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儿童文学

2020-09-26刘海栖

新校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童书儿童文学童话

我的儿童文学写作和我的职业有关。我 1976年从部队退伍后,就到了出版社工作。先学做儿童杂志的编辑。后来又编图书。所在单位开始时是一个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下面的少儿编辑组,然后升成少儿编辑室,最后成了出版社。我编童书有了兴趣,又发现了不足。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着写儿童文学,小说和童话都写,也出版了一些作品,现在回过头看不成样子,有悔其少作的感觉,有朋友叫再拿出来,我拒绝了,不想再脸红。因为担任了出版社的领导职务,工作有些忙,又想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做些工作,就把写作放下了。我很感谢这段写作儿童文学的经历,我读了不少有关的书,与不少儿童文学作家成了朋友,逐渐形成了对儿童文学对童书的执念。我把对于儿童文学的喜爱和兴趣,对于由此兴社和为孩子奉献的理念,以及宝贵的资源带到工作里,带给我的同事。我们出版社努力地在儿童文学的田地里耕耘,我们这块田地生机勃勃,作物像拔节一样生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使我自豪和感恩,感激带给我理想和快乐的儿童文学。

2009 年我调入了作家协会工作。开始有些迷茫,我做了三十多年的童书编辑工作,从此就不能再去做了,有执念而不能,这令我沮丧。但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上苍给我的机会,我与儿童文学的缘分没有尽,我不能做编辑工作了,但我可以重新拾起笔来写啊。我记得我是 2010 年 10 月19 号写了第一个字,因为临近我的生日,所以记得很清楚。

恢复创作以后,我一直钻研童话的写作。因为我早期创作时,尝试得最多的是童话写作,我觉得写童话更能满足我对于想象力、对于幽默的抒写欲望。而且,现在比那个时候,有更多的优秀的童话作品给我阅读,有更多的榜样供我学习。童话创作带给我很多的快乐。我恢复写作时年纪有点大了,年纪大有年纪大的弱点,但也有优势,其中之一就是生活给我提供的素材比起年轻的写作朋友来说,似乎是更加丰富一些。所以,我的童话创作里,很多地方是在使用我生活的积累。我有意识地这么做,用这种方式来扬长避短,来提高我的童话作品的辨识度。我们这一代,由于时代的慷慨,生活留给我们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没在农村生活过,但我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村生活有了深刻的印象。比方说,我们那个时候學校要组织下乡收麦子、抗旱,要请老人来忆苦思甜讲故事,他们往往讲的都是农村的故事。而我父亲的老家在农村,他定时把我和弟弟赶到乡下去看望住在那里的亲人,弥补他自己缺乏陪伴的不足。我当兵时与农村的接触就更多,从人到环境到生活细节。所以,我的作品里农村的印记很深。我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都做过游走,我的朋友形形色色,我把这些都融入了我的童话里面。

但是我有些不满足了,我还是觉得我应该能够更直接地去写我那些熟悉的生活,加上这段时期来,好些很熟悉的作家朋友,写出了非常棒的描写自己童年的作品,他们也鼓励我写。我认真地阅读了他们的作品,激发起我的想法,于是写了这篇作品。

这是我经历的一段生活,里面所描写的事情和人物我都非常熟悉,养鸽子的,做煤饼的,捞菜的,做木匠的,甚至那个把指甲搞成那样去挑杏核的,我一动笔,他们都在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那个卖肉的郭一刀,叫我想起我们街上那个卖馄饨的,大家叫他黄胖子,足有三百多斤,在那个年代很少见,因为太重,骑不了自行车,只好骑三轮车。至于买什么东西都要用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经历过,都记忆犹新。那时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的生物链条里,用各自的方式去营造生存的环境。我想说的是,无论生活有多么困难和艰苦,孩子们自有自己的欢乐。他们不但乐在其中,而且,还从他们的父辈那里,从生活的环境里,继承和吸收了善良、友爱、互相帮助、义气、血性,当然也有那个年代不可避免的一些坏毛病,这些往往会跟着一个男孩一辈子。有些东西,离开了那个环境,那个年代,就很难再得到。我生活在那个年代,生活在他们中间,我们缺乏一种精致,缺乏一种浪漫,但我们得到了别的,它帮助我们前行。我现在依然和这些人保持着联系,和他们一起我觉得很快乐。

小说写完后,我给一些朋友看,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也提了一些特别中肯的意见。方卫平老师接纳我去著名的红楼专门开了会,研讨这部还没有出书的作品,老师们和专门赶去的朋友热烈发言,九十多岁高龄的蒋风先生还亲自手写了发言稿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和指教,都叫我十分感动。这些意见都对我进一步修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刘东杰社长、王慧主任和苏文静等有关编辑们也给我各种方便和支持,以使这部作品更加完善。《十月少年文学》的冷林蔚和吴洲星热情地给我机会让作品在杂志上与朋友们见面。赵霞女士百忙之中为这本书撰写序言,两位都是著名画家的老朋友王祖民先生和陈泽新先生分别为书做了精彩的插图和设计……这些都叫我体会到我们儿童文学是多么的热烈而诱人,怪不得我多年前就被她迷住了不愿脱身,这种美丽的友谊浸染着我,鞭策着我一路前行。借此机会,我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会好好继续写下去,不辜负大家的厚爱,并且竭尽全力为儿童文学,为童书出版做一些事情。

2018 年 10 月 11 日

作者简介

刘海栖,山东海阳人,生于武汉。长期从事童书出版工作,编审。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其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猜你喜欢

童书儿童文学童话
“我最喜爱的童书”五周岁了!
童书与童年
刊首语
李明淑:助力中国原创童书走向世界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童书“贵族化”令人担忧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