考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考试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