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比预设更可贵
2020-09-26王慧
王慧
[摘 要] 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结构生成的过程,知识的习得是一个涉及感性认知、理性总结以及实践运用的动态生成过程,如何平衡教学预设与学生自主知识生成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令教师们头疼的难题. 笔者认为从教学的本质目的出发,教师的课堂预设固然重要,学生的内在生成过程才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文章选取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作为具体阐明观点的事例.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课堂预设;解三角形;高考题改编
前言
研究认知心理学以及现代教学理论的结论可知,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结构生成的过程. 知识和单纯的信息不同,它需要知识接收者的主观参与,知识的习得是一个涉及感性认知、理性总结以及实践运用的动态生成过程,因此知识本身是不能被简单传递的,知识的传授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教师需要化主导为引导,提供线索以帮助学生内生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为了把握教学进度,保证一定的课堂效率,教师需要在课前备课并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预设,如何平衡教学预设与学生自主知识生成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令教师们头疼的难题. 笔者认为从教学的本质目的出发,教师的课堂预设固然重要,学生的内在生成过程才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即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得到了什么,而不是只盯着自己教了什么. 笔者也为解决此问题做出了很多尝试,本文中笔者选取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作为具体阐明观点的事例,以一道高考改编题的多种解法为切入点,希望能给各位读者就如何平衡预设与生成这一问题带来一些启发.
改编问题与课前预设
1. 原题再现
原题:已知△ABC中,若已知AB=2,AC=■BC,则S△ABC的最大值是______.
原题解法:解决本题的常用方法有两个,第一种方法是利用解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将本题转化为关于边BC的函数最优化问题,这种方法在思维上十分自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采用这一思路来解题,不过此方法也会带来较大的计算量;第二种方法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由■=k(k>0,k≠1)联想到C点的轨迹是一个阿波罗尼斯圆,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以解析几何的方法计算出面积的最大值,第二种方法虽然巧妙,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想到.
2. 例题改编与教学预设
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且以BC为底边,现已知某一腰上的中线长为2,试求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新旧问题关系:中线将大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因此求大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可以转化为求任一小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而求小三角形面积的大致思路与原题呼应,而通过模糊边长的具体数值,突出其比例关系,笔者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回忆起阿波罗尼斯圆的概念,并积极应用有关方法解决问题.
课堂预设:由于学生平时对于解三角形的知识方法较为熟悉,故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利用余弦定理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需要给出适当的提示和点拨,学生才能想到建系,利用阿波罗尼斯圆的思想转化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放在阿波罗尼斯圆方法的介绍上.
课堂教学过程展示
笔者先讓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思考,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本问题的方法. 和预期一样,第一位发言的学生A提出了基于余弦定理的解法:
如图1所示,设AD=a,AB=2a,则可得cosA=■=■,根据A∈(0,π)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可知sinA=■,所以S■=■·2a·2a·sinA=■■,同时根据三角形三边之关系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