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三性”

2020-09-26毕丰柱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明确性三性时效性

毕丰柱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直接灌输的教学模式,还要准确掌握有效提问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提问,使其可以成为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有力工具,使学生透过问题能够自主习得知识,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益多向互动.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题提问;明确性;时效性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所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获得思维的锤炼,提高问题探究的能力. 当前的高中生思维活跃,问题不仅是其所有学习活动的关键起点,也是推动探索的原动力. 所以,教师必须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摒弃传统的直接灌输的教学模式,还要准确掌握有效提问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提问,使其可以成为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有力工具,使学生透过问题能够自主习得知识,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益多向互动,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一目的.

明确性:指向重点内容

课堂提问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之一,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所以,问题的设计需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这也就意味着,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确保清晰明确的指向性以及目的性,这也是保障有效课堂提问的首要原则.

例如,在教学“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时,可以创设情境并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两点之间的弧的距离存在怎样的区別?问题的设计很显然紧扣了学生容易发生混淆的知识关键点,具有非常清晰的指向性. 又如,在教学“正余弦函数的图像特征”时可以设计问题“正弦函数以及余弦函数的图像具备哪些共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与其性质具备怎样的关联?”这些问题的设计紧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还可以在学习“三垂线定理”的过程中,创设提问“三垂线所指向的是哪三条线?在这个定理中,其题设以及结论分别是指什么?怎样的情况下才适合这一定律?是否可以利用这一定理解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一连串问题的创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以及掌握情况,也具有明确的知识指向性特点.

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必须明确重心,必须找准某一具体内容中的教学重点去设计问题,只有问题指向教学重点,学生才能在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获得对重点知识的认识,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 这是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的关键之举. 总之,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所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与其学情相匹配的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这是有效提问的另一个关键原则.

时效性:把握提问时机

在创设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进而才有助于提高问题的实效性,才能就此促进学生展开具有深度的思考和学习. 吻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生冷静思考或者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后能够解决的课堂问题,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文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展现自身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和功能,依托于真实的情境,结合有效的提问,深入发掘问题的对立面,保障最佳的提问时机,全面提升提问效果. 在提出问题之后,还可以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促使学生对问题展开更深层面的探究,快速且高效地找到有效的解决举措,提升学习自信.

在教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时,可以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北宋时期,西南蛮夷反宋,狄春将军奉命讨伐蛮夷. 临行之前,他将所有的将士聚集在一起说:“此次出征的最终结果,希望老天爷给出明示,现在我手握100枚铜钱,如果将它们抛向地面时都是正面朝上,则说明此次战争能够取胜.”他说完之后将铜钱抛向地面,结果真的是所有铜钱都正面朝上. 故事结束后可设计提问:要想所有的铜钱都正面朝上,是否可行?该创设的提问,把握了恰当的时机,立刻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有强烈的好奇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总之,问题的提出需要高度重视时机,好的问题只有在好的时机提出,才能彰显其“好”的一面. 所以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恰当的问题,在学生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提出好的问题,就能够让学生的认知得以更快地实现平衡,而认知平衡的体现,就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成功,这也是问题时效性的本质所在.

激励性:调动学习热情

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互动和教学措施的基本途径. 没有提问的课堂是缺少生命力的,会使学生降低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我们需要在提问之后耐心倾听,当学生给出回答之后更要及时作出评价,特别是其中的闪光点,要使用激励的语言进行肯定和赞扬,即使学生出现了完全错误的回答,也不能使用批评指责的语言,而应当肯定其能够积极思考的精神,然后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便可有效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充分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

以“直线的方程”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开始教学之前先出示计算题:求过点(-3,-2),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很多学生都选择使用常规的解法,顺利得出一种结果. 实际上,他们却忽视了截距为零这一特殊情况. 面对这一现象,笔者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为其创设了问题情境:有没有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是否还存在其他情况?不仅有效地点拨了学生的思维,也能够使学生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快速发现其中还存在另外一种特殊情况. 既成功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以及求知欲,同时也推进了思维的深入,这样学生在回答时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就此树立学习自信,充分发掘个人的数学潜能. 其实,问题的激励性很多时候还体现在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上,成就感可以促进学生的成就动机,其表现出来的激励学生的一面,就是数学教学的至高追求.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低效教学的现状,不仅要深入解读新课改精神,也要紧随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更要立足于学生现阶段的思维水平以及认知特点巧设问题,使其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有效引领,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效实现教学预期.

猜你喜欢

明确性三性时效性
巧用『三性』
把握欧姆定律“三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不明确的刑法明确性原则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谈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风肃纪见真章
提高法治能力要增强“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