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时光以更加精彩的生命

2020-09-26陶继新

新校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棒棒糖班级生命

陶继新

每读信金焕的文章,每听她的报告,总是热血沸腾,感动不已。因为在这个女班主任的心海里,不但流淌着女性的温柔之水,而且还激荡着汹涌澎湃的滚滚波涛。而由她所构建的班级文化,自然也就折射出一束巨大的精神光芒。

上篇:410班的倔强与锋芒

410班在打造其高考輝煌的时候,也锻造了其独有的倔强与锋芒。作为这个班级灵魂人物的信老师,无疑成了班级的精神领袖。而围绕着410班的故事,也就有了特殊的精神光芒。

一、《倔强》在师生心灵里激荡

2010年冬天,信金焕老师唯一的妹妹突然去世,这犹如晴天霹雳,让她原来异常倔强的内心,也失去了往日的高扬与气势。当信老师处理完妹妹的后事回到学校的时候,依然振作不起昔日的气势。

这一天正是周日,是固定上班会课的时间。班会如何上?她心里没有眉目。此前,她都是让学生写周记,然后逐一阅读,从中发现某些问题,再开一个有的放矢的班会。可这次她没有来得及阅读学生的周记,如何上好班会课?可当信老师走到教室的时候,灵感突然降临。她让学生把教室里的灯关掉,全体起立,齐唱班歌。

班歌是烙印着410班精神的《倔强》,它已经凝聚成一种班级文化,只要一唱起它,高亢的旋律就会在教室里激昂地回荡,而每个学生的心里也随之激扬起来。班歌唱完,信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坐下,而是用低沉而嘶哑的声音对他们说:“我还想请同学们再唱一遍《倔强》。希望大家把这首歌献给你们的老师,因为老师也在生命中遇到了坎坷,也需要你们的鼓励,好不好?”

随即,《倔强》再次响起,依然激荡回旋,依然雄壮有力;可同时,抚慰与关切的情感音符似乎也在不绝如缕地流淌。彼时彼地信老师的心海里,感慨与感动的波涛已经在激烈地翻滚。

班歌结束,信老师还是没有让学生坐下,她说:“你们已经到了高二阶段,在你们成长的路上或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要像《倔强》中唱的那样‘甭管下一站是不是天堂,握紧双手紧紧不放,我在风中大声地唱!’因为前段时间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班也曾一度低迷,现在老师请你们再唱一遍,把这首歌献给正在成长中的你,献给我们的班级,献给老师,好不好?”孩子们听懂了信老师的话中之话乃至话外之音,不约而同而又激动地大声唱了一遍。

歌声未止,全班同学的泪水已经溢满眼眶;而那气吞山河的歌声又将这泪水一次次洗刷,让一个个年轻学子的脸上洋溢出雄姿英发的青春气息。

班会至此戛然而止,可在全班学生的心里所掀起的积极向上的雄伟波浪,依然在强劲地拍打着他们的心弦。

在建班一周年的班会上,信老师让同学们说说这一年当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很多同学都说起这次班会。

一个同学说:“至今还记得那次班会,当全部灯光熄灭,71个孩子和一位妈妈用心去唱出我们的班歌《倔强》时,一切困难都变得那么渺小,一切事情都变得那么简单。从那时起,我们410成员的心更加紧密了,任何困难都打不败410!”

其实,这次班会只是410生命勃发的一个缩影,他们在生命成长的长河里,有了410精神光芒的照耀,就会气宇轩昂地从此岸驶向成功的彼岸。

2012年高考中,410班以平均659分的高分亮剑衡中,人人升入了理想的大学,有11人升入清华大学、2人升入北京大学;一位同学获得了国际奥赛的金牌。

班歌《倔强》生成如此强大的生命能量的背后,是信金焕与她的学生构建的班级精神文化。在这个生命场里的所有人,都将其生命融化在这一精神文化的长河里,并且澎湃浩荡,一往无前。

笔者有幸阅读过学生写信老师的故事与评价,那简直是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篇。囿于篇幅,笔者只将学生为她撰写的《颁奖词》摘录如下,相信那些从青春血液里流淌出来的豪迈真诚之语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信老师教育生活里蓬勃向上的激情。

“抑扬顿挫,掷地有声,三峡星河,四海兄弟。当71双眼睛从数字的海洋中抬起,在你的课堂里,我们忘记符号,我们否定公式,我们不再感叹自然规律的可逆性——我们认识自己。那是你一笔一画写在黑板上的方块字里的建安风骨,那是我们一字一句在心中呼唤的信妈妈的花间柔情。您给一群追求理性的年轻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为成功而生,不为失败而活;向善,向上,向心,您给一群刚刚踏上征途的年轻人以明确的方向。语文老师,是一个理科班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前进的引路人。当这二者完美融合,在三尺讲台上的书卷之内,在跑操队伍旁的脚步之中,您打造了410的刀锋!”

“刀锋”的“打造”与“灵魂”的“塑造”所生成的壮美,构造了属于410独有的精神气场。即使走出衡中,远走他方,这种精神依然飞扬。

二、“花儿”在未来生命里绽放

如果说班歌《倔强》为410班演绎了一场气吞山河的壮美合唱的话,那么,班级日志《花开的声音》的出版则弹唱出了一曲别具一格的优美乐章。

所谓班级日志,就是学生每天将班级里发生的事情记录撰写成的特殊文本。信老师之所以让学生写班级日志,设置值日班长,是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让人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并由此得到更好的锻炼。

结果,做值日班长成了同学们生命中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每一个值日班长不但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日志也写得颇有个性与色彩。而宣读班级日志的时候,学生全都凝神静听,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击掌欢呼。听过之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暗自立下誓言:“我做值日班长的时候,工作要做得更好,日志要写得更妙!”

一年时间,18万字的《花开的声音——衡水中学410班成长日志》(以下简称《花开的声音》)便结集成册,并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而且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高考结束的时候,410班学生邀请信老师参加他们的聚会。为此,信老师激动得彻夜未眠。她在想,这一批优秀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她巨大的心血,而他们也为她注入了特殊的生命能量。《花开的声音》成了她与孩子们生命链接的精神载体,那么,链接其未来生命的精神,是否还应当延续?

她决定要给孩子留一份20年后的作业,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已是人到中年,成就斐然,将那时精彩纷呈的生命样态,再次书写出来,结集成书,那该多么富有诗意与价值!想至此处,信老师激动万分,于是,披衣而起,拿起笔来,在本子上写上了“那些花儿”四个大字。她想,用这四个字作为20年后出版的书的书名堪称妙不可言。因为她要看看她在衡中灿烂绽放的这些花儿,二十年后会成为国家怎样的栋梁之材。

聚会的时候,信老师将她的想法告诉同学们,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这群孩子认为,20年太久,他们要“只争朝夕”地续写410的故事与生命感怀,尤其是离开衡中之后,才更加感到衡中在他们的生命中成了一个永久的精神丰碑,而刚毅果敢又有着花间柔情的信老师,则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妈妈。

不长时间,一篇篇充沛着激情与灵性的文章便发给了信老师,她尽快审定后便交于出版社,2012年11月,《那些花儿》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看着这一丰硕的精神成果,信老师与孩子一样激动不已。不过,信老师对同学们说,老师一夜苦思冥想的“那些花儿”成了当下的书名,那么,20年后再出版我们410的书,又取何书名呢?

班长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不假思索地说:“信妈,20年后我们410再出书的话就叫《那些果儿》吧!”如果说当时410班学生洋溢着诱人的花香的话,20年之后,定然是果实累累了!

其实,比起一般班级来,410班已经收获丰硕之果了。在他们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410班的班长刘克嘉和国际生物奥赛金牌的获得者董傲,代表全班同学,将5万元的稿酬作为“奖教金”专程送到衡水中学,用以报答为孩子们付出心血的信老师,并为所有教师奉上一份特殊的厚礼。

如果说信老师让全班每一个孩子都走进理想大学是一种骄傲的话,那么,这份“奖教金”更成为她一生的自豪。她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只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与很强的能力,更有了感恩的心。这种感恩之心,会长久地存贮于学生未来的生命里,持续不断地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耀在更多人的身上。

三、“青春不散场”再聚会

对信老师来说,对于410的牵挂与关切,不只是20年,而是在其整个生命中延续,而期间师生所编织的感人故事,也始终处于“正在进行时”。

“青春不散场”再聚会,就是这众多“正在进行时”中的具有“这一个”特质的故事。

2016年春节前夕,信老师接到410班一个学生的电话:“信妈,我被哈佛和麻省理工同时录取了,我不知道上哪一个好,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信老师兴奋不已地说:“你太牛了!至于上哪个,还是由你来权衡决定,不管怎样,老师都为你感到骄傲!”最终,他上了哈佛大学。

这个孩子的来电向信老师释放了一个信号:这批孩子就要大学毕业了。在这个关键点上,她这个高中班主任还能做什么吗?

不知为什么,她觉得自己还是他们的班主任,特别期盼着能像往年那样,给他们再上一节班会课。这个想法一闪,她就立马给班长刘克嘉打了电话,说今年春节期间一定要组织同学们重回母校,我要再给你们上一堂班会课。

刘克嘉高兴至极,并马上行动起来。因为他和不少同学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再回衡中,让信妈给上一堂班会课。刘克嘉“一声令下”,旋即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为此,大家还给这次聚会起了一个名字——“青春不散场”。

这个聚会全由学生自己设计,来了40多个学生。即使尚在国外或留校不能前来者,也一一录制了视频。播完视频后,共唱班歌。全体同学应着《倔强》的旋律,高声且动情地唱了起来。

开始的时候,还有的同学在欢笑,可是,不一会儿,大家不但没有了笑声,反而不时地拭擦着情不自禁流出的泪水。而信老师,更是泪流满面。

是的,全国那么多的班主任,又能有几个班主任在学生毕业四年之后再让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老师开班会?没有不是亲情又胜似亲情的感情纽带,绝对不可能有着如此感人至深而又圣洁美好的感情之水持续沛然不断地流淌!

信妈的精神密码,已经输入到了410每个学生的心里,而且还会在他们成长的路上,继续滋养着他们的生命。目前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张弛在《那些花儿》一书中就写了他的肺腑之言:“离開衡中仍会不自觉地想起衡中,原因很简单,那些年我们从衡中带走了其他人永远不会有的一种精神,或者说一种信仰。”

是的,信老师出版的第一本著作的书名就叫《塑造灵魂》,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正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吗?

下篇:普通班的超越与再生

410的传奇是信老师在奥赛班演绎的精彩绝妙的师生生命成长的故事,那么,她在担任普通班班主任的时候,会不会照样能有这样的精彩呢?

一、“以一挑九”的精神超越

送走410班之后,信老师就接手了一个被大家称之为“落后班”的普通班。

开学第一天,一进教室,映入她眼帘的便是一种懒散与随意的神态。同学们认为自己前程暗淡,更无奋斗的目标。为此,信老师在第一堂班会上就响亮地提出了“身在普通,心在巅峰;唯一必夺,唯冠必争”的口号。她锵锵有力地对同学们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你们虽然在普通班,暂时不能和实验班、奥赛班在学习成绩上一比高下,但是,你们却可以‘心在巅峰’,有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那么,奋斗下去,有一天终会超越实验班和奥赛班!”

信老师认为,这些学生之所以状态不好,成绩不佳,是由历史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不过,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潜能,关键是要鼓起他们的精气神,使他们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与决心。

首先,信老师让他们在会操比赛上获得了突破。

衡水中学的跑操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排序:奥赛班在最前头,接着是实验班,最后才是普通班。可信老师认为,当普通班的学生有了“心在巅峰”精神气象的时候,跑操也就有了异军突起的可能。为此,她对年级主任说:“为什么跑操站队的时候非得奥赛班在前头,普通班就不能排在前头吗?如果本周会操比赛我们得第一的话,我们班就要站到年级队伍的最前头。”

信老师告诉她班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历史留下的,可以暂时落后;但会操比赛,比的是士气,比的是班级凝聚力,我们必须要赢!听信老师如此一说,学生们一个个斗志昂扬,呈现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

一周后的会操比赛,信老师的这个班出人意料地斩获了第一名,让所有的奥赛班和实验班刮目相看而又自愧不如。下一周再跑操站队的时候,这个班意气风发地站在了全年级的最前列,即使喊起口号来,也有气吞山河的凌云之志。

跑操获胜激发了孩子们向上的激情,不仅会操比赛稳居年级第一,在学习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在考试成绩上实现了很多高二时的“不可能”:第一次考试系列第五,第二次第二,第三次第二,第四次第一。于是,这个班历次都荣获了双优班集体的称号。

这个愈战愈勇的普通班,在年级部让确定班级挑战目标时,班长和同学们商量后竟然信心百倍地对信老师说:“不挑战任何一个班级,我们要以一挑九,挑战整个系列。”信老师说:“自从有班级挑战以来,都是一对一,最多是一对二,所以,我不敢提出这样的口号。不过,既然大家提出来了,我尊重你们的决定。”

年级挑战大会上,这个班宣读挑战书时,台下旋即一片哗然。而信老师这个班的全体同学,却一起站立起来,群起激昂地高喊着口号,让整个会场弥撒起了一种刚烈而雄伟的回响。

“以一挑九”让这个班空前地团结起来,他们以一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姿态奋力向前。

当同心同力而行的时候,就会无往而不胜。最终,这个班以一挑九大获成功。此后,这个班连续5次考试都是年级系列第一,并在期末获得了“衡水市优秀班集体”的称号。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信老师认为,和“授之以渔”相比,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育之以精神”,激发他们向上的欲望,使之成为他们心里由内而外的一种渴望,培育全班每个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

精神焕发会让生命生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其实,这种能量,原本就有了,只是很多时候被老师忽略甚至任其泯灭掉了。而生命只有一次,让学生的这种能量迸发,让精神光芒闪耀出来,才是老师“功莫大焉”的一个壮举!

二、“棒棒糖”攻略目标定位

学生考试成绩不好,这几乎是所有班主任心中的一个痛,可仅仅心痛是毫无作用的。为此,很多班主任都会为学生定一个成绩提升的目标,可遗憾的是,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依然徘徊不前。

信老师认为,这一问题既出在目标定位不准上,也出在缺失实施目标的攻略上。

她曾在高二时接手过一个班级,当时学生语文成绩在十个平行班中一直处于后三的位置。为此,她给学生定了第一个目标——“摆脱后三”,而且还设了“目标奖”,即“摆脱后三”之后就有奖励:老师为每个同学买一根棒棒糖。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奖励一定是棒棒糖呢?信老师对学生如是说:棒棒糖的意思是说“你棒,我棒,大家棒”,她还把这七个字作为实现目标的班级口号。她在无意之中,向学生释放了一个积极思维的信号,即大家合力共进则会棒上加棒!

仅有目标、目标奖、口号以及鼓动学生的士气尚且不行,如果目标定得过高,让学生感觉遥不可及,休说大家吃不上棒棒糖,甚至在咀嚼失败的苦果的同时,连原有的士气也会荡然无存。况且,在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绝非轻而易举之事。信老师认为,目标不定太高,让学生略有进步则并非毫无可能。为此,就要定好一个短期目标。

信老师问同学们:“下次考试你们二卷不能出现空题,能不能做到?”“能!”“默写,就是针对当前阶段的默写拿满分,能不能做到?”“能!”“作文字数不低于800字,不因为书写潦草扣分能做到吗?”“能!”信老师说:“如果实现目标,老师就给全班每个同学买一根棒棒糖!”学生一听目标定得这么低,便异口同声同意了。结果,下次考试真的摆脱了后三。学生在品尝棒棒糖美味的时候,信心也在心里慢慢升起。

信老师不是一位“善罢甘休”的老师,在学生摆脱后三之后,又一个“棒棒糖攻略”随即出笼了:目标是系列前五,目标奖还是每人一根棒棒糖,口号是“你棒!我棒!92棒!”当时那个班是492班,“92棒”者,意在要整个492班全体同学都在不同程度进步的时候,生成集体荣誉感。

依然需要目标攻略,不过,不再是立竿见影,也不再那么简单,而是具化了三条。第一,利用好积累本、札记本和写字本(学校语文有三本:积累本、札记本和写字本,积累本是积累知识的,札记本是写阅读摘抄和随笔的,写字本是练字的),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扭转知识落后的局面。第二,平时书写不过关者,组建成书写提高小组,组长由写字好的同学来担任,专门指导并布置任务。第三,坚持做好每周一问,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因为不少同学在理科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一般都会去问老师甚至同学。可语文学习中有了问题则不然,甚至不知道什么叫不会。老师一讲他就懂,可老师一问却又茫然了。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向老师与同学请教,甚至具备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她制订了“每周一问”统计表,每个同学在上面写上名字,问一个问题就画一个对勾或画一个笑脸,到周六的时候信老师进行统计。她告诉学生,你可以成绩暂时落后,倒数第一也没关系,但你一周一定要问我一个问题。于是,学生不只是听讲,也不只是做作业,而是还要问一个为什么。而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进步了一点点;周周如此,甚至天天如此,日积月累,就会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结果,下一次考试,这个班进入了系列前五。

寒假之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信老师的“棒棒糖攻略”又出奇招,从孩子蔓延到家长那里。她将“棒棒糖攻略”发给每个家长,告诉他们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活动,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希望家长们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棒棒糖联盟”。如果你的孩子实现了棒棒糖攻略的目标,老师不但奖给孩子一根棒棒糖,同时也奖给家长一根棒棒糖。

家长们群起响应,并一一在“棒棒糖联盟”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于是,“棒棒糖联盟”宣告成立,并很快运转起来。

当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心走到一起的时候,不但有了温暖与温馨,而且也有了更大的能量。结果,这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升到了年级第二。孩子们不但有了成绩的大幅度提升,而且还有了无限的喜悦与更大的信心。而荡漾在这群年轻人心中的激情,则激励他们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信金焕,今天依然激情满怀。而且,她的激情在一次又一次地点燃学生激情之火的同时,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她自身。誠如她所说,教育是生命的彼此成就。2018年5月,信老师入选教育部首期名师领航工程,她的名字,与她灿烂的成绩一样,在全国各地持续不断地熠熠发光。

生命的绚丽让她拥有了一般教师没有的光芒,甚至可以骄傲地在一般教师遥望的天空上闪烁。可她非但没有如此,反而向着一个全新的高度进军了。相信未来她会有更多的精彩,也会成就更多的学子;相信这一昂扬向上的生命,将来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与感动。

信金焕,衡水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河北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河北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北省中小学语文学科名师,教育部首期名师领航工程工作室主持人,系河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第五届十大女杰、河北省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等荣誉称号。出版有个人教育教学著作《塑造灵魂》《衡中名师教育手记——好的教育是生命的彼此成就》等,主编出版《花开的声音》《那些花儿》《从衡水中学走向清华北大》等。

猜你喜欢

棒棒糖班级生命
班级“无课日”
棒棒糖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神奇的棒棒糖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