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09-26彭慧
彭慧
[摘 要]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计的问题需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可接受性和挑战性,从而真正意义上把脉问题价值的正确取向,问诊问题设计与实施的合理目标,更好地发挥导向问题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设计;趣味性;探究性;可接受性;挑战性;有效性
数学教学一般采用问题导学的形式进行,也就是以有效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生长点和延伸点,以引导和指导学生更好地面对、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能力的形成,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那么问题的设计就属于重要环节,教师需把握问题设计的导向,明晰问题导学的目标意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容量、智慧含量和扩充信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数学教师对问题设计有了充分的认识,但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师生对问题所承载的价值指向并未深刻了解,无法很好地分析问题预设和运用的意图. 本文笔者以教材为媒介,以实践探究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为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就问题设计谈谈自身的看法.
设计问题需具有趣味性,诱生深入
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首先在设计问题时需注意到设计技巧,设计的问题要现实、有趣、自然,要能激趣启思,有引导、有点拨、有讨论、有争辩,由此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上来,为统摄全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课堂教学产生高效的必然结果.
案例1 “概率”的问题设计
问题1:红红与她的好朋友芳芳约定6月1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在电影院门口见面,并约定先到的人必须等另外一个人10分钟,超过时间就回家,请问红红和芳芳可以见面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福利彩票中心规定:一注由无次序规定的7个数码组成,每个数码都选择数字1,2,3,…,36,且没有重复. 彩票2元一注,且只有一个大奖,奖金为100万元人民币,同时还需上缴奖金的20%为个人所得税. 红红购买了一注彩票,问:①红红中大奖的概率为多少?②红红要花多少钱才能圆中这个大奖的美梦?
案例1中的问题设计源于教材,却高于教材. 问题设计的指向明确,并起到了激趣启思和直击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以约会问题和彩票中奖为情境,借助学生的兴趣点激趣启学. 通过深入探究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当然,教师设计激趣启思类问题需做到适时、适量,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原动力.
设计问题需具有探究性,深入分析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经历努力探究而获取的知识是最能引起深思和记忆深刻的. 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需具有探究性,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着手,从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内容,通过多维度和多层次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分析和探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让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落实.
案例2 “圆锥曲线”的问题设计
问题1:求证:无论k为何值,抛物线y=x2+(k-1)x+k+1(k为参数)恒过一定点,并试求出该定点坐标;
问题2:求证:无论k为何值,抛物线y=kx2+2x+k+1(k为参数)都不过定点;
问题3:试结合问题1与问题2的结论,归纳得出关于曲线系F(x,y,k)=0(k为参数)是否过定点的一般性结论,并阐明原因.
案例2的探究过程中,以活动探究引领学生踏上探究之路,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展示了探究的全景,从而实现问题的自然生长,思维的慢慢深化,经验的逐步积累,让学生在探究中经历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中攻克磨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精神.
设计问题需具有可接受性,自然生长
问题设计时需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知识的前后关联,具有可接受性,并具有一定的坡度,使学生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决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当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还需恰当、准确,并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适度启发,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案例3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问题设计
问题1:求双曲线■-■=1的焦点坐标;
问题2:已知a=3,b=4,且焦点在x轴上,试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3:已知c+a=10,c-a=4,试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4: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1(-5,0),F2(5,0),且過点(3,0),试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5:已知双曲线■-■=1上一点P到其中一焦点距离为3,试求出该点P到另一焦点的距离;
问题6:平面内两定点F■和F■的距离F1F2=10,PF1-PF2=8,试求出动点P的轨迹方程.
案例2的问题设计,借助贴近本课课题的问题导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出教学指向,以简单题作为起点,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进行探究,关注联系,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在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究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实现思维之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2].
设计问题需具有挑战性,促进发展
问题的设计需和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相匹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让问题更具有意义和挑战性,唯有“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问题才是对学生的发展最有益的. 因此,教师需有效把握这一心理特征,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4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的问题设计
问题1:点F1和F2为双曲线■-■=1的两个焦点,且PQ为过其中一个焦点F■的弦,试求出PF2+QF2-PQ的值;
问题2:已知方程■-■=1为双曲线,试求出k的取值范围;
问题3:条件“3 以上问题是案例2中问题的变式和深化,将问题从特殊推广到一般,在学生的已有水平上追加提问,促进学生不断思索,促进思维的豁然开朗,也让学生体验到“摘果子”带来的快乐. 这里通过转化融合使学生对数学本质、思想、方法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追求这种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关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对待问题设计,促进有意义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让问题导学从“形似”真正步入“神似”,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习得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和发展必要的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的发展和需求[3]. 参考文献: [1] 温建红. 论数学课堂预设提问的策略[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 [2] 温建红.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6). [3] 聂必凯,汪秉彝,吕传汉. 关于数学问题提出的若干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