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2020-09-29文|王霞
文| 王 霞
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按照税收法定原则,我国不断对现有的税收体系进行改革完善,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向更加符合现代要求的税收体系迈进。“营改增”就是其中一项重大而影响深远的税收改革内容。自“营改增”政策推行以来,由于其征收范围广泛,几乎涉及所有经营主体,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发展壮大,就需要不断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结合自身经营找寻税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弥补漏洞,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营改增”概念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是将原征收营业税的业务与事项,改为征收增值税。营业税与增值税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征税范围、征税对象、征收管理及收入分配上。实施营改增政策,主要是由于以往对营业额进行重复征税,造成企业缴税负担较重,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重复纳税,实现税收中性原则,促进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营改增避免了重复纳税,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缓解税负压力,促进企业经营发展。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营改增有利于企业发展。对于新成立公司而言,由于需要缴纳的营业税金降低,公司流动资金增多,可以为公司发展提供机会。“营改增”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实现我国税收与国际税收制度的接轨,还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制度,属于新的税收内容,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在新旧税制之间进行转换,也因此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财务报表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报表的变化会对财务管理效用产生影响。在企业计算资产时,各项固定资产收入及折旧金额,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予以反映。但是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增值税价税分离的性质,给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带来影响,也会引起企业负债与流动资产的变化,企业销售利润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导致企业负债综合增加。
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通常伴随着财务风险的出现。“营改增”实施后,企业需要进一步规范核算程序,完善各项制度。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固步自封,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滞后,不能根据政策变化,因势利导,对企业工作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就会对企业整体发展方向造成影响,同样也会造成财务风险。
对管理人员的影响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管理人员个人业务综合素质的培养。“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为保证财务工作顺利开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税收制度改革情况,及时根据企业发展方向进行工作调整。这一变化给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挑战,需要其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
对发票管理的影响
在“营改增”实施前,营业税发票与增值税发票并存,同是企业发票中的主要类型。“营改增”实施后,取消营业税发票,全部为增值税发票,加之,增值税计算与征收的复杂性,给发票管理带来难度。首先,“营改增”试点期间,新制度陆续出台,会不断规范发票管理,对实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其次,个别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按照要求,加强对进项税与销项税票据的审核,仅将精力集中在自身开出的票据方面,忽视对接受票据的审查。这种情况若不加以改进,最终将面临涉税风险。
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通常而言,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一方面要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确保现金流的可持续性。企业利润取决于企业实现的收入、支出的费用与成本及税金等诸要素,而其现金流的增减与其费用支出及税负成反比。增值税的计税原理,当期应纳税额是销项税金与进项税金的差额。但是,对于诸如建筑业中的施工企业是存在预缴增值税问题的。按照规定,施工企业在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时,需要预缴增值税。预先缴纳的税款并未与进项税及时挂钩,其预缴税款也有可能高于应交税款,资金的预先支出会对其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采取的策略
调整编制方式,规范报表列报
财务列表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列报内容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状况。随着“营改增”政策的深度实施,企业需要针对业务内容的变化,调整报表编制方式,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科学化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根据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对财务报表列报编制流程进行完善,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报表编制规则,规范列报内容,有效适应“营改增”政策下企业发展需要。同时,在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方式调整过程中,通过逐步加深对税收政策的了解,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对企业经营计划与规划进行适时调整,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强化风险管理,降低经济损失
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财务工作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损失。
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应积极掌握“营改增”政策,灵活利用,实现企业规范经营。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应从资金管理制度方面入手,采取更有力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管控。同时,应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及早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前谋划,积极应对,适时采取针对措施,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核算方式
面对“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核算方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按部就班地完成自身管理工作。为强化内部控制,首先,企业需要从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出发,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
通过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实现对工作内容的全面认知,依照内部控制方式开展工作。其次,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紧跟政策形势,对内部发展策略进行调整,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强管理,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关注财务凭证,加强发票管理
发票作为主要财务凭证,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由于增值税的可抵扣性,如果财务人员不重视发票管理,错开、乱开或遗失发票,会给财务工作带来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发票管理,避免并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提高财务人员技能来加强发票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就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培训力度,还要制订相关票据管理制度,加强对发票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避免由于发票使用与管理失当带来的经营风险。
实施税务筹划,提高经营效益
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需要充分了解“营改增”中的政策规定,依据经营情况,制定不同核算方案,这样既有利于控制税务风险,同时又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收入构成与完工进度,在遵循企业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基础上,依据进项与销项税金计算及预缴税款情况,做出合理匹配,对增值税中需要交纳的税额做出适当调整,制定合理的税务方案,采取最佳计算模式,实现税收筹划最大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结束语
财务工作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营改增”政策实施背景下,企业应不断加大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加强学习,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发票管理,调整报表编制,完善内部控制,深化财务管理,积极适应“营改增”政策需求,化解管理风险,减小“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降低经济损失,进一步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