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疗效分析
2020-09-27张凤英
张凤英
河南台前县人民医院 台前 457600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以及压迫症状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腹腔镜肌瘤切除术属于肿瘤外科常用术式之一,亦是目前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倾向的治疗手段[1-2]。选取2017-12—2019-12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肌瘤切除术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比较气腹与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均经宫颈细胞学、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确诊。(2)具备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指征[3]。排除标准:(1)子宫内膜癌、宫颈病变患者。(2)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气腹组和悬吊组,各43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悬吊组行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放置举宫器。脐右缘做1 cm切口,置入10 mm Trocar和腹腔镜。腰部左侧固定悬吊棒,展开横杆,提起两侧腹壁。耻骨联合上4 cm沿腹白线刺入克氏针,由脐下2 cm穿出。将克氏针穿入导尿管后,两端悬吊于悬吊棒的横臂上,悬吊腹壁,建立手术野。常规三孔法实施肌瘤切除术[4]。气腹组行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取头低足高位,脐缘穿刺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13~15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10 mm Trocar和腹腔镜。常规三孔法行肌瘤切除术[5]。
1.3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引流量、肌瘤切除数量、并发症(切口疼痛、切口感染、肠梗阻、盆腔粘连)发生率。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悬吊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引流量和肌瘤切除数量均优于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悬吊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病因不明,可能与性激素、细胞突变及生长因子间相互作用有关[6]。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最常见的症状是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当肌瘤增大致宫体超过妊娠3个月时,在下腹可扪及包块并伴有坠胀和疼痛。较大的黏膜下肌瘤可因外阴脱出肿瘤就诊。肌壁间肌瘤因内膜腺体分泌增多致使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还可导致不孕和流产。增大的肌瘤一旦压迫邻近的膀胱、直肠、输尿管,可引起排尿困难、便秘,以及肾盂积水等。因此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实施手术治疗[7]。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应首选肌瘤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因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简便,以及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盆腔粘连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首选术式。但常规气腹腹腔镜操作空间不太理想,术后易出现CO2残留所导致的戳孔皮下气肿及肩背部疼痛不适等并发症。故临床上已逐渐开展了免气腹的悬吊式腹腔镜切除术。
经腹壁皮下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无须建立CO2气腹,因此具有以下主要优势[8-10]。(1)无发生高碳酸血症风险,更具安全性,故手术适应证较宽。(2)手操作空间大,可充分显露术野,手术难度降低,易于寻找及准确剥除肌瘤,可避免肌瘤遗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3)无须担心术后CO2残留引起的皮下气肿及肩背部疼痛不适。(4)利用传统开腹手术器械或手指剥离肌瘤,操作更简便 、直观,手术操作灵活,创面缝合快速,止血效果可靠,手术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本研究的结果亦显示,经腹壁皮下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肌瘤切除数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行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充分表明了经腹壁皮下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优良效果。但需注意的是,对于腹壁松弛或未产妇较为肥胖患者应避免使用该术式,其原因在于术中缺乏气腹的推压,导致肠管及大网膜排开效果不太理想,从而影响悬吊后腹腔手术视野的暴露效果,增加手术难度和不利于对周围脏器的保护。
综上所述,经腹壁皮下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能够补充传统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不足,有利于切除肌瘤,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推荐作为治疗子宫肌瘤首选的术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