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企”背景下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20-09-26赵雅恒
赵雅恒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企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结合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要性,针对“校中企”背景下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G2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166-02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从统计数据上来看,2014年,我国老年人数量达到了2亿以上,而到了2020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比例已经超出了人口总量的20%,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5亿。可见,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校中企”基本概述
“校中企”是由引企入校概念引申而来的,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企业为教学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指导以及设备设施等,使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充实和锻炼,让企业能够深度参与到职业院校建设中,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另外,“校中企”背景下,职业院校将结合校企发展需求,明确双方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等方面权利和义务。在校企合作期满后,企业在合作期间所建设的实训室将归职业院校所有[1]。
二、优化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
(一)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加大,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缺乏专业能力培养。尤其对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性较强,跨学科知识较多,因此,在“校中企”背景下,进行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能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
(二)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所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将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作为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的主要方式,以社区养老作为居家养老模式的辅助,同时也会加大养老机构建设。不同的养老模式,对养老服务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存在较大差异,要适应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广泛培养。其中包括养老机构管理、健康保健服务、老年人专业护理等。因此,在“校中企”背景下,优化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历练机会,从而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需求[2]。
(三)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水平
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职业院校将以学生就业作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作为目标。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能够在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教学基地和资源的同时,构建具有时代性和专业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弥补职业院校专业实践方面的不足,进而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促进养老服务的创新
通过优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中企”模式加强人才培养,能够让更多思想活跃的养老服务行业实习生深入体验企业岗位职能,了解养老服务项目。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工作者和实习生将进行密切沟通和交流,集众人智慧于一体,促进养老服务项目的创新,进而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发展。
三、“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运作过程
1.筹备阶段
首先,要构建“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院校需要具备相应养老服务企业创办场所,为企业提供场地上的支持。养老服务企业从整体上需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区,主要用于对养老服务业人才进行理论教学;第二部分为实践操作区,主要用于养老服务业人才进行各种实践技能的操作练习;第三部分为实习区,在实习区,养老服务业人才能够获得养老服务经验积累,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到实习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其次,“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养老服务企业需要具备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具备养老服务企业相关资质,具有较为严格的养老服务标准。同时,养老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服务技能要适合初学者实习,能够便于顶岗。在养老服务业人才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需要有具备养老服务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人员进行指导。
2.合作落实阶段
合作落实阶段,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机构和企业之间需要进行相互之间的考察和深入了解,经过双方互相协定达成一致合作意向后,形成合作协议书,指导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训机构要在学生掌握初步理论知识之后,结合养老服务企业所需的岗位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合实习周期,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序,做到小组之间收尾详解,形成轮流顶岗的流动运行模式。
3.运行阶段
“校中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运转阶段,学校需要与企业分清管理职责,学校对整体运转进行管理,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合理进行人员调动;企业需要在养老服务管理和人才岗位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进行管理。
通常情况下,每个服务岗位需要配备两名顶岗人员,一名为主要服务者,另一名為其助手,两者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实现互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效率,还能够在必要时实现轮休,避免因个人因素造成养老服务企业服务岗位的空岗和人力短缺。
4.企业经营销售
“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具备独立经营的资格,需要结合企业经营发展需求制定独立的经营销售模式,养老服务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营性质,制定与自身发展相符的战略发展目标,具有独立经营决策权。
5.成本和经费
“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养老服务场所,而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践和实习的机会,两者之间可以根据筹备阶段的约定进行费用核算;企业可以计算出实习生所顶岗位的薪资,将金额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分配给养老服务实习生,另一部分用于补贴实习生在养老服务企业实习期间负责指导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以此,调动实习生、指导教师和指导工作者的积极性。
6.养老服务的创新
“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均投入了具有经验的教师和专业人才,实现密切沟通和交流。在共同推动养老服务实践和实习教学中,将会对养老服务项目进行改进和创新,在经过企业验证可行性并决定采用后,需要给予指导教师和指导工作者相应的奖励。
(二)“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点
1.制定独立“校中企”管理体系
“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是合作的关系,企业具备独立的管理职能,具有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管路组织架构。与其他养老服务所不同的是,企业需要设置与学校负责衔接的“人才培养中心”。
2.创建“校中企”教学课程
“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这是对在校所学理论的升华。要规范“校中企”教学,需要学校和养老服务企业共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校中企”实际运作流程相吻合,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给予指导。
四、“校中企”背景下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交替培养
“校中企”背景下,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实施,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利用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对实践教学加以指导;通过企业提供的真实工作环境进行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加以验证,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实践中自主探索,实现专业技能提升和多学科知识高度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二)实施双教学培养标准,规范教学过程
“校中企”背景下,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将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标准,在理论知识培养方面,将采取职业院校设立的课程标准以及考核标准等,而在实践教学方面,将以养老服务企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考核标准作为准绳,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安全意识、职业操守等纳入考核范围内。因此,在“校中企”背景下,将实行双向监督和双向考核,从而使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过程更加规范。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校中企”背景下,一方面,职业院校将与养老服务企业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企业员工将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上的深造,而职业院校教师将在企业管理模式下丰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在“校中企”背景下,将从学校和企业选取双师型资质的教师,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行为[3]。
(四)完善“校中企”人才评价方式
“校中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成为养老服务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养老服务实习生的指导者,因此,在养老服务人才评价中,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具有较高的權重。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主要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企业侧重于实习生的实践能力评价,这样才能客观反映出养老服务人才的真实水平。
五、结语
“校中企”背景下,职业院校将与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随着合作逐渐展开而产生新的变化。新的人才模式实践中,将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完善教学方案设计、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以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中华.校企合作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2]吴勇,等.养老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2).
[3]赵晴.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域性探索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8(11).
[4]贾素平.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社会工作,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