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纸王国:STEM项目活动实践

2020-09-29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卫生纸折纸报纸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 杨 敏 朱 慧

基于幼儿的兴趣确定项目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一旦有了对事物的兴趣,人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幼儿的学习更多的是借助兴趣,在基于对纸变飞机、衣服、裤子等非常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顺应幼儿的兴趣,在对环保教育中可回收物品“纸”的追问中,结合幼儿喜欢动手、动脑的特点,引导孩子们走进纸王国,探索纸的魔术大变身,了解纸的特性和功能,让纸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和生活经验,使其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纸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在课堂上孩子们也曾用纸来开展折纸活动。一张小小的方形纸,在幼儿的小手中经过不断折叠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造型,孩子们感到非常新奇和有趣,从而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美工区的折纸材料也成为了最受孩子们追捧的游戏材料。

我们一起寻找可回收垃圾时,幼儿对可回收垃圾中的纸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纸可以回收?怎样回收?回收的纸又可以做什么?经过老师的观察和分析,在活动中幼儿对纸保持着非常高的关注与兴趣。

探究纸的产生、用途及回收过程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纸的认知,同时也能在环保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对回收再利用进行深入了解;加之纸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且取材方便,我们认为具备了开展项目活动的前提条件,于是,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去探寻神秘的纸王国。

在一次“折纸轮船”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折纸非常感兴趣——提出学习折飞机、“东南西北”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个别幼儿在家里学会了折纸飞机,并且来园后在班级展示折叠方法,孩子们充满好奇看着他是怎样将一张纸变成飞机的,有的甚至拿出一张纸跟着学了起来。随后孩子们开始讨论:“纸可以变成飞机、轮船,那是不是也可以变成其他东西呢?”“会不会我想要什么,纸就可以变成什么”“纸可以变成衣服吗?”教师也提出疑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纸变的?”孩子们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我知道,有纸箱!”“有信封!”“还有书本!”

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活动中,幼儿对可回收的纸制品继续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他们对“纸是怎样产生的”“纸是怎样回收的”“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能回收”等问题提出了疑问。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寻找答案,经过头脑风暴,教师围绕怎样拓宽幼儿思维、扩充生活经验进行了思考,于是生成了以下活动。

基于问题与目标的活动设计

基于兴趣确定项目以后,还要根据项目确定具体问题,再从问题确定目标,目标基于问题,指向儿童学习的核心经验,具体思路如图1。

图1.基于幼儿核心经验的设计思路

㈠集体探究

问题:纸是怎样做出来的?

目标:了解纸的来源,掌握简单的造纸方法。

问题:纸的力量有多大?

目标:通过项目活动知道合力的作用;能用自己的方法让纸变得力量更大。

问题:纸能滚动起来吗?

目标:通过对纸进行形状上的改变让纸能够滚动;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滚得快慢。

㈡小组(个人)探究

问题:教室里有哪些纸的家族成员?

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纸分别有什么作用;纸可以搭桥吗?会不会掉下来?了解纸的延伸和张力;感受纸的厚薄变化带来的力量变化;体验纸桥的搭建过程,感受成功的愉悦。

问题:纸有魔力吗?

目标:知道风有阻力;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㈢亲子探究

问题:回收的纸是怎样生产再利用的?

目标:了解纸的回收利用过程;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问题:纸是怎样做出来的?

目标:通过不同途径了解纸的来源;乐于参与自制纸的活动,感受纸变身过程的神奇,加深对纸的了解;知道纸王国有很多成员,能说出不同成员的作用;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的奇妙。

项目探究的过程

幼儿通过看、摸等方式进行观察,寻找报纸的魔力。通过尝试发现在人体保持静止不动时,报纸直接从幼儿身上滑落,并没有什么魔力;当幼儿准备奔跑时,将报纸平铺开,用手轻轻拿在胸前,当开始奔跑时,幼儿双手放开,全力奔跑,观察报纸是否会掉落。随后讨论原因,从而探索风的阻力带来的魔法——报纸附在奔跑的人身上不会掉落(见图2)。

图2.有魔力的报纸

手执一页纸可以被快速撕坏,撕下来的纸条轻轻一拉就会断掉;将纸的张数变成五张、十张,继续撕、扯,并交流结果。在体验报纸拔河活动前,幼儿各自准备材料进行拔河挑战,并互相分享交流以往的拔河经验;随后幼儿分组开展报纸拔河,各组进行对策讨论,教师观察并记录结果,和幼儿一起总结经验(见图3)。

图3.比比谁的力气大

探索利用辅助物让报纸滚动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呼啦圈、笔筒、皮球等圆形物体的形态,思考怎样才能将它们和报纸合为一体,一起滚动,并进行讨论交流——报纸单独能否滚动起来?可以怎么做?

以废旧报纸和胶带为道具,制作能容纳多人的封闭式大圆环,让报纸滚动起来。第二次活动时进行比赛,每组幼儿都或站或趴在其中,模仿车轮前进,在相互配合下,报纸便滚动了起来。幼儿尝试将报纸的形态改变后进行滚动,并分享改变报纸形态的各种操作方法(见图4)。

图4.滚动的报纸

对纸杯、纸牌进行搭建,让幼儿感知搭建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用纸盒加以辅助材料进行搭建,对不同形状的纸盒进行功能分配,再提升难度,请幼儿分组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搭建,并思考如何将各组的搭建成果连接起来——幼儿以纸为媒搭建桥梁,并将各组的搭建成果连接起来,通过加厚桥梁的方法让汽车在桥梁上行驶,孩子们为此感到特别兴奋。

对报纸和卫生纸进行回收,撕碎后进行浸泡、搅拌,让它慢慢变软、变小,再分别对报纸和卫生纸进一步搅拌,让其变成糊状,比较两种材料的异同,发现卫生纸吸水吸得饱饱的,而报纸则没有;加胶水、染色,使用滤网过滤等步骤完成纸的再生制作后进行晾晒,观察比较报纸和卫生纸的异同,发现卫生纸比报纸吸水更多;两天后观察纸的晾晒情况,发现卫生纸滤网上的再生纸还很湿润,而报纸的再生纸已经晾晒得比较干了,取下报纸的滤框,将再生纸取下进行切割、裁剪,并在再生纸上作画,自制书签(见图5)。

图5.纸的回收、浸泡与搅拌

STEM项目实践的反思

㈠活动设计紧跟幼儿的兴趣和实际

1.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关注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

本次活动基于幼儿在折纸活动中的兴趣和在环保教育中对回收再利用的关注结合而来,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与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接触和探究的条件充分,为活动开展起到铺垫作用。

2.不同方式的操作与实践,让幼儿对参与活动始终都有很高的积极性

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能力不同开展小组活动,每个幼儿都有适合自己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自主思考、自主操作、小组协商等能力,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和技能都有较大的提升。

3.为幼儿创造条件与机会,对其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有很非常大的帮助

设计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幼儿的普遍性,也要考虑个别幼儿的特殊性,在活动中给予幼儿一个“能力发展区”的挑战空间,这不仅考验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滚动的报纸”活动中,有孩子说:“每个人都好辛苦啊!尤其是在‘车轮’里面的人,最后我们的手都酸了,但是车轮跑了很远也没有坏,我们组是最棒的!”这就是活动的魅力所在,也是活动设计的意图所在。

㈡环创和幼儿动手创作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活动的开展历时两个月,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了三面主题墙,分别为第一面——有趣的纸;第二面——礼盒初探;第三面——探秘纸王国。幼儿自主创作游戏、自制纸玩具与纸知识相关的科学绘本,自制再生纸、书签、礼盒……每一个活动都能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带来的知识获得、经验体会。在区角中及时投放纸类材料及辅助材料,帮助幼儿巩固相关知识经验,如在益智区投放纸牌、纸杯、纸盒、纸质地图拼图、纸质七巧板;在美食屋投放纸质菜单底版,让幼儿对菜单进行充实;在图书阅读区投放皮影幕、纸偶以及《纸的来源》一书及其他纸版书;在美工区投放刮刮纸、礼盒、书签纸及QQ泥等材料;在豆豆花坊投放纸杯植物、记录本;在科学区投放各种不同类型的纸、自制再生纸的材料、地图及放大镜等;在建构区投放纸板、纸盒、纸杯、纸条和废旧报纸等材料,给予幼儿在建构、绘画设计和观察、比较、探索方面的支持,让幼儿能够获得探究、表征等方面的锻炼与提升。

本次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贴近生活、易于取材、追随幼儿兴趣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所在。在以后的项目活动中,我们将继续以此为基准进行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让幼儿的核心经验取得更深层次的提升。

猜你喜欢

卫生纸折纸报纸
报纸
莫被黄卫生纸忽悠了
Pen Holder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折纸鹦鹉
折纸
折纸图形
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