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中聋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020-09-27杨菊
杨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也不断加深,高中阶段数学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特殊的聋生而言,要想提高数学能力,就要找到合适的方法,用爱心代入课堂,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注重以学生为本。在新时代的教学中,对于聋生的教育尤其要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改变传统教育的不足所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最大的发展,从而建设更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聋生 数学能力 培养
在当代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对于聋生的教育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高中阶段而言,聋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教学相对而言也变得简单。高中的数学能力是需要不断提高,逐步养成的,所以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水平,有趣的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有效的方法引导之下,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从而保障了课堂质量,提高了聋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的聋生而言,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必要的,老师要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高中聋生数学教学策略
在高中階段的数学学习中,老师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研究高中聋生的创新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聋生的数学能力。对于高中生尤其是聋生而言,有了兴趣才会有下一步更好的学习。因此,要想创建高效的课堂,就需要老师做出努力,从而让课堂变得吸引人,具体方法如下:
1.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聋生的教育,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也更高深,涉及的问题也比较抽象,不容易被理解。传统的依靠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被聋生很好的掌握,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声音,依靠手语表达会显得比较生硬,知识的表达也比较传统,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令原本就有语言障碍的聋生而言不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输入也比较少,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在准备过程中就制作相应的课件,尽量用动态的方式清楚的进行演绎。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聋生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刻板,教学的效果更加强烈,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进一步深化。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聋生能够对所传授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把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一些数学问题往往比较抽象,很难让初中生理解并掌握。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将课本上的知识生硬表达,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并且运用课件的教学,能够节省书写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聋生的数学能力,有助于知识的接受。
例如,在代数的学习中,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由于聋生的特殊性,因而需要老师做出更多的努力,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就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其中涉及到的难点通过动态的课件投放在大屏幕上,运用课件进行仔细分析,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2.提高教师水平 增强教学能力
在高中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对于聋生的教育,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定期进行自我提升。学校也要做好充分准备,招聘会哑语的老师。还要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本校老师到其他相似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吸取优秀的经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出符合本校聋生的发展计划,提高数学的水平。随着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要重视老师的水平提高,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例如:在对老师的升级提高中,学校要组织老师去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观摩,从中吸取别的学校教育聋生时的优秀之处,老师要注重自身的素养,用爱包围学生,用真心感化学生,把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对聋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针对高中聋生的教育,需要结合当代教育的现状,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教育弊端,结合聋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老师要注重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培养聋生的主动学习的理念,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哑语的升级提高,细化每个细节。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爱心感化学生,让聋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在新时代中,老师要不断强化新课改的理念,对于聋生而言,由于教育比较特殊,就需要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养成,强调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课改的理念。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教学中,从而培养聋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鲁毛才让.浅析聋哑人教育的若干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2013年01期.
[2]单多英.聋生常见的心理困惑个案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3]孙国云.让聋生敢疑、乐疑、会疑[J].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