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区域大局稳定
2020-09-27李卫国
李卫国
摘 要:紧紧围绕金融风险高、影响金融安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传统刑事办案“出力”向新型检察治理“出智”转变,加大惩治金融犯罪的工作力度。同时立足惩防联动,以人民心为心,在保民生、护民企、强品牌、促稳定上狠下工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关键词:惩治犯罪 护佑经济 风险防控 检察智慧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服务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西城区检察院)全面适应当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相互交织、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态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用心念好“惩、护、防、研、专”五字诀,坚持不懈以“专”增“智”、以“智”促“治”,为金融街品质提升和金融科技新区建设,为西城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
一、惩治金融犯罪,以“稳”促发展
西城区检察院紧紧围绕金融风险高、影响金融安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惩治金融犯罪的工作力度,促进区域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严惩涉众型金融犯罪。伴随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金融犯罪也向互联网金融领域迅速蔓延,P2P网络借貸频频暴雷,私募基金问题凸显,新型金融犯罪风险指数飙升。西城区检察院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侵害民生民利的涉众型金融犯罪,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近三年来依法逮捕43人,提起公诉58人。严肃查办了一批借助网络借贷平台、区块链等新技术实施的非法集资案,其中微金所案涉案金额高达110亿余元、涉及投资人近8000人、涉及全国20余省市,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二是严惩经济领域涉黑涉恶犯罪。认真落实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要求,建立重大案件办理机制,主管检察长牵头办案,依法办理市委政法委挂账督办的专案,对移送审查逮捕的57名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处理,有效铲除经济领域恶势力,净化市场营商环境。
三是严惩高科技领域金融犯罪。加大对侵犯新技术、新业态犯罪的打击力度,三年来累计查办侵犯知识产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逮捕案件83件149人,审查起诉案件46件82人,办理的何某某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十大案例。依托金融科技新区建设,聚焦金融监管科技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主动作为,针对性成立金融科技综合办案组,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目前已依法办理了北京一批典型案件,未来将持续助力金融科技新区建设,加强对金融高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司法保护。
四是稳妥处理区域多发的信用卡诈骗犯罪。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稳妥处理辖区多发的信用卡诈骗犯罪。一方面,坚决查处银行工作人员、办卡中介利用职务便利等手段实施的信用卡诈骗犯罪,对黑色产业链形成有效震慑;另一方面,严把入罪标准,针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持卡人作不起诉处理,近三年来对110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占信用诈骗案件的70%,避免刑事手段过度介入经济纠纷,提升类案办理质效,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二、护佑国民经济,以“稳”保民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西城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以人民心为心,在保民生、护民企、强品牌、促稳定上狠下工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一是大力开展追赃挽损。建立涉众案件资产联合处置机制,在介入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全环节,提出涉案款物的侦查线索。由政法委牵头,联合公安、法院设置专门执行办公室,通过约谈涉案项目方、查封土地等措施,追缴、处置、发还涉案财产。三年来累计为投资人追回损失3.7亿余元,全力守护百姓“钱袋子”。
二是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积极在“六稳”中找准定位,通过坚持“三个慎重”、区分“五个界限”,落实最高检三号检察建议,在办案中落实刑事政策和经济政策,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加大对各类企业的平等保护力度,2019年3月以来,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未给国家造成税收损失的涉税犯罪案件17名金融科技企业主要负责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特殊时期,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医用口罩等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为其他合法经营医疗企业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三是加强对“老字号”的司法保护。满足新时代“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司法需求,办理的马某某职务侵占案,针对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操作系统管理漏洞,提出多项检察建议帮助企业整改,主管检察长、检察官受邀走进企业开展座谈、授课,注重惩防并举,呵护区域品牌,服务区域龙头企业长足发展。
四是建立涉众访区域联合接访机制。涉众金融犯罪逐年上升,给核心城区带来接访、维稳难题,三年来共接待投资人来访140批次1300余人次。西城区检察院与区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涉众案件区域联合接访机制,联合辖区派出所、公安机关处置总队、法院等部门,对涉案潜在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核心城区政治、经济、社会稳定。
三、研探问题困惑,以“稳”推立法
金融样态快速发展,给检察工作带来重大挑战。西城区检察院及时调整办案理念,从传统刑事办案“出力”向新型检察治理“出智”转变,注重对金融犯罪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业研究,提供检察智慧。
一是开展金融前瞻性问题研究。积极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检察官学院等多项课题任务,多篇研究成果在《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等法学知名期刊发表。注重新型疑难案件研究工作,办理全国首例违法运用保险领域资金案过程中,主动走访北京市银保监局,阐明将保险资金用于拆借等用途,极易引发金融风险的严重后果,不能以罚代刑。该案入选2019年北京市检察官协会经济犯罪检察专业分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刑事疑难问题研讨会“理论联系实践”典型案例,树立刑法惩治保险犯罪的标杆。
二是通过对外交流开展金融学术研究。连续六年由检、法、司轮流主办控辩审三方论坛,依托区域法律交流平台,深入研讨金融犯罪热点问题,破除三方工作中的盲点和模糊点,努力达成共识。派员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中法打击金融犯罪研讨会、北京大学非法集资司法适用论坛等,与新加坡总检察署来访专家进行沟通交流等。检察官受邀走进国家检察官学院,与全国各地的检察干警分享非法集资案件的办案经验和研究成果,广受学员好评。搭建检企交流平台,组织干警先后赴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新华三集团等重点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学习交流,就互联网金融热点问题与企业深入探讨,并建立起犯罪预防、专业培训的合作常态。
三是深入开展类案研究。辖区内各大银行总部、北京分行、信用卡中心集聚,自金融犯罪检察部门成立以来,共受理信用卡诈骗审查起诉案件876件897人,占金融犯罪案件总数的81.13%,2016年类案受理高峰时占比93.99%,占全市信用卡诈骗案件的三分之一。深入开展类案研究,推动区域金融难题的源头治理,制定办案指引被北京市检察院转化为全市执法规范,解决了全市类案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该指引同时被公安机关转化为取证指引,对提升办案质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布专题白皮书,向银行提出风险防控检察建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到我院就类案问题开展调研,参加最高法司法解释研讨会,积极建言献策。西城区检察院提出的信用卡诈骗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有效催收、类贷款的认定等建议,被写入“两高”制发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专门发来感谢函,感谢“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建议,为修改决定的出台做出了重大贡献”。《检察日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类案治理经验向全国推广。
四、防惩两手齐抓,以“稳”强治理
犯罪预防需未雨绸缪,标本兼治。西城区检察院立足惩防联动,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方协调、持续发力的社会面风险防控格局。
一是积极打造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积极走访区域重点金融企业,紧密结合区位特点和实际需求,2018年率先建立全市唯一的金融犯罪普法教育基地,在西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设金融大讲堂。选取我院办理的典型金融案例,研创精品课程,开设电子展板,制作微信公众号专刊等,分层次开展面向金融从业人员、面向百姓的以案释法普法宣传。目前已有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浙商银行北京分行等20余家单位500余人走进检察机关。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北京市银保监局、北京市证监局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及部分金融行业市、区人大代表参观后,对走进检察机关,聆听身边人犯罪的真实案例,感到很受震撼。
二是探索搭建互联平台,实现区域共商共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两年发布一次金融检察白皮书,通报金融犯罪案件办理情况及特点,重点揭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及监管疏漏,从加强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督角度,提出打击金融犯罪、防控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派员到北京市金融局挂职锻炼,开展人才交流。由西城区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开展区域金融法治环境治理课题研究,共同探索防控金融风险。参加西城区金融办牵头成立的防范非法集资领导办公室,对资金监测预警企业进行法律研判,将非法集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有效维护首都核心区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搭建检企交流平台,逐步营造区域共商共治金融法治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十进百家、千人普法”宣传活动。稳步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增强金融预防工作的持续性和实效性,持续推进金融检察“进社区、进银行、进学校”。三年来,检察官走进中信银行总行、中邮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检察讲堂13次。走进社区、北京展览馆、金融街,发放金融案例宣传手册,向群众开展面对面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揭示犯罪常见手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深受百姓欢迎。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适时推出金融讲堂“云开课”,通过线上普法宣讲,推动多方参与、社会共治的治理模式走向成熟,实现疫情期间普法不停歇。
五、专业根基夯实,以“稳”提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西城区检察院认真落实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三专”建设要求,强基固本,引入专业工具,搭建专业平台,提升专业素质。
一是引入专业工具,提供智库支持。新型金融犯罪涉及债券、保险、互联网等不同领域知识,专业性极强,被告人普遍学历高、智商高、专业素质高,职业经验和社会经验丰富,案件审查办理难度大。面对专业难题,三年来及时引入44名专家辅助办案,为打击金融犯罪提供外脑支持。4名专家证人出庭,发挥鉴定人员的专业支撑作用,确保庭审效果。
二是搭建专业平台,汇集多方力量。形成跨省检察官联席会议机制。三年来开展部门内、跨部门、跨省检察官联席会议90余次,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等检察院的检察官,就套路贷、P2P、区块链等新兴手段实施的金融犯罪进行研讨,共享专业优势,充分发挥检察官联席会智囊团的作用。强化检警案件会商机制。充分发挥审前主导作用,三年来对63起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开展会商103次,推动侦查质效不断提升。
三是培养专业人才,提升队伍素质。积极参加北京市检察机关专业技能比武,以赛代训,培养出北京市检察业务专家、北京市检察业务标兵等金融领域的行家里手。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博览会、金融街论坛,走访有专业特色的检察院,拓宽检察官专业视野,开拓工作思路。邀请最高人民法院起草非法集资司法解释的法官、区国税局总会计师等为干警授课,提升专业素养。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团队走进红色景点、名人故居,感受红墙文化和工匠精神,接受传统熏陶,让检察官更有温度地执法办案。涌现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检察机关优秀检察干警等一批先进典型。
六、继续固本培元,以“稳”利长远
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为保障,西城区检察院立足打造金融科技领域检察高地,扎实履职,发挥优势,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总体规划》实施,服务做好“六稳”工作,努力提供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检察产品。
一是用“智”营造法治环境。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加大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非法集资等犯罪的惩治力度,注重“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探索在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中推进认罪认罚工作,敦促退赃退赔,推进追赃挽损,做好释法说理、安抚善后等矛盾化解、舆论引导和社会面管控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的涉黑恶经济犯罪,落实“破网打伞”要求,维护首都良好经济秩序。深挖和惩处广告宣传、买卖身份证件等助推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黑灰产业犯罪。依法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活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二是用“巧”创新检察产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向金融行业的不断渗透,西城区检察院将致力于推动监管创新与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突出与金融监管等部门区域治理系统联动实效,与更多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形成金融犯罪防范合力。深入金融科技新区、社区、校园开展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继续打造金融大讲堂精品课程,力争多渠道多形式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专业法律服务,提升社会公众识别金融风险能力,提高合法权益保障意识。助力打造首个国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区,巧妙结合区域柔性管理和检察刚性惩治的特点打造检察产品,促进检察服务提质增效。
三是用“心”打造专业队伍。探索推动建立区域涉众案件损失登记平台,推进办案智能化进程。加强金融检察案例研究,提升队伍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突出实战、实效、实用的多元化培训方式,培养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专业化办案团队,打造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军型金融检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