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反应性糖类抗原决定簇抗IgE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29莫燕芳高如秀蔡健梅申学基陈雄毅
莫燕芳,高如秀,蔡健梅,申学基,陈雄毅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肇庆 526060
交叉反应性碳水化合物决定簇(CCD)是许多植物和昆虫物种细胞表面分子共有的糖基修饰部分,而哺乳动物会识别CCD为外源抗原,可产生针对它们的体液免疫应答[1]。对草和毒液过敏人群中大约20%~37%具有抗CCD的循环IgE,这些抗体通常被认为与临床过敏症状无关,但由于这些共有的糖基抗原表位会造成交叉反应,anti-CCD IgE被认为是导致临床检测sIgE假阳性、与临床不一致的血清变应原试验结果的重要原因[1-2]。故本研究将对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4 568例患者血清anti-CCD IgE与不同年龄段、性别、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等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索血清anti-CCDIgE对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6年8月—2019年3月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4 568例,其中女性患者2 094例,男性患者2 474例,年龄范围是1个月~86岁,平均年龄22.96岁,按年龄大小来分组,其中儿童组(0~6岁)1 692例,少年组(7~17岁)737例,青年组(18~40岁)878例,中年组(41~59岁)422例,老年组(60岁以上)110例。按临床诊断分鼻咽炎708例,支气管炎579例,湿疹、荨麻疹1 885例,胃肠炎467例。
1.2 方法
(1)试剂、仪器、过敏原种类。试剂:包被过敏原的检测膜条(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酶结合物、通用缓冲液、底物液;仪器:特定的温育盘(ZD 9897-0130)、欧蒙印迹法自动操作仪(EURO BlotMaster);过敏原种类:霉菌组合1(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ms1、树组合2(柳树/杨树/榆树)ts20、淡水鱼组合1(鲑鱼/鲈鱼/鲤鱼)fs34、羊肉f88、海鱼组合1(鳕鱼/龙虾/扇贝)fs33、普通豚草w1、艾蒿w6、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ds1、黄豆f14、屋尘h1、鸡蛋白f1、猫毛e1、狗上皮e2、蟑螂i6、葎草u80、蟹f23、牛奶f2、花生f13、牛肉f27、虾f24、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CCD)。(2)过敏原检测步骤。由护士采集患者手臂静脉血4 m l于含分离胶的灰盖管,分离血清置于2~8℃可保存14天。严格按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欧蒙印迹法)说明书进行,由欧蒙印迹法自动操作仪(EUROBlotMaster)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取出膜条进行风干扫描。(3)结果判断。软件判断结果请参见EUROLineScan的操作指南,条带颜色的深浅用EAST类别0~6表示,酶过敏原吸附试验(Enzyme-Allergen-Sorbent Test,EAST)采用的浓度等级等同于过敏原诊断公认的RAST(放射过敏原吸附)系统。anti-CCD IgE阳性分级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建立2016年8月—2019年3月期间就诊患者血清anti-CCD IgE阳性人数的数据库并分类统计,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分析。血清an
ti-CCD IgE阳性分布特点主要用频数分布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anti-CCD IgE阳性级别的差异性分析
收集病例4 568例,其中血清anti-CCD IgE阳性有335例,阳性率是7.33%。按表1分级标准:1级249例,占74.33%,2级39例,占11.64%,3级23例,占6.87%,4级15例,占4.48%,5级8例,占2.39%,6级1例,占0.30%。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阳性级别所占的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851,P<0.05)。
2.2 血清sIgE阳性的项目数目和血清anti-CCD IgE的关系
anti-CCD IgE阳性的患者中,各变应原的血清sIgE阳性的项目数目为0的有33例,血清sIgE阳性的项目数目为1的有37例,血清sIgE阳性的项目数目为2~5的有128例,血清sIgE阳性的项目数目>5的有137例,见图1。
图1血清s IgE阳性的项目数目和血清anti-CCD IgE的关系
2.3 性别和年龄分组患者血清anti-CCD IgE阳性率比较
女性anti-CCD IgE阳性率是74.64%,男性anti-CCD IgE阳性率是72.3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间anti-CCD I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组患者阳性率最高为13.03%,见表2。
2.4 sIgE检测的总体情况
anti-CCD IgE阳性中各变应原的阳性率最高的是尘螨组合1 ds1(屋尘螨/粉尘螨)(52.84%)、其次是蟑螂i6(50.45%)、普通豚草w1(41.79%)、蟹f23(41.79%),见表3。
2.5 血清anti-CCD IgE阳性患者的吸入和食物性过敏原sIgE的阳性分布
anti-CCD IgE阳性患者中,食物性过敏原sIgE阳性99例,阳性率为29.56%,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56例,阳性率为16.71%,食物性和吸入性过敏原sIgE均为阳性有
表1 anti-CCD IgE阳性级别分类
表2 性别、年龄分组患者血清anti-CCD IgE阳性率比较
表3 血清anti-CCD IgE阳性患者中各过敏原阳性比较
2.6 主要过敏性疾病中血清anti-CCD IgE阳性率分析
4 568例就诊患者中除去没有明确过敏性疾病类型和其他少数类型共有3 618例,其中最高的是皮炎、荨麻疹湿疹患者,阳性率为9.00%;各主要过敏性疾病中血清anti-CCD IgE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84,P<0.05),见表4。
表4 主要过敏性疾病中血清anti-CCD IgE阳性率情况
3 讨论
本组实验4 568例患者中有335例血清anti-CCD IgE阳性,阳性率是7.33%,表明大多数人的血清anti-CCD IgE为极低抗体滴度,但在变态反应病人群中处于较高流行率。经过上述统计,在anti-CCD IgE阳性患者中,两项及两项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的有79.10%,随sIgE阳性项目数增加,anti-CCDIgE阳性率有增高趋势,即多种变应原阳性时,anti-CCDIgE抗体对sIgE检测的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临床上遇到多项sIgE阳性时除了考虑一是患者可能是易过敏体质,本身对多种变应原过敏;二是在过敏性疾病中,某些炎症因子和变应原相关分子表达过于活跃[3],还要考虑交叉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者anti-CCD IgE阳性率稍高于男性患者,但是不同性别阳性率之间没有差异。另外,不同年龄间anti-CCD IgE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组患者阳性率最高为13.03%,但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anti-CCD IgE阳性率呈上升的趋势,故对于临床上有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在评估变应原时,特别是中年人群,应该多加考虑anti-CCD IgE的影响。但有些文献表示不同性别anti-CCD IgE阳性率之间有差异[2-4],认为在临床诊断女性患者过敏原时应该充分考虑anti-CCD IgE对诊断的影响,笔者猜测可能是所采集的资料中男女比例和年龄组有差别,研究的方法不同、地域区别等从而导致统计学结果有差异。
以上分析显示,在anti-CCD IgE阳性中吸入性过敏原最高的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为52.84%,其次是蟑螂50.45%和普通豚草41.79%;食物性过敏原最高的是蟹41.79%,其次是花生34.63%和黄豆33.13%,但国内有关报道显示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大部分变应原(混合树木、葎草、艾蒿、户尘、混合尘螨、混合 霉菌、蟑螂、狗毛、猫毛)无关联性,国外亦尚未见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某种变应原sIgE明显相关的报道,说明anti-CCDIgE可能与临床引起过敏的变应原关系不大[5]。应该与接触变应原的频率有关,根据所调查的不同年龄阶段分布情况,儿童组就诊人数最高,所占比例为37.03%,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接触到粉尘螨容易过敏[6];我国大部分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是屋尘螨/粉尘螨,另外,目前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鸡蛋、蟹等高蛋白含量的食物,也逐渐成为了主要的致敏原[7]。
anti-CCDIgE可能不仅存在于吸入性变应原中,也可能存在于食物性变应原中,anti-CCDIgE抗体亲和力较小、易解离,一般不引起相应的过敏症状[8]。anti-CCDIgE阳性患者中,食物性sIgE阳性率为29.56%,吸入性sIgE阳性率为16.71%,食物性与吸入性均为阳性的阳性率为53.73%。结果显示anti-CCDIgE对食物性sIgE造成的交叉反应影响更大一些。anti-CCD IgE阳性患者中,过敏性疾病以湿疹、荨麻疹占比例最高为9.00%,其次是胃肠炎8.15%和鼻咽炎8.05%。有研究报道,anti-CCDIgE阳性表达率最高的是被蜜蜂叮咬的患者,特别是被蜜蜂和黄蜂一起叮咬的患者[9-10],本文未能分析anti-CCDIgE与具体类别的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变态反应机制复杂,反应类型多,过敏性疾病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在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主要手段是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11],但是由于CCD会诱导机体产生低水平的anti-CCD IgE,与多种变应原发生交叉反应,容易导致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假阳性,特别是在sIgE阳性与临床症状不相符的时候,对此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anti-CCD IgE的影响。anti-CCD IgE抗体的引入能更准确地为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实验过程中遇到anti-CCD IgE阳性的结果,必要时可以使用吸附剂预处理,从而等到更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