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一例

2020-09-27苗来生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血管炎浆细胞病理学

苗来生,戴汝平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主因心慌、胸闷10余天,于2019年8月7日入我院就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检查见图1~8。

图1~8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图1~8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钙化及非钙化斑块,管腔中~重度狭窄,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节段性管壁增厚,管腔周围软组织密度影环绕,冠状动脉血管束上周围肿物生成,呈多发“肉肠卷”或“槲寄生”样改变。为了进一步评估病变累及范围,行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各期扫描其密度与冠状动脉周围肿物密度相似,延期扫描呈显著均匀强化。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未见异常,腹部脏器及腹膜后未见异常。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 值9.54 g/L(参考值0.08~1.40 g/L),C反应蛋白17.61(0~10 μg/ml),血沉16 mm/h。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

根据CCTA检查患者具有典型的CT征象,结合实验室检查患者血清IgG4显著增高,并有纵隔淋巴结受累,故诊断为: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同时累及纵隔淋巴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前降支中~重度狭窄。

2 讨论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组与IgG4淋巴浆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胆管、胆囊、胰腺、泪腺、唾液腺、腹膜后、肺、淋巴结、肝脏、胃肠道、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IgG4相关性疾病的疾病谱广泛,但其致冠状动脉病变的报道却甚少见[1]。

IgG4相关性疾病致冠状动脉病变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患者血清IgG4水平显著增高,可引起促IgG4阳性浆细胞组织浸润的炎性细胞因子大量产生,IgG4可能与冠状动脉细胞结合并增加其促炎作用,产生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冠状动脉损伤。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冠状动脉外膜,冠状动脉纤维化,常以回旋状或席纹状排列,冠状动脉外膜受累并呈硬化性改变。组织病理学分析可见IgG4相关性动脉炎中炎性浸润主要累及动脉外膜。IgG4相关性疾病通过慢性炎症反应,引起冠状动脉外膜纤维化、弥漫性肿大并形成围绕冠状动脉周围的肿块,动脉壁呈瘤样增厚,也称炎性假瘤,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病理表现类似,假瘤有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增生,冠状动脉周围假瘤可以同时有动脉瘤的改变。病理学活检是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周围炎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活检难度及风险较大,通常是手术治疗中取病理活检[2-5]。

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较难,CCTA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受累,血管周围呈节段性增厚,形成软组织密度肿块,形态类似槲寄生样改变,称“槲寄生征,Mistletoe sign”,认为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6-9]。

IgG4相关性疾病可多器官同时或相继受累,也可只累及某一器官,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复杂,诊断的通用标准(国际标准)尚未建立,目前的诊断方法是综合诊断标准与器官特异性标准相结合,综合诊断标准是基于组织学特征:(1)单一或多脏器的弥漫性或局部肿大、肿块形成;(2)血清IgG4>1.35 g/L;(3)组织病理学IgG4+浆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且IgG4+/IgG+比率>40%。该诊断标准需要病理学检测才能做出诊断,一些深部组织如冠状动脉病理取材较难,患者不易接受,临床上不易开展,不能通过上述标准者,可通过器官特异性标准进行再诊断。器官特异性诊断标准常用国际共识诊断标准(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iagnostic criteria,ICDC)、美国Mayo诊所标准(HISORt,其中H为组织学,I为影像学,S为血清学,O为其他器官受累,Rt为对激素治疗有良好反应)。Mayo标准其中一项是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伴有血清IgG4>1.4 g/L即可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除器官受累外,多数患者合并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是较多受累的部位。本病例冠状动脉受累具有典型的CT特征,纵隔淋巴结肿大,CT增强检查表现为延迟均匀强化是淋巴结受累的特点,血清IgG4显著增高,均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发冠心病的几率较高。有研究提示IgG4相关的免疫炎症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相关,IgG4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也有研究认为IgG4阳性浆细胞增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炎性改变导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本例患者CCTA检查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腔节段性狭窄,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表现。IgG4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炎管腔周围环形肿块明显强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粥样硬化斑块一般不强化,而且很少形成血管周围软组织密度肿块,以此可与冠心病CT表现鉴别。

IgG4相关性疾病出现临床症状的活动性病变,患者需要治疗。活动性病变的准确评估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糖皮质激素是广泛认可的一线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IgG4,激素治疗有复发的风险。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治疗后可使冠状动脉周围软组织肿块缩小,动脉壁变薄,有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可观察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激素治疗后应作CCTA检查,观察冠状动脉管径的变化。本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时也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切除炎性假瘤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10-13]。

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在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方面有其独特性,由于病例数量少,很多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血管炎浆细胞病理学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合并肾损害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ANCA相关性血管炎到底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