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020-09-26罗声立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

罗声立

[摘  要] 数学应用绝对不只是数学解题,它有着非常广泛的内涵. 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数学应用表征着学生的关键能力,显示着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因此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增强. 今天的高中數学教学要面向现代文化,一方面丰富数学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数学文化渗透的契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数学应用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常常被理解为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认识其实是狭隘的,因为数学应用绝对不只是数学解题,它有着非常广泛的内涵. 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数学应用表征着学生的关键能力,显示着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因此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的是为了应用数学.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的路径是多元的,切入口也是多样的,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而相比较而言,利用数学文化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能是一个空白,因而更加具有研究的价值. 本文就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实践,谈谈一些初步的认识.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教师都能认识到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个重要性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来理解,仍然有着新的内涵. 尤其是借助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更加需要理解其重要性.

首先,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 相对于数学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而言,数学应用不是一个单一能力的运用,而是综合能力的运用. 进一步讲,综合能力的运用,又以学生综合能力运用意识的形成为前提,所以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等.

例如,在“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的学习中,让学生运用函数知识去解决问题,就是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机,这个应用如果与学生相对熟悉的生活素材结合在一起,那就能够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同时,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譬如给出这样的一个素材,如下表(表1),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来说说人口的变化情况,学生就必然会寻找人口数与年份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实际上就是函数思想的运用.

其次,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增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在进行了应用意识的强化之后,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说明这种应用意识并没有真正地得到增强. 而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数学应用意识的增强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系统当中,与数学文化相关的内容,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众所周知,数学文化的内涵是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其中数学思想方法又是隐藏在数学史中的. 而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学生对数学史这样的素材往往非常感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在对数学史的阅读与涉猎过程中获得智慧. 既然学生有这样的认知动机,那么借助数学文化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基于数学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笔者总结出的策略是:分析数学教学内容,发掘其中与数学文化有关的衔接点,然后将包括数学史在内的数学文化元素与其衔接,并利用这些元素去设计与数学文化相关的问题并交由学生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策略的提出既源自实践,也源自理论学习,尤其是笔者关注到数学文化与学生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数学教学应当结合数学的思想体系以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世界”,联系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此外,在面向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开放化,以及实现教学的数学化,实现创设数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要在教学函数知识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笔者便结合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建筑中的应用,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素材给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 具体如:一座钢索结构桥的立柱PC与QD的高度都是60米,A,C之间的距离为200米,B,D之间的距离为250米,C,D之间的距离为2000米,P与A之间、Q与B之间分别用直线式桥索相连接,立柱PC和QD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抛物线索PEQ相连接. 现有一只江鸥从A点沿着钢索AP,PEQ和QB走向B点,试写出从A点到B点江鸥距离桥面的高度与移动的水平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有三个认识层次:

一是基于题目信息加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的层次. 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原本就是数学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对学科认识建立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的数学文化认识,当然要指出的是,文化未必是指用文字阐述的一些大道理,完全是可以影响学生对学科认识的一些默会的知识.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在数学文化中强调“渗透”一词.

二是基于数学知识与题目信息的联系,加工得出基本图形的过程. 基于题目的信息,学生必然要完成一个简要的抽象过程,这个抽象是指对题目意思的抽象,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又是一种形象化的手段,也就是作图. 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成功的转化往往意味着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培养.

此处要作出的图如图1所示,当学生成功地作出图之后,学生的思维就可以由题目转移到图上来,这在客观上又进行了一个数形结合的过程,而数形结合原本也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基于对题目内容的深刻理解,建构出函数图像的过程.

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借助函数知识的,从问题的解决到函数这一问题解决工具的选择,体现出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当遇到一个具体的问题的时候,要能准确地选择数学工具来解决,这是数学应用最重要的意识.

在上面三个层次依次推进的过程中,数学文化的渗透除了体现在数学与生活联系方面之外,还体现在数形结合上. 有人说数形结合是数学方法而不是数学文化,实际上任何一个数学思想方法都是数学文化的产物,数学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的诞生都是数学文化累积出来的,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其实可以产生一种认识,那就是生活问题的解决如果与数学相关,那数形结合就是重要的选择,不是文化又是什么?

面向现代文化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及其思考

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数学文化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学科的演绎,对高中生数学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知识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尤其是在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中借力数学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学要面向现代文化,一方面丰富数学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数学文化渗透的契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让数学文化更好地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总之,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实施,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真正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高中数学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