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课程的教育性和实践性

2020-09-26袁应生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育性实践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重要的教学内容。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知识、形成更多综合性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需要对学校课程的开发、课堂教学以及管理评价等环节加强重视,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校课程  教育性  实践性  挖掘教育因素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17-02

学校课程的开发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进步,造就“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其关联性、校本性、可选择性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学生,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有效掌握,同时加强情感认识的培养,从而形成提高自身思考和学习能力。在众多学校课程的自我学习选择中,学生可以充分体现个性,激发自身潜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和个性化选择,使学生充分调整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能力、自主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随着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逐渐减少,不少实践活动被家长或学校有意无意地包办,导致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劳动观念淡薄的情况。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缺少劳动锻炼,缺少劳动艰辛的体验,一部分孩子做不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点最基本的自理要求,这是非常有害的。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过程通常都只注重学生对书本内容以及素材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对学生关注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导较少;学生夸夸其谈多,动手实践少;要求别人的多,检点自己的少。这有悖于我们的教育方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利用学校课程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在学校课程中突出实践性、教育性,必须从学校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着手加以实施。

一、教育性和实践性课程的特点概述。

在学校课程设计中,需要以学生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切身体验为基本,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置,并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自身知识形态进行构建。教学课程同时还具有如下特性:

(一)综合性

由于各门课程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通常通过推理、验证对学科知识进行明确,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学生认知能力、情感体验、思维意识等存在的局限性,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从课程的教育性和实践性出发,将学生的知、情、考、意作为整体,对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和自然进行不断探索和了解,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服务。 另外课程设计应具有综合性,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选择或整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实践性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直接经验学习及间接经验学习,对各类知识进行掌握。通常情况下直接经验学习的学习效果较优于间接经验学习。实践性学习属于直接经验学习范畴,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时,应对直接经验学习方式加强运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社会、生活、自然世界等层面出发,对课程进行科学构建,结合教学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切身实践体验,使学生能够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三)开放性

课程设置还应具备开放性,其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答案不唯一,并且未进行提前设定。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等,根据已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课程、内容等进行计划。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并在空间、时间等方面保持开放性, 将课堂时间进行延伸,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贴近自然、走进社会,利用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建立有效联接,对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结合自己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因学生在学习水平、爱好、兴趣、经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答案也会更加多元化,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需要保持开放性和多元化。

(四)自主性

根据教师所设置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对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学生对探究计划的科学制定,自主搜集资料并使结果得以最终呈现,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时, 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体现,并积极调整自身的定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在学校课程的开发中充分挖掘实践性、教育性因素。

学校课程是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进行开发与设计,并对本校教学资源和特色进行充分发掘,结合教材目标和教学理念, 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同时学校资源、地方特点、学校特色距离学生较近,易于学生接受。因此,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中,除了学科类,科学素养类课程外,应有针对性地增加人文类素养、生活职业技能类、身心健康类的课程的设置,使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可感性、可操作性增加,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鼓励师生大胆的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课程活动方案,并进行评估和择优采纳,从而使教学资源的有效延伸得以实现。比如,利用我们农业大县的优势,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对几种粮食、蔬菜、果树等的种植技术进行了解和掌握,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体味劳动艰辛以及感受劳动光荣和收获的成就感,使学生受到实践锻炼和思想教育;利用我们革命老区这一特有的资源、让学生探寻革命战争年代中的镇原儿女、现代化建设中的英模……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针对性,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通过课程实践性的发挥,使学生亲自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观察、探究、实践、体会中获得知识,并对生活进行不断感悟。 因此教師不仅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有效培养。另外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使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并对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得以激发,并对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予以强化;另外在课程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收集、鉴别、整理、归纳、总结等,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大胆推断;教师在最终的课程总结阶段,可鼓励学生积极上台分享自已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

三、在学校课程教学活动中注重实践锻炼和教育养成。

学校课程设计应结合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众多学习者的认识背景及学习特点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等特点,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对愉悦、宽松的教学环境进行营造,通过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课程选择,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带动其它方面的学习活动,起到了无声教育的作用。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参与评价。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协作、相互交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意识、集体观念,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交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学校课程教材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完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实践探究,使学生借助亲身实践的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对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升华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在学校课程教育因素的挖掘中,教师应先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要积极实行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走出课堂,更多地与社会接触,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面对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知识不仅仅是来自书上,念在嘴上,写在纸上,还需要最终落在实处。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等先进技术,通过视频、动画、音乐、图片等丰富有趣的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学习氛围,通过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对各种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训练,利用各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实现。

四、在学校课程的管理评价中突出实践性和教育性。

实践锻炼、养成教育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成就人生,习惯决定命运”。为了有效发挥学校课程的实践性及教育性,不仅需要充分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优势,形成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还要加强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共同评价管理职能,形成有效合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在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学条件的落实,包括时间、设备、师资力量等,对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实践教学及教育效果的权重比例增大,通过正确的教学导向的形成,有效引导教学课程的改进和优化,从而使孩子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总之,教育是造就人的事业,学校教育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部分和环节,要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作用,必须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有效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责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失为教育、实践途径的拓展延伸,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袁应生(1966-),男,甘肅省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多篇论文在省市县刊物上发表,多次获市县优秀论文奖,多次被评为优秀科任教师。其中《学校课程——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在省级专项课题研究中结题。

猜你喜欢

教育性实践性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试论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形成途径探析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