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案例分享式”导引策略提升5~6岁幼儿建构游戏水平
2020-12-30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学前教育集团薛亚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学前教育集团 薛亚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会观察儿童行为,能读懂儿童行为,明白儿童行为背后的意义和需要,并能采取正确的指导策略,更为重要。幼儿自主游戏后教师进修案例分享是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户外建构游戏是幼儿在户外进行建构的自主游戏,教师在户外建构游戏之后利用案例分享的评价方式,能够让教师深入解读幼儿行为,促进幼儿户外建构游戏水平提升。
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想象力丰富、角色意识强、游戏构想明确,只要教师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有意义的案例可以分享交流。目前,户外建构游戏后案例分享最常见的问题是:形式单一,教师在分享中未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内容简单,教师的评价都用“好”与“不好”展开;分享的案例过于关注结果,过程性评价较少;评价浅显,教师仅口头回顾幼儿游戏现象。
重视户外建构游戏后的导引,关注户外建构游戏中真实存在的具有多种意义的典型事件,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游戏经验,促进幼儿游戏能力发展。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了解其游戏需求,跟进有效的支持性策略,助推幼儿户外建构游戏水平的发展。
本文以5~6岁幼儿户外建构游戏为例,从“观察记录案例、甄选整理案例、双维分享案例”三方面具体阐述在游戏之后采用的导引策略,深入解读自主游戏后运用“案例分享式”导引策略的价值意义和操作要点,从而助推幼儿自主游戏发展。
◎观察记录案例——关注过程,形式多样
户外建构游戏不仅需要教师现场导引,还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进行有效记录,为游戏后进行“案例分享式”导引提供有力依据。
㈠“四维”观察的视角
记录游戏案例是为案例分享活动提供基本素材的重要前提,所以怎样记录有价值的案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记录的案例内容是分享的主体部分,是分享活动的精髓,教师选择独特的视角观察记录决定着分享的价值所在。
1.游戏体验乐读懂
华爱华教授指出:“积极主动是幼儿在游戏中最鲜明的特质。”幼儿想要玩的才是他喜欢的,因而才会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环境互动并创造出各种玩法,这是伴随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情、语言等,了解孩子们是否在游戏中得到情绪情感的满足,同时还可以观察游戏情节,了解游戏中出现的创新点、不合乎生活常理的盲点等,并在后期通过分享促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并贴近生活。
2.材料使用勤对比
观察记录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如幼儿喜欢什么材料、材料的新玩法和错误玩法等,并以此来分析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然后借助案例分享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积极建构,提升幼儿与材料的积极互动,挖掘不同材料对游戏的价值。
3.同伴交往深发现
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同伴,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情况也是观察重点,教师可以观察同伴交往方面的闪光点、矛盾点等,并在案例分享环节让幼儿对这些情节进行讨论,以此提升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的交往能力,获得交往合作的经验。
4.建构技能常关注
幼儿的建构技能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关注幼儿的建构技能并进行记录,解读5~6岁幼儿是否获得对称、排列、组合、围合等各种建构经验,分析他们的建构水平是停滞不前还是存在上升点等。
在观察时,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户外建构游戏过程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并进行记录,在案例分享时鼓励幼儿积极讨论,用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让户外建构游戏继续深入下去,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成长”。
㈡“三位”记录的方式
视频和照片拍摄、文字记录是我园记录户外建构游戏最常用的几种记录方式。
1.“定位+跟录”视频拍摄
“全程定位”拍摄可以记录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过程中的全部信息,教师只需要在一个有电源的地方架好摄像机就可以全程拍摄。“个别跟录”主要是定人,适度移动跟拍某个片段或者某位幼儿,拍摄时聚焦幼儿语言和作品的画面。
视频拍摄的优势首先在于全面、生动、还原现场,还能够恰到好处地捕捉到最能说明问题的一幕;其次,定格记录更加聚焦,尤其在户外建构游戏中,聚焦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幅作品,都能够讲述出一段案例;最后,视频记录可以反复回放、深度观察。
2.“变位+聚焦”照片拍摄
⑴针对幼儿作品:拍摄3~4张不种角度的照片,足以全方位看清作品。
⑵针对同伴交往:连续性、递进式地拍摄4~6张照片,足以说明交往过程。
⑶针对建构过程:随时巡回,拍摄4~6张建构过程中的照片,足以说明建构的层次。
⑷针对材料使用:针对某一材料拍摄不同幼儿的不同用法,足以说明材料的多种用途。
⑸针对常规要求:随时发现、随时捕捉,拍摄幼儿的优点和不足,发现新的讨论点。
照片记录的形式最方便,但需要教师明确自己需要观察的重点,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拍摄,同时教师需要在游戏过程中走动起来,在巡回过程中捕捉精彩的瞬间。
3.“低位+速记”文字记录
采用一些特定意义的编码,在表格的对应选项中进行导图速记和勾选,这种随机低位观察并记录的方式更能关注到游戏互动过程,起到全面呈现幼儿在游戏中某一方面表现或水平的作用。
以上三个记录方法是户外建构游戏中最常用的,简便易行,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组合使用,从多种维度真实、完整、准确地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促进教师在“观察记录、深入解读、适时导引”中专业化成长。
◎甄选整理案例——深入解读,快速梳理
教师需要通过用心解读、甄选案例,并有序整理案例,梳理出值得分享的案例进行有效导引,从而进一步推动游戏。下面,笔者结合分享需求重点介绍四种案例照片整理策略。
㈠“对比式”图片呈现,提升建构技能
幼儿往往受到自身经验和思维的限制,导致遇到困难或建构技能停滞不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孩子们的现场作品和其他作品照片同时呈现,作为对比的作品可以是孩子们自己或别的班较优秀的作品,也可以来源于网络上的作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对比来拓展思维和积累经验,还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进行启发,拓展孩子的思维,创造出更独特的作品。
案例:高架桥
5~6岁幼儿建构立交桥仅仅停留在单层架空这个水平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立交桥的错层延伸、路线分支、桥面装饰等特点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式案例分享方式,帮助幼儿丰富经验、提升建构技能,步骤如下:
⑴观看评价目前的作品;
⑵欣赏他人作品与实景;
⑶对比观察以启发思维。
案例分享环节将幼儿作品照片与经验拓展图片一起进行展示,孩子们不仅能够看到各种不同材料的建构方式,甚至能够看到同伴用和自己相同材料但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建构,这种照片对比和案例对比的方式有助于启发幼儿观察与讨论。
㈡“递进式”照片演示,解决难点问题
将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搭建作品的过程用几张照片进行记录并将其按顺序排列,体现整个户外建构的过程,在案例分享环节中循序渐进地播放并请小建筑师做自述,有助于提升幼儿建构水平和游戏自信。
案例:售票处拐角
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难点问题,教师需要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阶段性地进行片段记录,观察孩子们使用的方法,思考哪些材料可以替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采用递进式分享,帮助幼儿解决难点问题,步骤如下:
⑴幼儿介绍遇到了什么困难;
⑵展开讨论,群策群力想办法;
⑶寻找周围环境中适合的材料;
⑷现场操作材料以增强印象。
针对转弯这个难点,教师可以首先将孩子们使用材料尝试的过程梳理出来,请幼儿介绍自己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会用什么材料解决。如果孩子们仍然对此有困难,可将现场的材料再次呈现,观察讨论后引出用“弧形的材料”替代,并请幼儿在分享现场进行演示。
㈢“补充式”图片欣赏,丰富生活经验
在建构游戏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建构的内容主要来自于生活经验,但生活经验往往比较零碎、存在盲点,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并帮助幼儿梳理生活经验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补充式导引。
案例:飞机场
孩子们会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零散的片段作为建构主题,但是孩子们的经验往往会出现一些盲点,如:飞机场没有跑道、飞机停得过于紧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补充式案例分享方式,帮助幼儿在建构前进行合理规划,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步骤如下:
⑴分享幼儿作品照片,请幼儿介绍;
⑵找一找问题,讨论可以怎样改建;
⑶分享事先准备好的实景图,师幼一起观察。
欣赏飞机场实物图后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在建构中的问题,启发孩子们发现飞机停得太紧密、没有跑道、离高架桥太近等,然后请孩子们讨论可以怎样改建,最后再给孩子们看更多“飞机场”实景图片以丰富孩子们关于飞机场的认知经验。
如:飞机场要有宽敞的跑道;飞机场一般远离闹市区。通过教师一步步导引,孩子们对飞机场的认知会更加全面丰富,再搭建飞机场时就会出现新的独特设计。
㈣“找茬式”随机抓拍,关注行为礼仪
户外场地进行游戏,教师需要对常规性、细节性的问题进行关注,这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在案例分享环节教师可以进行找茬式照片分享。
案例:行为礼仪
游戏中孩子们总是会出现将材料乱丢的情节,甚至还会拿许多材料堆在一起不用,让建构场地显得凌乱,也不利于收拾整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找茬式案例分享方式,帮助幼儿发现游戏中行为礼仪方面的问题,步骤如下:
⑴观看照片;
⑵一起找茬;
⑶寻找方法。
幼儿难免会将材料随意丢放,这种常规和细节性的问题要在案例分享时请孩子们一起找茬,发现问题并自己讨论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分享,可以帮助孩子们改正一些游戏中的不良习惯,提升案例分享的价值。
◎双维分享案例——深度学习,从容提升
“案例分享式”导引策略能够抓住儿童学习契机,在集中讨论、分享、延伸中让幼儿深度学习、梳理经验。
㈠以“集中后续式导引”促游戏发展
案例分享式导引是后续式的,即不打断幼儿游戏,保证幼儿游戏的流畅性,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目标,因此这是一种更加退位的导引策略。相信幼儿、等待幼儿,在游戏后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和提升能力,既满足了幼儿自主游戏的需要,也包含了隐性指导和建议。在与幼儿平等互动的关系中进行案例分享,不仅优化了游戏,同时也优化了幼儿的需求。
后续式案例分享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分享形式,它建立在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之上。对于户外自主游戏而言,结束后回教室的分享一方面是在回顾游戏中的点滴,另一方面也是户外游戏后的一种休息和放松。在回顾游戏现场时,需要教师对游戏记录的内容整理,做到分享时突出重点,而非面面俱到。
㈡以“小组互动式分享”促能力提升
分享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在游戏后有所思考、在探索中有所创新。以往的案例分享我们常用的两种形式分别是幼儿自述式和集体讨论式,即请幼儿自己讲述作品或是集体讨论游戏中出现的新想法、新问题。
我园深入探究关于自主游戏后“小组互助式”案例分享导引策略,在分享交流中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互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助推游戏的延伸发展。
幼儿个别化学习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观察的内容、事件、对象等侧重点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组互评分享,以便更有效地进出幼儿间的话题。小组互评分享的优势在于人数少,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讨论的气氛热烈、融洽,讨论的问题更深入细致。
案例分享式导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幼儿间互相了解彼此的活动并提出困惑和问题,在吸纳别人经验、扩展思维方式、共享经验的同时,情感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体验。作为教师,在倾听孩子们分享交流时,适时地归纳经验鼓励孩子努力寻找答案,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参与感。
◎思考与体会
当教师有意识地将具有共同活动经验的幼儿进行组合开展案例分享式导引后,讨论将会更生动,幼儿都能各抒已见并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
㈠儿童发展:会建构、爱合作、乐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户外建构游戏的开展,我们发现5~6岁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建构水平有所提升,例如出现了对称、盖顶、架空、搭台阶等新的建构技能,并且在交往方面会和同伴协商、出现矛盾会主动解决;在合作方面有明确的游戏目的;在自评和互评中敢于承担和改进。基于5~6岁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在案例分享环节引导幼儿不断总结经验、欣赏作品、挑战自我,从而促使幼儿尝试特别的搭建形式、运用特别的游戏材料,从而真正提升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水平。
㈡教师发展:善发现、深解读、隐支持
通过系列化教研引领,基于视频和照片记录中提取案例,教师读懂幼儿的游戏,并发现幼儿、解读幼儿的游戏,适时导引,做到真正了解幼儿、理解幼儿的游戏;教师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对信息进行取舍,从而让案例分享更有价值;教师更加关注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在整个环节中处于隐性支持和总结梳理的导引作用。这样的转变不但让幼儿更自主,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观察幼儿、读懂幼儿。
通过户外建构游戏案例分享的研究,我们学会了发现幼儿的真实意愿、玩法构想、互动策略、扮演体验,并支持幼儿的“真游戏”,同时也在逐步学习解读幼儿自我学习与发展的情况,力求通过游戏案例分享帮助幼儿身心、认知、学习品质等全方位发展,助推幼儿的“真成长”。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如何优化教师在案例分享活动中的指导语和提示语,从而引发大班幼儿从案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助推游戏发展。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让户外建构游戏的案例分享活动更加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