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与运用分析
2020-09-26冉素华
冉素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引进当前的先进理念,转化思想作为当前最有效率的教学策略,能够很好的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水平,满足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文章就先了解转化思想的特点,然后说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说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和运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转化思想;渗透;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思想与以往有所不同,多元化的教学其效率更高,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充分发挥转化思想的作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逐渐将转化思想渗透入教学中,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获取相应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
一、 转化思想的特点
轉化思想其实际含义就是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将所遇到的相应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来对其进行解决,这样的方法能够将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一)灵活性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而言,其各类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各不相同,那么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思考,最终所得到的解决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有所不同。面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根据自身的数学水平所决定。所以,将转化思想渗透到小学高年级数学中,也有着不同的形态,这样就能够说明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转化思想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二)多样性
转化思想在运用过程中,其思路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其主体并不是一样的。比如,对于函数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将其转化为图形,而复杂的问题可以将其转化为函数或者是数学模型。所以,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每位学生的解题思路各不相同,其最终转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三)厚积性
在运行转化思维过程中,其学生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要能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够将数学公式和概念有效运行,这样才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地找到相应的办法来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也可以说,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越扎实,那么运用转化思想越有效果,得到的正确答案越快。
二、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特点
首先,就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难度更大,因为这一阶段所涉及的公式更多,其内容与低年级的内容有所不同。在这阶段学生开始运用复杂的公式来解决问题,其内容更加复杂,涉及的数学公式更多。其次,教学形式单一。在这阶段教师还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不能够全方面了解,也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来学习相应数学知识,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升。最后,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没有创新,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抵触,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策略
(一)新课导入中渗透
在小学高年级中,学生的数学思想已经在逐渐形成,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要经历了解、认识的过程。所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明确学生这一特点,来以简单作为基础,逐渐地向烦琐递增,将转化思想有效的渗透在新课导入中。教师要根据其数学教学内容,来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转化思想。教师要明白在渗透转化思想过程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其转化。
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来进行转化,以此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新课导入环境渗透转化思想。教师在这其中可以将新课中的多边形向以往学习到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方面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对以往三角形、正方形等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来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而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两个图片,让学生了解两个图片上的图形面积是否相同,在学生观察过后发现其面积相同。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两个图形之间是否能够有效转化,并让学生举手回答,这样学生就能够活跃自己的思想,对这两个图形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动手实践,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多边形的面积能够通过转化为多个自己认识的三角形、四边形来。最后,教师再对整个过程进行叙述,并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过程就是将原本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原本不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熟知的数学知识,进而就对“多边形的面积”有更深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渗透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从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知识,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向新知识转化,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所以,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数学思想来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学习,进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效果。
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运用身边的事物,比如让学生利用自己的铅笔盒来计算其体积,这样的方法就是将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效结合,进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明白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且到生活中去这一道理。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出探究性的问题,比如讲台是一个长方形,那么需要如何计算这个讲台的体积?学生就能够积极踊跃的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利用这样的方法将原本的新知识转化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看到,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根本上来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容也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从最开始简单的长方形,再到平行四边形,到最后的圆柱等等,这些就是从简到难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按照这一理念来有效进行操作,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将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转化思想,形成一个整体的数学体系,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