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脱敏疗法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2020-09-28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下丘脑终末期激素水平

张 宁

铁岭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辽宁铁岭 112000

近些年来受遗传、环境、社会心理、药物、病毒、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1]。由于恶性肿瘤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容易被患者忽视,随着病程延长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步入终末期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急剧降低[2]。良好的护理干预对于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亢奋状态,维持良好的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脱敏疗法为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行为疗法,旨在对抗负性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刺激带来的不良影响[3]。将系统脱敏疗法应用于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是否能够促使其获益尚不得知,故本次研究围绕系统脱敏疗法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48~74岁,平均(64.25±5.35)岁;病症类型:肝癌12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上皮癌5例),肺癌11例(鳞癌8例、腺癌3例),胃癌11例(乳头状腺癌6例、管状腺癌4例、腺鳞癌1例),乳腺癌11例(导管癌4例、小叶癌4例、三阴性乳腺癌3例),结直肠癌7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3例),其他3例;病程2.5~8.0年,平均(5.20±0.35)年;Karnofsky评分20~50分,平均(35.50±2.50)分。观察组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64.32±5.43)岁;病症类型:肝癌14例(肝细胞癌8例、胆管上皮癌6例),肺癌11例(鳞癌7例、腺癌4例),胃癌10例(乳头状腺癌5例、管状腺癌4例、腺鳞癌1例),乳腺癌10例(导管癌4例、小叶癌4例、三阴性乳腺癌2例),结直肠癌8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3例),其他2例;病程2~8年,平均(5.11±0.39)年;Karnofsky评分20~45分,平均(35.00±3.00)分。纳入标准:(1)临床分期均为终末期恶性肿瘤者;(2)具备良好的认知功能,能够配合临床护理者;(3)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Karnofsky评分≤10分者;(2)预期生存周期≤1个月者;(3)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昏迷者。两组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提供心理以及情感支持以培养积极的情绪;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节温度和湿度;实施营养支持以及用药指导,采用三阶梯镇痛以提高机体舒适度;开展力所能及的锻炼活动;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等[4]。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脱敏疗法,具体如下。(1)快速脱敏法:患者刚住进来的时候,尽量不聊疾病相关内容,提前和家属了解清楚患者的兴趣爱好和感兴趣的话题,挑患者愿意说的内容,然后和患者聊人生成功的事情,使其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快乐,没有什么遗憾,再尝试阐述生老病死的大自然规律,让患者能够不再恐惧当下的境地。(2)接触脱敏法:将令患者恐惧的物品,如化疗药物、病灶标本等展示在患者面前,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消除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心理。(3)自动化脱敏法:在陪护期间与家人一同在病床边聆听患者的回忆,与其共同品尝美味可口的食物,一起度过节日,为每位患者更换床头鲜花,传递生命的信息和关爱。(4)情绪意向脱敏:护理人员借助形象化的描述激发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兴奋的、欢快的情绪,借助积极的情绪对抗负面情绪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驱散负面情绪。两组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均护理1个月。

1.2.2观察指标 (1)焦虑评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5]测定,中国常模界值50分,≥50分为存在焦虑,且数值越高症状越重,于护理开始前及护理1个月后测定。(2)抑郁评分:利用抑郁自评量表[6]测定,中国常模界值53分,≥53分为存在抑郁,且数值越高症状越重,于护理开始前及护理1个月后测定。(3)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于护理开始前及护理1个月后清晨采血测定,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利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L-2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测定。(4)心理应激指标:包括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于护理开始前及护理1个月后清晨采血测定,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分析法,利用南京信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测定。

2 结 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护理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均较护理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2.3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应激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组均较护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应激指标比较

3 讨 论

系统脱敏疗法又被称为交互抑制法,通过诱导患者缓慢暴露出令自己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情境,借助心理放松状态以对抗此种不良刺激,实现消除负性心理状态的目的[7]。在本质上系统脱敏疗法属于行为疗法范畴,在护理工作中通过总结由弱到强的负性心理状态层次表,将情绪反应与放松训练有机结合,如果患者在遇到第一个令自己感到不适的情境时不再感到恐惧、紧张、焦虑,则进入下一个更高层次护理,循序渐进通过最令患者难过的情境。

心理学指出,负性心理状态与积极的情绪是一个互为对立的状态,也是一个相互对抗的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势必会对另一种状态形成抑制作用[8]。终末期恶性肿瘤已经丧失彻底治愈的机会,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成为临床面临的首要任务,患者出于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忧、死亡的恐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种或多种心理问题,导致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处于亢奋状态[9]。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则会进一步刺激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在交感神经被激活之下会进一步加重心理障碍[10]。因此,系统脱敏疗法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甲状腺激素水平(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心理应激指标(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护理方案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护理后,实施系统脱敏疗法的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系统过敏疗法的应用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结合以上研究可知,系统脱敏疗法的应用有助于解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亢奋状态,促使机体维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消除负性心理以及疾病本身带来的不良刺激。

综上所述,系统脱敏疗法能够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亢奋状态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改善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下丘脑终末期激素水平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科学家发现控制衰老开关
中药对下丘脑作用的研究进展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三种肉牛品种血液中部分激素水平的分析
回药阿夫忒蒙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5-HT和5-HIAA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