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错缝,试试整脊疗法
2020-09-27王金山
王金山
钱大伯在搬家时,将腰脊椎骨扭伤了,到中医院推拿科就诊,一位中医大夫用手摸了摸,建议他拍一个腰椎正侧位X线片看看。拿到片子后,中医大夫说他是“骨错缝”,要给予整脊手法治疗。他不明白什么是“骨错缝”,是不是骨头或关节脱位了?中医大夫给他“整脊”妥当吗?
“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或推拿(按摩)科的特有名词或专用术语。它既是病名,又指骨及关节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正常情况下,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会使骨缝发生错乱,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这就称为骨错缝。中医认为,外伤劳损、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不能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产生骨错缝。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或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淤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这里明确指出“骨错缝”是外伤所引起的,应采用按摩等手法治疗,以通气散淤,使骨节合缝而痊愈。《伤科补要》第十五则背脊骨伤中述:“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可采用攀索叠砖方法(传统正骨手法之一)治疗。又如二十三则中关于足背受伤,载有“轻者仅伤筋肉易治,重则骨缝参差难治,先以手轻轻搓摩,令其骨合筋舒”。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传统医学基础上,我国专家首次提出了损伤性脊柱疾病发病和诊治机理的单(多)个椎体位移理论及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并创用了脊柱(定点)施转复位法。目前骨伤科的分类是:错位在1毫米以内为错缝,在1~3毫米之间的为半脱位,错位超过3毫米称脱位。
对于脊柱骨错缝,给予“整脊手法”治疗是可行的。整脊疗法,又称“脊椎矫正复位法”,是在传统中医推拿基础上,借助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影像学等,靠纯手法帮助脊柱各个关节复位,恢复正常结构,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整脊疗法对脊柱自身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某些损伤性截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这里要说明的是,脊柱解剖位置变异或小关节紊乱并非完全是一种病理现象,因为大多数椎体小关节紊乱是脊柱正常生理活动和退变引起的一种“亚生理”现象,只要脊柱在正常的或仍在“亚生理”区代偿的位置,就不会引起临床症状。所以对处于代偿状态下的关节紊乱不能认为是病理表现。如果我们盲目地将所有小关节紊乱当成病理现象来校正,很可能进一步破坏脊柱的力学平衡系统及代偿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及加重。而只有找到椎体周围的阳性(疼痛、压痛)反应点,给予正确的整脊手法治疗才有意义。如果是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手法能做到“点、椎、症”三者相应,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整脊手法治疗必须以调整脊柱的内外平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有诸内必行于诸外”,找到压痛点就等于找到了该调整的椎体及所对应的脏器部位,如此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建议患者一定要找技艺精湛的中医师进行整脊治疗。在施术前,要排除腰椎結核、肿瘤、脓肿、骨折等疾患,女性月经期及孕期也应禁忌。较严重的心、肝、肾及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患者,要慎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