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把新闻内参打造成品牌产品

2020-09-26卫萍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5期

卫萍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内参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打造好这个新闻工作的“第二条战线”,各媒体频繁创新探索。本文试图从盐城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内参《民情报告》近两年的转型之路挖掘,总结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把新闻内参打造成品牌产品。

关键词:新闻内参;《民情报告》;品牌产品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11-02

新闻内参是新闻媒体运用新闻手段将当时不宜公开报道的新闻材料制作成供特定范围内的领导参阅的新闻作品[1]。主流媒体的功能之一是作为党的喉舌,新闻内参则是这个喉舌中的耳目和参谋。其政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相对更强,是我们新闻工作的第二条战线[2]。

一、当前内参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内参采编工作也面临着新媒体不断崛起的挑战,比如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顺应网络媒体发展的趋势选择开展网络问政活动,不言而喻,网络已成为传播舆情、政情的重要渠道,因此纸质版本的内参一定程度受到挤压[3]。同时地方党委、政府日渐重视舆情报送工作,也建立了多个报送平台。而很多媒体的内参依旧停留在纸质版,运作周期较长,渠道发展空间有所削弱。

但我们也要看到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华社时曾指出:“内参工作非常重要,做好内参工作要客观真实,要有高度责任心、使命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利益博弈,各种矛盾冲突增加,做好公开的舆论监督也面临很大挑战,稍有尺度把握不慎,变会带来系列负面效应。因此,仅以党委和政府领导为读者的内参报道,在现实中更有用武之地[4]。在重要性必要性的需求下,媒体如何主动地组织策划选题,提高内参报道质量,强化其建设性与针对性,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二、《民情报告》议题设置的全媒体化

《民情报告》是盐城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的一份整合全台新闻采访资源而成的平面新闻内参。过去多年,由于广电内部改革,《民情报告》的生产周期不确定且长,不能够完全满足党委政府耳目和参谋的作用。但近两年来,盐城广电从全局发展战略出发,以打造精品内参、做建设性新闻为定位,集全台之力打造《民情报告》这份新闻内参。和过去相比,《民情报告》不再是几个人的独立采访小组,而是一个策划编辑创意团队,他们立足于全台的新闻资源,延长采编链条,拓展呈现深度、策划新闻专题。

尽管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自上而下的传播和单向信息传播,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中同样适用。新媒体环境下,《民情报告》如何应对媒体形态的多端、多样化态势,用好、做好议程设置是一大挑战,也是转型的必由之路。

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民情报告》的融合探索之路主要不是与网络等新媒体争抢报道速度,而是弥补新媒体重时效、轻深度的劣势,尝试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普遍的、重大的和典型性的内容来设置议题,从而展现出新闻内参的高度、深度和指导性[5]。

从具体实践来看,《民情报告》的议题设置主要在五个方面发力创新。

一是针对盐城出台某项重大决策部署或者改革措施后,各地各部门如何具体实施和基层的相关反馈,就调查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设性建议以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比如盐城关于推进聚力创新、富民的“双十条政策”意见落地实施后,《民情报告》的记者在本台《盐城新闻》《今日民声》消息式报道的素材基础上,深度调研、补充调查相关话题。让政策的落地、落实与反馈及时传递到施政者那里,对于调整、推广、改变城市发展策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内参新闻还与广电总台其他栏目报道互为表里互为补充关系,厚实广电新闻报道品牌的深度、广度和温度。

二是针对群众反映的老大难问题和矛盾冲突强烈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依托调查基础提醒相关部门及时了解诉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比如对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后,对盐城城市形象造成一定影响,响水化工园区的企业发展也按下了暂停键,对全市经济发展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阻碍。为提振信心,盐城广播电视总台通过新闻宣传、制作公益宣传片、策划活动来提升城市形象。《民情报告》也深入企业,策划“问计于企问需于企”调查,对全市十多个重点园区的数百家企业的需求汇总梳理提交有关部门,对后续我市相关惠企政策出台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支撑。

三是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灾难事故、群体性事件的多侧面深度采访。比如2016年盐城突发“6·23”特大龙卷风龙卷风冰雹灾害,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救援抢险救灾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灾害发生后党委、政府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民情报告》在此过程中,深入基层走访了解,汇总梳理出一系列对抢险救灾问题的反思并深入探讨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各地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四是探寻地方独创性的工作或带试验性的新思路、新创意,总结做法,探索规律。比如目前,盐城已成为江苏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韩资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2017年中韩(盐城)产业园正式获批,为深化与韩国全方位合作搭建了更新更高的平台[6]。盐城的韩资企业为何能如此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这是盐城的独特经验和创新方法,从长远看,韩资企业在盐发展还有什么样的需求,他们的波动对地方经济有何提示?《民情报告》的记者策划了一组专题采访调研,深入全市韩资企业,试图通过每一个案例来为施政者提供决策依据。比如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中央对盐城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如何将盐城的精准脱贫模式继续创新,拓展到全市各地,《民情报告》曾专题策划,形成详细方案,供各地借鉴,使之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比如今年疫情之下,各地经济被强制按下了暂停键,随着疫情趋稳,新经济又成为了经济复苏的风向标,苏州、上海、北京夜经济如何做新做强,对盐城能带来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围绕这个话题,《民情报告》的采编人员深入研究各地成功案例,最终形成一份较为全面的苏沪京夜经济发展指南,为全市各地发展夜经济提供一定的借鉴。

五是当前,各种网络新媒体如今已成为反映舆情的重要阵地,但網络门槛低、范围广,各种声音诉求繁多嘈杂,让人难辨真伪,作为内参的重要舆情来源地,对于这些线索,内参既要利用更要辨别、调查。比如充分利用盐城广播电视总台“智慧盐城App”、新闻栏目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号上受众积极参与反映的热点、难点话题,将其梳理、整合、提炼,再通过恰当的组织策划,力争实现化零为整的高效阅读。

三、改变报告式采编手法,提升案头研究水平

新闻报道的深度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只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新闻的深度来源于调查的深度,但有时候囿于调查的局限,通过借助采编形式的创新,同样也可以实现深度的突破,比如《民情报告》可以一个选题围绕一个话题,也可以多期节目多个选题围绕一个话题,类似于系列报道,每一个阶段策划一个系列的调查节目,按照由浅入深或者其他排列方式进行采访播出,形成一个广泛全面或者次第推进的播出效果。

在采写《民情报告》时,我们要求采编人员在调研、采访、写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深度,还要彰显温度,要以人民为中心,凸显出新闻的人本、人性、人情关怀。节目的编导人员要带着责任完成每一次采访和撰稿,带着感情表达情怀。

同时在采写《民情报告》时,我们还要求“在向上级领导报送敏感社会问题时,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指出其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出主意、想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7]。也就是做好建设性新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这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新要求,也为我们新闻人打开了更为宽广的操作天地,那就是建设性新闻将大有可为。我们可以以构建绿色舆论生态为出发点,运用建设性新闻理念指导大内容生产,由负面、冲突报道的报道框架,转向“意见开放、共同面对、协商解决”的建设性框架。[8]参照建设性新闻的内涵和外延要求,我们的内参采编人员在撰写建设性新闻时,在深挖事实真相、探寻背后原因的基础之外,最重要的一环还有提出有效解决方案,避免深度调研成果无效化,从而形成问题闭环。

建设性新闻是写作的目标,而写作方式则是改变传统采访写作模式,提升研究意识,练就专业精神。《民情报告》采编人员先期的采访只是最终成果的源头,采访所得的素材内容是后面伏案研究的重要来源,在综合所有采访源的深度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更深的观点和内容,形成缜密的逻辑框架结构,这是新闻内参采编人员的必修功底。所有采编人员都要牢固树立一个意识,那就是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是帮忙不是添乱,要强化大局意识,从服务大局、改进工作、促进解决的角度出发,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提出中肯建议和整改措施,而不是帮倒忙。舆论监督是手段,开出建设性的“药方子”才是目的。

当前,媒体竞争白热化,盐城广电的内参报道要想脱颖而出,重新焕发生机,吸引领导们的关注,除了提升案头研究水平,在文风写作上坚持行文“短、明、实、快”,文稿里少说空话套话,少用形容词,少发表议论,而多用实事,多摆数据案例,多提解决之道,多提建设性意见;在标题创新上,要求所有稿件开门见山;对实事报道,坚持事实准确,高度负责;在时效上,坚持闻风而动,即时编发,第一时间释放传播。

四、加强与新媒体的协作

与新媒体互动将拓展内参的广度深度。新媒体即时便捷的新型互动关系,极大弥补了内参单向传播的短板,可以实现解决问题的闭环。

加强与新媒体协作,《民情报告》的部分内容可以在本台电视、广播、报纸、客户端上适当释放,市民后续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站、公微信公众号留言、微博留言等直接反映改进情况,打通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让整改成效如何彻底曝光在公众面前,避免部门推诿扯皮、不作为、假作为的现象存在,而这个后续的追踪互动又可以成为《民情报告》闭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

五、结语

目前在实践过程中,《民情报告》已从策划、采访、写作、编辑、出版、报送到奖惩等逐步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内参编辑出版机制。为打造盐城广播电视总台的内容精品,优中选优、精编细刻是我们坚持的原则和底线。稳定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我们承担的社会职责,服务百姓,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我们也将持之以恒在新媒体环境下,将《民情报告》这份新闻内参打造成品牌产品。

参考文献:

[1]彭志雄.关于新闻内参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闻前哨,1996(5):45-45.

[2]秦荣.内参也要打好主动仗——内参报道的组织策划体会谈[J].新闻世界,2012(9).

[3]程丽君.新闻评论类专题节目的社会责任[J].新闻研究导刊,2017(3).

[4]田春.总结建设性新闻的中国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1).

[5]郝跃平.精心编写内参 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对编辑新闻内参的几点思考[J].新闻知识,2011(5).

[6]戴源.对标一流国际园区建中韩合作标杆[J].群众,2019(2).

[7]姜鹏飞,陶克强.主流媒体内参如何构建主流价值[J].传媒评论,2020(4).

[8]徐敬宏,郭婧玉,游鑫洋,胡世明.建设性新闻:概念界定、主要特征与价值启示[J].国际新闻界,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