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游融合中多重的互文性电影实践

2020-09-26姜建伊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互文性

姜建伊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在快速发展,伴随着高新技术与电影、电子游戏的融合,游戏题材改编电影成为影视行业的热门项目,以游戏本身的大量玩家作为票房依据,以高新技术制作游戏场景的逼真性还原为卖点,该类型电影迅速成为了电影市场的新趋势,科幻和魔幻电影凭借VR、CG和3D等不同先进技术的加入,游戏场景里的世界框架在电影当中得到了高度化的还原,增加可看性的同时更是提高了电影与观众的互动性。本文立足于电影与文本文学,通过叙事手法、内容结构与游戏叙事特点和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头号玩家》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冒险电影,区别于以往单向性的游戏题材电影改编,以观影时的交互式游戏体验打造了新类型的影游融合影片,是跨媒介融合的成功之作。

关键词:互文性;跨媒介融合;沉浸式体验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60-03

一、影游融合电影的题材互文性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游戏突破了以往大众的偏见,类似《英雄联盟》《刺激战场》等竞技类游戏进入到了大众的视线,出现了职业玩家这一行业,而通过技术的加入,游戏画面不再似以往的平面性,拥有了电影的叙事性与观看性,画面制作日趋精美。

与此同时,出现了《生化危机》《魔兽》《古墓丽影》《幽灵行动:阿尔法》等成功的游戏改编电影作品,由于前期的玩家积累,使得电影本身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票房保证,以此兴起了影游融合电影的潮流,从而电影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项目逐渐进入文化研究视域,电影与电子游戏双方在融合的过程当中结合了自身的特点,产生了一种“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特征,互文性概念最早出现于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批判的科学和科学的批判》(1969)中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内涵来源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她也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了影视作品,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而游戏题材改编的电影本身就天然性的具有了游戏的特征,一方面,从人物角色的外貌和性格设定以及影片里呈现的故事背景,都应该是游戏世界里预设好的,虽然吸引了游戏玩家的注意,但是这种预设好的世界限制了影片叙事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游戏本身的题材固定,进行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选择能够刺激观众感官或是引起兴趣的游戏题材,这种选择方式也就确定了受众的范围,虽然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影片发行的票房风险,但是影视作品的多样性却受到了损害。

《头号玩家》作为一种影游融合的电影出现,它区别了以往游戏改编电影的“照搬”模式,电影本身是据小说《玩家一号》进行改编,影片重点放置在游戏“绿洲”(OASIS)当中,以“绿洲”游戏创始人临终前宣布,将以全部身家作为奖励送给在游戏当中成功找到彩蛋的玩家,并且这名玩家同时获得游戏的最终控制权,于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全球性“寻宝”冒险活动就此拉开帷幕,男主角韦德·沃兹和数以亿计的游戏参与者、寻宝竞争者因此共同踏上了一场奇幻冒险的寻宝之旅,虽然关系人物的性格背景相对简单明显,但寻宝游戏本身就是人类世界里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有不胜枚举的寻宝游戏令玩家沉迷,例如著名的寻宝游戏《寻剑》(Sword Quest)中的“地世界”“火世界”“水世界”和“气世界”,而以此作为电影的开端,能让观众快速“入局”。影片以画面、故事、视听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世界,以影片主角物理世界与游戏世界明确的划分,巧妙地融合了电影叙事美学与游戏美学的结合,以电影的视听性和游戏的互动性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审美情趣。这种电影与游戏的“跨媒介融合”主要表现在电影和游戏相结合的影视作品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跨媒介场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此类电影具有以往电影不具备的“互动性”,观众不再只是单纯的受众,他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类似于玩游戏时掌握进度条的主权感受,通过电影缜密思虑的剪辑、语言、配乐,共同创造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影片试图营造出一种封闭式的隐秘感,满足了电影对于叙事的结构以及游戏对于现实世界观重建的同时,影游电影也吸收了电影和游戏的感性吸引力。

一般来讲,科幻或是魔幻题材的电影,它通常需要受众拥有对原生游戏的一定了解,当这种背景信息缺失时,就会出现影片与观众在沟通上的符码鸿沟。比如漫威系列的英雄电影就构建了一個异次元的完整世界,这一个系列的电影对观众要求极高,需要观众了解漫威世界的诸多信息以及论坛网站当中的讨论,去掌握整个“宇宙”的规则,并且在观影时观众明确扮演了局外人的角色,是被动的接受者,影片中的角色基本都具有“神性”(拥有超能力或是天生属于神),导致观众无法产生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只能做地面上的仰望者。而《头号玩家》却给了观众机会,影片突出的特点就在于通过物理世界与游戏世界的融合,让观众产生了掌控游戏的错觉,是一种自发的主动融入,完成了真实世界、物理世界与游戏世界的结合。

二、影游融合影片中的叙事互文性

影片当中,出现了不似以往科幻电影的“纯移植”形式,采用了非线性的电影叙事模式,在真实世界与游戏世界的平行时空背景下进行故事讲述,以VR眼镜作为世界之间的切换标志,它创新性的融入了游戏的新特点,运用电影特有的叙事与游戏互动性的结合,给予了观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一)电影与游戏结合的跨媒介叙事(非线性叙事:平行时空)

对于影游融合类影片的分析,必先厘清电子游戏的叙事模式与影视类是截然不同的,在游戏当中,不同的玩家通过不同角色的选择,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个人叙事要素,游戏的主要运作模式以玩家的操作方式与既定目标作为标准,不同的玩家在同一个游戏当中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点可以简单的归结为游戏能力的高低、游戏的喜爱程度、花费的时间以及花费的金钱作为评判的标准。玩家与游戏、玩家与计算机和玩家与玩家的互动使得电子游戏中的叙事展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介的片段性叙事特征。而影游融合的电影则采取了跨媒介叙事的方式进行创作,《头号玩家》成功的完成了两种媒介叙事的结合,影片的整体框架建立在游戏本身具有的世界当中,从游戏中去获取电影叙事的规定情境,在本体叙事基础上,又融合了游戏叙事的种种特性,既有观影感、又有游戏互动式体验,每一次观众视点的转换都是有逻辑前提的,游戏的娱乐和交互属性,本身能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具有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的特征,运用“超链接”的叙事结构,让电影感和游戏性相互作用,并且电影中出现游戏的诸多因素必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互动性。

其次,影片当中的主要角色的游戏人物与服饰选择也具有与现实相关的互文性特征,关于男女主的角色原型有着诸多的讨论,至今仍旧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重点说一下两个亚洲人,一个是中國的小学生修,另外一个是日本的大东,在电影当中修的国籍是中国人,与原著里的日本国籍有差异,修有着外国人心里中国人的典型形象,身着黄色紧身衣,梳着长辫子,但他的人物原型却不是李小龙的经典黄色紧身衣的形象,而是来自于拳皇KFO系列的“龙”,一位暗杀者的形象,经典的长辫子和面罩与修的一致,以及真人快打里的scorpion,同样是带着面罩的双刀形象,角色定位是暗杀者,另外一位亚洲人大东,他在剧中提到了自己的真名叫敏郎,同时在最后的战争时出现了一套日本武士的红盔甲,这与黑泽明电影《影武者》中的武田信玄几乎一致,再联系到斯皮尔伯格是黑泽明的头号粉丝,其中的意义也就不明而喻。而男主在影片中穿着的《天生爱神》电影里男主角的装束,以及《紫雨》中Prince的装束和MJ的《战栗》红夹克,这样的外形设定对于熟悉这些影视或角色的观众来说,无疑就是一场有趣的猜谜狂欢,对于影片整体来说是一场自1980年以来得文化狂欢,消费文化在市场与记忆当中总是转瞬即逝,对于很多80年代的人群来说,周围环境的快速变化,童年与回忆是回不去的曾经,而斯皮尔伯格无疑不是运用《头号玩家》创造了一个80年代的“绿洲”,观众跟随影片情节的发展一起解谜,一起回到那个电子游戏和霹雳舞蹈盛行的年代,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往昔的回忆。

互动叙事学的运用使电影延长了对公众的影响周期,以及自身的生命性,电影的故事性和游戏化的“超链接”体验带来了艺术形式的变化。在游戏世界里,帕西法尔破解的每一个谜题都是推进影片叙事的核心环节,虚拟主题下的“游戏化”闯关叙事线索,是影片内涵的突出表达,导演很好的缝合了游戏玩家与电影观众之间的鸿沟,游戏关卡不只有玩家能够看懂,观众也能在对游戏原型没有详细了解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入到剧情当中,诱发了观众的主动参与,游戏人物的第一视角更是吸引了观众成为玩家本身。“绿洲”这个游戏就成为了电影营造的虚拟空间中二次营造的虚拟空间,以观众和主角、主角与游戏角色的形式联系起了观众和游戏当中的角色。

(二)彩蛋的超文本“互文性”

在《头号玩家》这部影片当中最突出的互文性特点就是“彩蛋”当中突破虚拟的场外现实互动,真正的达到了与游戏迷们的情感连接。观众在观影时从单向状态转换为主动选择状态的双向状态,电影由“物质现实的复原”转化为“心里现实的复原”,他回应了观众长久以来想要加入其中的心理诉求,影迷或是游戏迷们通过影片的观看,不断的查找和发现游戏当中的彩蛋,通过现实的设备能够进入导演早已准备好的与电影相关的“游戏世界”当中,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是《头号玩家》在现实的延伸部分,这个部分的世界需要现实的玩家去查找和拓展。也就是说整部电影当中创在了三个空间:首先是韦德所处的现实世界、其次是一起进入的游戏世界、最后是观众所处的另一个现实世界,斯皮尔伯格通过观众与主人公、主人公与游戏角色、游戏角色与彩蛋、彩蛋与观众四个方面串联起来了一个完整地游戏世界,游戏玩家区别于电影观众的特点就在于主动性的参与,在特定的游戏世界内完成。观众由此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和参与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电影情节发展的主权,这是以往的科幻电影中不存在的新特点。

最后,科幻电影也强调现实和经验主义基础,并且基于“讲故事的方式同构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建构自身历史的方式”这一经验,导演想要传达的电影内核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因此《头号玩家》的内核就是直指经典文化在社会中的快速流失。电影开篇就描述了因为社会发展的不可预期与“绿洲”游戏的发明,现实世界已经没有人类可以留恋的东西,大家除了身体必须的活动之外,其余时间都在“绿洲”里度过,从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来说,人类越是追求媒介的现实化就要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媒介对人的控制性。电影中也体现出了媒介对于现实世界的蚕食,体现于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中的无政府混乱状态,并在结局当中以每天关闭“绿洲”两天让大家回归现实世界作为对观众的一种警示。

三、“影游融合”中观众交互式的沉浸体验

互动电影(Interactive Cinema)本质是电影,是游戏和电影的综合体,一种以动态影像为媒介的“互动”艺术,“互动性”是内核。《头号玩家》当中故事的开篇就是以“绿洲”游戏中韦德·沃兹第一视角开始的,把观众与主人公、主人公与游戏角色的融合达到了观众与游戏角色的融合,电影还多数采用游戏人物的第一视角,给予观众主观视角体验,通过视点的选择、游戏同理心的驱动和剧情的设置来达成“跨媒介融合”中观众的沉浸体验。

影片中游戏角色的造型设计符合电影拍摄的真实性。并且还体现了游戏的特点,首先,背景的设定就是一个游戏世界。其次,影片以男主韦恩的第一视觉来展开故事情节。最后,影片中设定了多个“彩蛋”细节,观众一直跟随着影片人物去破解谜题做任务,并且仔细观看还会发现就像赛车部分的那个二维码如果进行扫描还会有通关游戏出现,这种类型的东西在影片当中至少有19处之多,这种方式有效的增加了观众的现实参与性,连接了虚拟和现实世界。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使用游戏艺术中主观视角、封闭式的空间进行处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主客观视角的转换,观众的身份也随之转换,营造出一种后现代荒诞感和奇妙感。观众能够自由地出入游戏世界,产生交互式沉浸的娱乐体验。

四、影片与游戏的现实互动

《绿洲游戏》是一款在电影《头号玩家》中出现过的一款高科技的角色扮演游戏,玩家在游戏当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开始在游戏当中寻找那三把神秘的钥匙,你能够和其中的玩家一起的结伴而行,是款互动性和趣味性十足的游戏。绿洲,是游戏公司利用虚拟实境技术与网络游戏的完美结合,为人们提供了避世的心灵港湾,自由变换的身份角色本就是现实世界的人类妄想,而这类想法却在电影中得到了实现。近年来VR技术的不断普及,让很多游戏玩家也产生了想要体验影片当中《绿洲游戏》的想法,Viveport这个VR游戏平台上就迅速的推出了“绿洲”的下载,一共有三款:分别为Ready Player One: OASIS beta,Adventure/Action/Shooter/Sci-Fi、ReadyReadyPlayer One: OASIS - Elite Gunter Edition,Nov 6, 2018,以及Player One: OASIS - Elite Gunter Pack DLC,Nov 9, 2018,最后一款是收费游戏,售价119元。

玩家需要注册viveport账号之后匹配自己的VR设备(眼镜),之后進入,游戏的主要内容是还原了影片当中的无限战争场面,玩家通过第一视角的游戏人物操控来击打对手,相比起游戏当中的超强互动性,这一款绿洲没能够满足游戏玩家的需求,一是内容过于单一;其次,游戏人物外貌、服饰和角色都过于单一;最后,也是最突出的一点,游戏体验性差。通过游戏的购买数量以及玩家的评论数量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游戏的开发程度仍需要完善,这并不是玩家们内心期待的绿洲,而相比起线上游戏来说,现下的VR游戏店似乎更符合玩家的需求,许多玩家都寄希望于线下店面,希望商家能够通过系统的升级早日让玩家们实现绿洲的游戏体验。

参考文献:

[1]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M].张定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1990.

[2]支晓阳.双向需求、多维空间与多重路径:论电影与游戏的融合[J].东吴学术,2019(1).

[3]郝蕊.媒介融合视域下科幻电影的沉浸传播、符号重构与媒介批判——以《头号玩家》为例[J].电影新作,2018(5).

[4]陈静.游戏类型片《头号玩家》的互文性分析[J].视听解读,2018(10).

[5]申林,陈婧薇,后现代语境下电影艺术的叙事“游戏化”新特征———以电影《头号玩家》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

[6]李枞.以《头号玩家》市场反应为契机——浅谈“游戏题材+电影”叙事因革[J].中国电影市场,2018(5).

[7]王军峰,孙玮.电影与游戏双重嵌入的叙事与审美嬗变[J].电影文学,2019(3).

[8]季春雨.《头号玩家》:拯救于幻境和现实之间[J].环球纵横,2018(18).

[9]王志强.对《头号玩家》的叙事学和游戏学解读[J].传媒论坛,2019(4).

[10]陈旭光,李黎明.从《头号玩家》看影游深度融合的电影实践及其审美趋势[J].中国文艺论,2018(7):101-109.

[11]郭毅,于翠玲.国外“媒介融合”概念及相关问题综述[J].现代出版,2013(1).

[12][美]亨利·詹金斯,赵斌.跨媒体,到底是跨什么?[J].马路瑶,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5).

[13]关萍萍.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0.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互文性
互文理论视域下的约翰 · 福尔斯作品《乌木塔》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沉浸理论视角下的游记分享内容页设计策略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互文性与翻译
虚拟现实电影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