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考察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

2020-09-26何广森谭荣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河公园植物

何广森 谭荣清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是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调查、实验等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城市湿地环境与城市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笔者组织地理爱好者协会的部分学生和学科组教师开展了“宜昌市运河城市湿地公园考察活动”。

一、活动准备,注重任务驱动

由于考察实践的对象是“湿地公园”,必要的仪器准备工作要先行,本次活动所需工具有水质测量仪、手机、笔记本电脑、拍照识物APP、气温计、湿度仪、活动记录表、活动实践笔记等。教研组(由笔者和学科组教师组成)成员商讨后达成共识,列出清单,由一名教师负责统一调配、收发管理,并制订安全条例和应急措施,落实各学生小组安全责任人。

除了必要的仪器准备外,活动前教师还需做好任务安排,让学生目标明确地参加活动。因此,本次活动中笔者先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讲解,使学生有初步认知,并提出如下具有针对性的问题:①什么是湿地?湿地类型有哪些?什么是城市湿地公园?②湿地公园有哪些功能?③湿地是如何净化水质的?④宜昌运河公园湿地有哪些净水植物?⑤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⑥湿地公园在调节城市气候方面有什么作用?供学生思考。

二、分组考察,获取多元信息

鉴于时间限制和考察任务量较大,教研组将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各小组由一名教师带队,确定好各自的考察目标,落实好考察任务,分工到小组内的每一个人。每组需选取样本、记录数据、完成考察笔记。

第一小组的任务是认识城市湿地公园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学生来到公园内部观察、测量发现由于湿地公园中有很多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有利于保障城市空气的湿度,绿色植被和水体的比热容高于城市其他功能区,夏季午后温度略低,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湿地很多植物可以吸收污染气体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因此,城市湿地公园成了市民观景纳凉的好去处。

第二小组的任务是认识城市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教师先将任务分解如下:①从物种密度和数量丰度两方面测量运河公园物种丰富度指数。②试着制作运河公园物种相对多度模型。③通过物种多样性的概率度量和几何度量,评估运河公园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生通过标识、测量、填表和计算的方式得出运河公园湿地公园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束植物多种,其中多数为湿地植物种类,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多科属类,甚至还有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多科种,湿地公园优势科有禾本科、菊科、莎草科等;多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近百种;水生植物约40种。从植物属的地理区系来看以亚热带分布、暖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体。

第三小组的任务是认识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在湿地公园进水口、出水口、四个蓄水池和一条主河道取水,制作水样标本,然后带学生在实验室内化验水样,通过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以及仪器分析法,测定水中微生物类别和含量、污染物的构成和差异。

第四小组的任务是认识湿地公园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采访市民、游客,完成調查问卷,感受运河湿地公园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拍摄多组照片生动记录湿地公园里的动人瞬间。

分组考察既要注重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工合作去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

三、交流分享,反思行动所获

行动反思是对活动经验的总结与提升,能为后续活动提供经验参考。此次师生考察归来后,各小组进行了活动成果分享与经验总结,教师适时点评和指导,学生完善《宜昌市运河湿地公园地理实践活动笔记》,完成《宜昌市运河城市湿地公园地理实践活动问卷》。

本次“城市湿地公园考察”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合作设计方案、搜寻相关区域统计信息及发展规划资料、城市气候资料、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水质检测方法等准备工作,在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下,学生探究相关问题。回答了考察前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6个问题;通过观察和测量用实实在在的数据阐释了湿地公园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通过湿地公园生物的认识和测度,学生认识了多种生物类型;通过实地取样、实验室化验用检测数据说明湿地公园在水质净化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采访、问卷调查和拍照记录的方式呈现湿地公园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何广森,神农架林区高中;谭荣清,神农架红坪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运河公园植物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在公园里玩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