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0-09-28佳,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微量糖化收缩压

杨 佳,胡 毅

重庆市东南医院内分泌科,重庆 401336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30年中快速增长近10倍[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增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致残,甚至致死[3-4]。与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高[5]。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本院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25例患者。125例患者中男66例(52.8%),女59例(47.2%);年龄22~85岁,平均(60.92±12.05)岁;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84例,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41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2%。

1.2方法 入选患者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饮酒、病程、高血压病史,测血压、入院随机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器采用美国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方法为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正常参考范围为3.8%~6.0%。血脂检测采用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微量清蛋白取入院次日清晨第1次清洁中段尿送检,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IE33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颈动脉窦下1 cm处取得,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于动脉管腔内壁,且厚度≥1.3 mm定义为颈动脉斑块。

调查患者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检查,如利用颅脑磁共振检查患者有无脑梗死,利用直接镜或者间接镜进行眼底检查明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利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统计患者慢性并发症情况,有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2 结 果

2.1单因素分析 对有慢性并发症组和无慢性并发症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病程、颈动脉斑块、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慢性并发症组比较,有慢性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有颈动脉斑块,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升高。见表1。

表1 有慢性并发症组与无慢性并发症组的单因素分析(n/n或

2.2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根据2型糖尿病有慢性并发症组与无慢性并发症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对P<0.05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以年龄(>60岁=1,≤60岁=0)、收缩压(>140 mm Hg=1,≤140 mm Hg=0)、病程(≥10年=1,<10年=0)、颈动脉斑块(有=1、无=0)、糖化血红蛋白(≥7%=1,<7%=0)、肌酐(≥123 μmol/L=1,<123 μmol/L=0)、尿微量清蛋白(≥30 mg/L=1,<30 mg/L=0)作为自变量,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应变量(Y)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收缩压升高、病程长、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30 mg/L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对风险比(OR)分别为2.035、2.173、6.389、1.590、2.796。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为独立于年龄、病程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表2 逐步Logistic回归最后一步分析(Wald法)

3 讨 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含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等多种病症,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和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遗传易感性、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紊乱、内皮功能紊乱、Toll样受体4(TLR4)通路的异常激活等密切相关[4-5]。本研究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发现收缩压升高、颈动脉斑块和尿微量清蛋白>30 mg/L有助于预测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有研究表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24 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 C、并发外周动脉疾病可能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6-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无慢性并发症组比较,有慢性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有颈动脉斑块,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李伟芳等[8]报道,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使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提前,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以上结果均表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管理十分重要。除了年龄、病程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我们应积极控制血糖升高、收缩压升高、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等可控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以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很多研究指出,血脂也是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本文研究结论不一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代谢紊乱常见的三大问题,常同时出现,并相互影响,因近年来临床医师的重视,对糖尿病患者通过降脂药物早期干预血脂代谢异常,可能导致本研究结论不一致。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亦可能存在误差。

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是独立于年龄、病程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这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类似[9-10]。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早期肾脏功能与结构无明显改变,尿微量清蛋白敏感性高于血肌酐、尿素氮,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11]。以上结果表明筛查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和尿微量清蛋白能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高危患者,从而通过早期控制收缩压、稳定斑块、减少尿微量清蛋白可能可以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有报道显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白细胞计数越高,其不良预后、致残及病死发生率越高[12]。由此可见,收缩压升高、颈动脉斑块和尿微量清蛋白不仅是预测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因子,可能对预测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致残、死亡等不良预后也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独立于年龄和病程,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30 mg/L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对于筛选出需要早期防治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高危人群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微量糖化收缩压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