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之美点亮多彩童年
2020-09-27杨昕昕
杨昕昕
摘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多彩童年;劳动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5-0047-01
我校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的有效教育途径,培养学生高尚的劳动观、正确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倡导学生用劳动之美点亮多彩童年。
1.顶层设计 把握方向 谋划学校劳动教育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总书记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校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班长为组员的“劳育”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关于如何实施劳动教育专题会议,抓住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着力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强化劳动教育保障措施,有效推动我校劳动教育朝着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结合学校“发现教育”的办学愿景,将劳动教育的主题确定为“用劳动之美点亮多彩童年”,劳动教育原则为“以劳育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心、以劳强体”,形成以“课程+活动”为主要的载体的教育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把思想教育和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的培养有机集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2.分层落实 明确目标 构建学校劳动教育模式
2.1 融合学科教育 提炼劳动教育新亮点。
课程是学校育人模式的核心,重点关注各学科中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实现劳动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我校基于基本素养的主题式教学,注重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发挥课程主渠道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2.2 编撰校本手册 助推劳动教育新成长。
依托学校“发现课程”体系,结合地域特点,从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入手,编写的《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南》,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梳理了各年级需要做到的“十件事”。“指南”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帮着做,同时当好社会小公民。
2.3 丰富社团课程 提升劳动教育新技能。
关注传统劳动课程的创新,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学校聘请有经验的学生家长在植物种植、木工组合、美食制作等方面向学生进行技能传授,深入感受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能力,同时充分调到学校有特长的教师组建机器人社团、影视制作等智能型劳动社团,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时代软、硬件设备和工具的初步认识与使用,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热情,感受智能劳动的快乐。
2.4 拓展实践活动 创新劳动教育新境界。
学校开展“校园美化我先行”、“开心农场我参与”、“家务劳动我能做”等劳动参与活动。根据中华传统节日节点开展“我为校园添光彩”植树活动、“发现春天 乘风追梦”放风筝活动、“玩翻童年‘粽想未来”等主题实践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到素质实践基地、采摘园、科学宫等进行研学活动,学校细心筹划、精心组织、用心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极大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品鉴劳动的兴趣。
3.逐层实施 五育并举 凝练学校劳动教育特色
3.1 宣传动员,营造劳动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班级工作群等线上媒介向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劳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线上网络宣传;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和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研讨活动,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和如何进行才是热爱劳动等活动进行线下推介。
3.2 榜样激励,诠释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一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二是教師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主题队会、故事会、我参与、我体验等形式,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理解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3 家校合作,共育劳动良才。
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早期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教育并督促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带领孩子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给学生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屋子以及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劳动任务,开展亲子美食制作、亲子种植、亲子大扫除有意义的劳动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4 有效评价,促进劳动提升。
反馈与评价是劳动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运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促使学生自发地学习劳动技能,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学校、家庭共同制定相应的劳动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劳动活动进行有效评价。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后,教师和家长都要鼓励学生以绘画、主题小报、体验文章、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分享交流劳动的快乐与收获,升华对劳动的认识和情感。
木有所养,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灌溉之利溥。劳动者素质是一个国家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主阵地,浑河站小学将以劳动教育为契机,以学校文化为纽带,以课程开发为载体,以特色活动为平台,用劳动之美点亮多彩童年,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毛春铧.劳动教育——教育的源头活水[J].内蒙古教育,2008(9)14-17.
[2]赵华.农村劳动力教育投资需求浅析[J].特区经济,2008(4)184-185.
[3]陈月玲.谈幼儿自我服务劳动教育[J].学周刊,201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