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让学引思”,提升数学课堂实效
2020-09-26万中普
万中普
【摘要】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勤学好问,也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而言想要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就应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而形成的一定的数学能力,因此如何正确的“让学引思”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入手,来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让学引思 数学课堂 教学实效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89-02
引言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干扰和突发问题。例如:课堂上学生做出各种小动作、与其他同学嬉闹等等。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减少课堂干扰。“让学引思”的学习模式既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同时还要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当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反馈,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开拓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从根本上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的本身,提高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同时,“让学引思”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实践。数学教师可以在不同的课堂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发挥“让学引思”的重大作用,真正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巧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1],它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场景更好地进行连贯性的思考。比如说数学教学当中的有关于几何问题的学习,一般都是由教师从点、线、面入手,带领学生认识图形,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一定的平面几何图形的解题方法,再通过建立空间概念引导学生最终完成立体几何的学习。但是在数学学习当中,图形学习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很难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因此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比如说在立体几何的初步认识的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形状做出判断,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图形通过生活场景展现出来“圆柱体-妈妈的首饰盒”“球体-小时候的玩具”“椎体-埃及的金字塔”等,将抽象的形状具象化之后,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情境的创设应该服务于教学,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第一,数学教师必须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教材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第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最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屏幕显示一所房子的画面,并配上欢快愉悦的歌曲,通过以下故事引导学生“孩子们,今天小兔的房子修好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给小兔庆祝,大家猜猜会有哪些小动物到来?”在学生表达自我意见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抛出问题“小兔要为客人准备午餐,想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大家能为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上述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该怎么对客人进行统计,最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统计知识。或者提前设置动物头像,让学生通过动物头像对客人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情境创设应紧扣教材内容,灵活生动,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形式之一。情境创设通过真实而具体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相比一般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二、以问题作为引子,启发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本身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2],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在这样的问题面前就很容易产生害怕的心理,一旦这种心理产生以后就很难正确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导致数学课堂学习实效下降。因此教师在对难点知识讲解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通过设问的方式,以问题作为引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设置要注意渐进性,要能够在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比如说在学习方程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X进行认识,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将X比作孙悟空,从最简单的问题进行引导孙悟空为了解救师傅,必须打倒10个妖怪,现在5个妖怪已经被打倒,问孙悟空还需要打倒几个妖怪?进而得出X的答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入门以后再开始进行复杂运算的讲解。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在教室里,如果教师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开小差,甚至对课程内容产生厌恶。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对学习知识感到乏味,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复杂无趣的刻板印象。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引子吸引学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通过“为什么”“怎么做”等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这种问题导向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关负数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指出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对负数学习的背景有所了解,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了解正数、负数以及零的含义,准确掌握负数的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字现象,引导学生体验正负数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山顶海拔高度等。在学生对正负数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打出天气预报字样,使用正数、负数和零来表示某些城市(例如北京、广州、哈尔滨等等)某天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然后教师提问“图中北京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北京和广州的天气相差多少摄氏度?”“零上气温和零下气温是否存在差别?”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像信息,回答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并引发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心。
三、在实践当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衔接性来达成相关的实践教学[3]。比如说模拟“买卖市场”的运作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加减乘除运算作为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性运算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达成心算口算的能力,并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快速的进行多位数、未知数等一系列运算。但是单一的训练方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和无趣,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可以将这样的计算和买卖挂钩,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完成计算,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学课本中的知识都非常实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为教师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数学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设计具有一定实用性,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起到锻煉作用的课后实践。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通过完成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例如,关于统计的知识虽然偏向于理论抽象性,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为了巩固课堂知识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一些必要的实践环节。特别是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到统计的概念和相关方法,学习相对要简单得多。数学统计知识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密切相关,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阶段,数学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拓展活动,例如安排学生统计班级里有多少名女同学、学校中有多少老师、社区居住人数等等。这些实践任务并不难,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完成。只有学生真正参加了这样的数学实践任务,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统计的意义,并学习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外实践环节的辅助作用,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能体现“让学引思”的思想。通过数学实践,还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并且充分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养成依赖于逻辑思维的养成[4],同时也能以增强学生大脑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为要求,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素养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探索并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基础上达成正确的思维能力。首先,数学的解题思路往往都不会只局限于一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层面看待数学问题,要能够多角度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数学的全局观上,帮助学生由面到点去看待一个问题,通过倒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养成逆向思维的能力,在面对题目时能够多问自己为什么,或者通过反证法来达成解题的最终目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不断被发掘出来,最终形成解题技能。
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核心素养概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减少数学学习的单调枯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科书的内容主要集中角、线等基本知识点上。这些内容学生接触得较少,尤其是内错角、同位角等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二者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角的相关图片与理论知识点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样,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断定理等知识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展示,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紧扣课堂内容,而且可以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学引思”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考过程不仅仅只局限于一种方式,他们能够根据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逆向思考来获得答案。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更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掘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月芹.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7).
[2]支新婷.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7(10):55.
[3]林志坤.让学引思,切实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39.
[4]张莹.基于让学引思的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