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
2020-09-27李培德侯凤香钱锦铭
李培德,侯凤香 ,钱锦铭,胡 霖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早是由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被强调,由此,“双创”被纳入各级政府施政纲要,“双创”精神成为各行各业活力发展的新鲜血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就业是其生命线[1],在“双创”背景下,高校,特别是农业类高职院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何促进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制约各高校发展的瓶颈。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为例,通过制定专业发展目标、主要举措、主要成效等方面,对该专业以适应新形势所做的努力做一总结,以期为其他专业提供参考。
1 发展目标
在新形势下,通过加强专业调研力度,拓宽专业调研范围,回访毕业生,召开行业精英座谈会、专业学术委员会,重新审视专业发展趋势,对本专业重新定位,制定专业发展目标:以适应江浙沪宠物行业发展需求,以创业促进就业为导向,强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意识,深化“技能培养+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2],完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特色教育,将该专业办成省高校优势专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
2 主要举措
2.1 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经多方调研、深入研讨,依据行业发展趋势[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紧扣长三角市场需求与现状,改革过窄过细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根据宠物行业门店经营特点,构建综合化、宽口径的课程体系;深化“技能培养+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2];制定“大专业、细分流”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使专业指导委员会活动例行常态化。
2.2 强化教学硬件条件建设
2.2.1 校内实训 根据创业型人才孵化目标,增加生均仪器设备值,使实验室的数量、生均面积、仪器设备能满足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要求,已投入实验实训建设经费共290万,建成校内实训基地4 524 m2,其中宠物医院总面积220 m2,已成为职业氛围浓厚、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社会培训以及以科研项目服务农业科技相结合的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
2.2.2 校企合作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实体,同时也是试刀石,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有经过企业的检验,才可以决定是否是已成为一个合格人才。本专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建设,不单单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锻炼,更进一步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企业参与教学,教学中融进企业精神,企业创新意识,经过考察研究,与宁波芭比堂爱心宠物医院、宁波佳雯宠物医院等14家宠物企业签订订单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双赢。
2.3 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2.3.1 重构课程体系 以行动体系的职教观和课程观为指导,设计岗位综合能力的过程性教学,并形成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建设原则:①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重组课程体系,避免过去受学科性、系统性影响较多的弊病;②使教学内容能够跟上科学技术发展和现实生产力的水平;③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成为学生创业孵化的平台。具体措施:公共基础课程,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交往、文化艺术修养、日常行为礼仪等技能的学时数。专业基础课程,实用、够用、管用原则,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重组,打破学科界限,合理配置。
2.3.2 改革教学模式 开展岗位培养、小班化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同时改革常规教学方法、手段和考试方法,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模块化、理实一体化、工学交替、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技开发应用、成果推广等工作,践行学徒制,导师制,不拘一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4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也是其基本保障,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文件要求的优秀标准为“双师型”教师比例占70%[4],本专业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专业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库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校企互补、理论实践兼备、教学与社会服务俱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目前已使全部专任教师均达到“双师素质”要求,全部由双师素质教师担任主讲的主干课程比例≥80%。目前外聘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10%以上,均为行业优秀的技术骨干或高管,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视角,使学生第一时间获得业内最新技术和最新知识,大大开阔学生视野。
2.5 加强创业与社会服务功能
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均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本专业以专业优势,加强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特色教育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强化。组织学生成立宠物义诊实践队、宠物医疗创业队等,有专业老师带领定期走进社区、公园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同时免费开展宠物科普活动、培训讲座、临床指导、电话咨询等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实施,不仅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加强学生对宠物、对社会的人文情怀,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5.1 成立宠物义诊实践队 团队与温州市相关媒体合作,登报预先公布义诊地点。由专业教师带领团队,深入居民社区,进行义诊活动,宣传健康养宠知识,怎样预防人兽共患病,进行现场咨询答疑,给宠物进行免费体检,免费护理,进行绝育(去势)手术优惠等活动,引导主人科学饲养宠物,提高我校社会影响力,促进温州市宠物行业健康发展。在这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5.2 成立宠物医疗创业队 团队成员分别负责宠物医院内各岗位,履行相应岗位的职责,由值班老师通过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全程负责指导,强化训练学生的临床操作水平,使大三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就能够胜任宠物医师助理岗位,毕业后具备独立开设宠物医院的能力。
3 主要成效
3.1 专业建设取得成效
经过各种措施的大力实行,本专业先后被评为院特色专业、温州市高等职业院校市级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使专业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经多方调研,重塑专业定位,形成深化“技能培养+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2],完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特色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自主择业和创业能力。专业定位见表2。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见图1。
3.2 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建设形成与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结构,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强化岗位综合能力的过程性教学,完善与职业技能及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对《宠物疾病临床诊断技术》、《宠物临床影像诊断技术》、《兽医临床技能强化训练》等3门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全方位课堂优化,充实并更新应用性特色明显的、现代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教学内容。
3.3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数据显示,动物科学学院2012-2015届4届毕业生平均自主创业率达10.24%,其中动物医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67%,自主创业率10.67%,2013届毕业生三年后创业率达16%,远高于其他文献公布的其他高校的学生自主创业率。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达到85.6%,用人单位满意度达87.06%。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得国家级技能比赛三等奖2人次;获得省级比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7人次;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CKU认证美容师资格17人次;多人获得国家执业兽医资格。
3.4 专业社会影响广泛
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加强,院附属宠物医院目前主要诊治患病犬、猫,服务范围覆盖温州市全境,并辐射至丽水、台州、福鼎地区,得到了四地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的一致称赞,已然成为浙南宠物疑难病就诊中心。另外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为各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大量优秀人才,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5]。
3.5 实践理论成果丰富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本专业教师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立项各级课题10多项。相关成果及团队成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教师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并获得学生与行业的认同。
4 小 结
经过近几年对专业不断的剖析,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的修订,本专业取得一定的成绩,并深有体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行业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立足企业需求,突出岗位技术技能培养,重视创业能力的养成,使学生毕业后可从容就业和创业。
同时,逐渐形成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第一阶段为培养职业基础能力,通过基础课程学习和认知实习,使学生了解本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基本的职业敏感性。第二阶段以宠物医师助理岗位为核心,组织核心技能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打破课堂课外界限,灵活利用课堂时间、实训时间、课余时间,使学生参与到义诊实践、医疗实践、创业实践中,使学生及早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第三阶段为小岗位方向细分流阶段,安排在第五、六学期,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小岗位方向技能强化训练,协同行业企业一线专家,进行针对性培训和实践,在行业一线锻炼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