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自然腔道新式负压吸引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2020-09-27孔广发吴威武黎明叶朝阳程祎吴志荣莫永轩

江西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硬镜术式负压

孔广发,吴威武,黎明,叶朝阳,程祎,吴志荣,莫永轩

(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东莞 5 23900)

输尿管上段结石常见的疾病为梗阻、 炎症及肾损伤,故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医护人员应用主动的策略,住院时常采用手术治疗[1,2]。目前,上段输尿管结石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比如结石处于高位,在治疗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移回上部,导致不容易进行治疗。 当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包括输尿管镜、腹腔镜、经皮肾镜碎石治疗术等方式[3,4]。传统的治疗方式比如输尿管镜硬镜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劣势,例如:肉芽等的因素常致出血,致治疗视线受阻;上段输尿管结石经常移位等。 以前术式的劣势包括不能准确看到具体的入路; 碎石治疗的预期不理想;进行治疗的术式不易,需要的经验较多;进行治疗的花费较大等[5]。 现代微创医学技术的提高,在手术上需要进一步调查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他优势验证。 本研究将负压吸引技术与输尿管镜共同使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旨在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3 月15 日-2020年3 月15 日住院治疗的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2 例。 纳入标准:⑴患者年龄大于等于18 岁;⑵病例时长大于1 个月;⑶大小大于0.5cm;⑷单个结石。排除标准:⑴曾经泌尿系结石治疗史;⑵遗传性泌尿系统疾病;⑶在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期;⑷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症状。进行治疗的患者开始有基本的症状如腰背部胀痛或者肾绞痛, 程度不等,经过彩超、腹部平片、以及静脉尿路造影或者泌尿系统CT 判定为输尿管上段结石,且可以从影像学中判定结石的位置及直径。 发病时长大于1 个月,且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的程度不一样。 随机抽样分为负压吸引组和普通硬镜组,每组各61 例。负压吸引组:男 29 例,女 32 例,年龄 25-70 岁,平均 50.0岁;普通硬镜组:男 33 例,女 28 例,年龄 28-75岁,平均50.6 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并与全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治疗前进行尿常规、CT 尿路造影、尿培养、腹部X 线平片以及药敏试验;全部患者在治疗之前都进行抗炎症及抑菌3d, 之后根据相关情况调节用药;行碎石治疗之前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结石定位,确认结石位置。

1.2.2 手术方法 普通硬镜组:麻醉成功后,摆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单。 插F8 单腔尿管,硬镜于直视下进至膀胱至输尿管开口,把输尿管镜插入管内,逐渐碎石,将结石大小碎至能够排出。 术后检查结石有无处理完毕。

负压吸引组:操作前准备同普通硬镜组。 将标准镜与硬性输尿管通道鞘组合后, 直视建立工作通道,留置硬性外鞘,退出标准镜;硬性外鞘末端接专用的负压吸引器, 并与硕通灌洗吸引器进行连接,置入碎石镜,碎石过程中同时利用负压吸引清除结石碎片和粉末,保留标本。 退出碎石镜,换用标准镜,直视下同时退出标准和硬性外鞘,退镜时观察结石有无处理完毕及输尿管粘膜情况,同时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

1.2.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性别、结石位置、结石大小、血红蛋白含量、尿常规白细胞量;治疗中:进行碎石治疗的时长、治疗受阻程度;治疗后:基本生命体征、碎石治疗的有效率、血红蛋白含量、在院治疗的时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1.0 处理资料,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s 表示。 检验水准设定为 a=0.05,当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的对比 两组患者结石最大径、 术前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的对比(±s)

表1 基本情况的对比(±s)

组别 术前尿常规WBC 结石最大直径负压吸引组普通硬镜组t P 135.6±26.8 128.0±22.7 1.289 0.236 10.4±2.4 9.5±1.2 1.026 0.278

2.2 治疗中情况的对比 负压吸引组与普通硬镜组一次清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相比,负压吸引组与普通硬镜组缩短了手术时间,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后情况的对比 负压吸引组与普通硬镜组手术后早晚进行体温测量, 术后发热情况并不一样,前者低于后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治疗中情况的对比(±s)

表2 治疗中情况的对比(±s)

组别 成功例数手术一次清石成功率(%) 手术持续时间(min)负压吸引组普通硬镜组χ2/t P 61 51 100.00 82.50 10.893 0.001 43.25±8.83 55.05±15.38 2.915 0.005

表3 治疗后情况对比(±s)

表3 治疗后情况对比(±s)

组别 术后发热 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g/L) 术后住院时间负压吸引组普通硬镜组χ2/t P 0(0.00)10(16.39)10.893 0.001 10.40±6.12 8.95±5.56 1.396 0.160 4.80±1.40 5.20±1.40 0.779 0.444

3 讨论

当今,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术式包括输尿管镜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6]。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明显,有研究称[7]其合并的疾病的出现率能至50%-83%,此外,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后肾盂内的压力增加会引起感染性休克,这也是易发的合并症。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取石术在众多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式中的长处包括微创、低风险以及预后好等,其也存在治疗后的碎石都要等自然排泄,极大可能导致疼痛、结石复发形成等合并表现[8,9]。 有报道称负压吸引配合手术的优势较多:一是降低逃逸,增加有效率。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负压吸引配合传统术式术后逃逸率20%(5/25),单纯的传统术式结石逃逸率为 44%(11/25)[10]。 二是增加碎石处理率、减少治疗时长。 有研究[11]称,负压吸引与经皮肾镜术的共同使用的治疗时长为30-100min,平均45min,有效排石率为82%,而以往的术式治疗时长为30-130min,平均62min,有效排石率为79%。 三是减轻肾盂的压力、增加治疗的可行性[12]。此外,大范围回顾性调查表明负压吸引与输尿管镜共同使用能够将上尿路结石手术的清石有效率提高、安全可行[13]。

本研究显示, 负压吸引组与普通硬镜组一次清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压吸引组一次清石成功率更高。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负压吸引组与普通硬镜组缩短了手术时间。 负压吸引组与普通硬镜组手术后早晚进行体温测量, 术后发热情况并不一样, 前者低于后 者,负压吸引组更安全。 两组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经自然腔道新式负压吸引技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手术方式安全、有效、经济、低风险,可以大范围推广。

猜你喜欢

硬镜术式负压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应用输尿管软镜和硬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