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观察视角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2020-09-26柏松盛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柏松盛

[摘  要] 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是教育理念的产物,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课堂观察的视角可以更好地优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从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角度来看,课堂观察应当关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前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自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与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策略及学生的自主管理策略等.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包括:充分把握学生的前概念,进而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规律,进而优化问题设计与提出的策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优化课堂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视角;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每一个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对高效课堂的判定,往往是从课堂教学结果角度来进行的,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那这样的课堂就可以认为是高效的. 但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高效课堂的打造更应当是一个过程,其对应着具体的实施策略,只有一个好的实施策略才能保证高效课堂成为现实. 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是教育理念的产物,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课堂观察的视角可以更好地优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有研究指出,课堂观察作为课堂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同时,课堂观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无论是教师观察他人或自己的课堂,都需要在观察后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改进教学技能(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这样的判断实际上是将教师与课堂联系在一起,让教师成为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的主体,而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也需要适切性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下面对这一话题展开阐述.

课堂观察奠定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

课堂观察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宏观的阐述,虽然名称是课堂观察,但是观察却不只局限于课堂. 同时课堂观察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环节,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展开预设、观察与反思,都属于课堂观察的内容. 有专业研究者对教育发达国家的课堂观察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之一是课堂观察方案是美国教育管理者评价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流方法,在设计与实施、内容、课堂文化、教学效果等维度设定了关键指标,以反映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典型特征. 那这些关键指标包括哪些呢?梳理发现,从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角度来看,课堂观察应当关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前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自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与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策略及学生的自主管理策略等等.

一线教师哪怕从最为纯粹的教学经验的角度来关注上述课堂观察的内容,也能够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那就是课堂观察是奠定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课堂观察的对象与内容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学生有效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前概念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最佳方式,好的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师生在课堂上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结果,教师自信的教学状态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为流畅,而课堂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则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相对于经验管理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课堂观察更加专业,其不仅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同时还可以演绎出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基于课堂观察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回到高效课堂这一话题上来,基于课堂观察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的总结与运用,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当认识到,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地结合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指导数学教学,特别是在当下高中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保障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这一认识,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充分把握学生的前概念,进而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将前概念纳入课堂观察的内容是一个创举,因为前概念本身是隐藏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的,是无法直接观察的,但是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去观察,比如根据教师的教學经验——前一轮的教学认识可以对后一轮的教学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用口头交流的方法,就某一个知识的教学跟学生交流,然后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去判断学生的前概念.

例如,在“圆与方程”教学设计之前,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判断:学生大脑中圆的表象是比较清晰的,对于曲线与方程的认识是有基础的(此前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利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认识不是很深刻. 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笔者就将重心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方程,二是利用圆的方程去研究圆的性质.后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样一个策略的运用是有效的.

策略二: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规律,进而优化问题设计与提出的策略

课堂观察的重点之一是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表现,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结果去判断学生的思维过程. 围绕问题进行教与学,总是课堂上最为核心的环节,把握好这个环节,高效教学的实现就能得到保证.

在“圆与方程”的教学中,一个基本问题是:如果以点O为定点,r为圆的半径,那如何建立它的方程?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大脑里面往往只有圆的表象,具体可以通过图1来表征;而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实际上在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教师不能直接告知学生解决方法,而应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探究中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圆点应该定在何处?好多学生基于对称的认识(实际上是一种美学判断需要),都不约而同地将圆心当作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于是就得到了图2.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学生的思维规律:从初步的表象到基于问题解决表象的建立,对应的是学生思维的不断进阶,对应的是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事实上这个过程的顺利,也就对应着建立圆的方程这个教学过程的高效.

策略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优化课堂管理的策略

师生的课堂管理与自主管理,看起来与学科教学无关,但是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这是影响课堂高效与否的关键之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它纳入课堂观察的范围,并使之成为关注高效课堂实施的策略,是有益的. 一个细节是,当有学生讨论得出圆的标准方程是x2+y2=r2时,有学生将之与勾股定理的表达式联系起来,此时这样的联系,对于学生理解圆的标准方程并无益处,因此从课堂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回避,这样才能通过过程的高效保证结果的高效.

以上三个策略,都是基于课堂观察而进行的,根据以上阐述的课堂观察的内容,把握住课堂观察的要点,瞄准高效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规律,这是将课堂观察与高效教学结合起来的基本保证.

数学高效课堂强调认知情感的结合

高中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较难的学科,之所以有这一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加工这些数学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做到认知与情感的良好结合.而得出这个结论,很大程度上也是课堂观察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对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的理解,都是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用观察、对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分析思考问题,能够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教学实效.这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任何一个高效的学习过程,都应当是认知与情感结合的产物. 因此在课堂观察的时候,既需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表现,也需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表现. 同时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观察,教师要带着明显的课堂观察意识去設计并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自己能够运用得得心应手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笔者上面所举的三个策略,实际上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去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情感投入,然后获得了相应的认识. 在这样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通过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输入与加工,从而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博尔有一个著名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描述教学的,强调所有有效教学的关键就是“学生已经认识了什么,弄清楚它,然后进行教学”.教师怎样才能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呢?显然要靠课堂观察,因此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课堂观察视角下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确实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这一点应当成为规律性认识!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