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单元复习中“理”和“趣”的实施策略

2020-09-26朱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单元复习

朱峰

[摘   要]提高单元复习课的实效性,在确保容量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双基,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而设置真实有趣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喜欢去学、乐于去学,并引导学生在真活动中求实质疑,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探究实践之趣的同时掌握学科之理,实现趣和理相融,情和智交汇。

[关键词]真情境;真活动;理趣相融;单元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6-0079-0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因此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我们教师应以生为本做好单元教材的选取和整合,把握好单元知识的主干和核心,并设法将复习内容理趣化: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内容的复习,谈谈一些教学思考与实践。

一、创设“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中,笔者采用了“螺丝钉”作为单元复习的主线,设置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了解螺丝钉的主体材料(认识金属的物理共性以及合金的性能)、螺丝钉“两兄弟的探险之旅”(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探究螺丝钉生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学生对各种材质的“螺丝钉”课前有一定的了解,用其作为复习的主线,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较好地实现单元复习的知识目标。

化学教材是按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写的,按这三种顺序教师能寻找到一条明显的单元复习主线;另外,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教学难点的突破出发寻找单元复习的隐性主线。在《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中,笔者在应用了“螺丝钉”作为显性主线的同时,还应用了“螺丝钉精神”作为本节课的隐性主线:课堂导入时先让学生在背景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中欣赏关于螺丝钉的三句话:(1)“一台机器由许许多多的螺丝钉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提示学生本节课是围绕“螺丝钉”展开复习;(2)“人的思想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螺丝钉也要经常检查和保养,才不会生锈,才能发挥作用”,对应本单元“金属的锈蚀和防护”知识点;(3)课堂小结:“螺丝钉之所以能够钻木入铁、无坚不摧,就是因为它能够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地钻下去。我想,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像螺丝钉那样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即使是小小的螺丝钉,也是可以发挥出金子般的价值的!是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同时板书: 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金属、冶炼、防锈,配以口头叙述的“认准目标”“鍥而不舍”,完成设计巧妙的课堂小结。本节课应用了双主线的形式,在有理有趣地展开复习的同时还起到了育人的良好效果。

发掘单元复习的主线,创设适当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整合知识和技能。这不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真实情境为学生重新建构知识搭建了平台,引领学生感知化学学科的魅力,感受探索奥秘之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隐性主线是教师实践经验的一种升华,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发掘出教材的隐性主线,虽然长短不一,统领性和概括性可能也不同,甚至不成系统且随意性比较大,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很难用语言文字等进行表述。但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化学教学中的隐性主线并加以实践,定能对教学风格的形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二、组织“真活动”提升学生探究实效

单元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应用。保证复习实效性的前提是有精准的单元复习目标,单元复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只有从单元整体的高度才能定位好单元复习目标。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进行引领,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创设探究体验的机会,组织学生真探究、真讨论,做有必要而不是用作点缀的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充分讨论,在“真活动”中实现经验的分享、理智的挑战和知识的建构。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和调控,避免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过于放手,对教学过程预设不充分将可能使课堂教学陷入无序的状态,课堂表面上热闹活跃,但在知识生成环节上往往会掌控失度。笔者认为虽然合作探究无处不在,但要做到适切。科学探究的核心特征是所探讨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是未知的、感兴趣并且充满悬念的,否则就是给探究贴标签,就是假探究假讨论。由此,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1)讨论的双方或多方认知水平应相当,分组应科学合理。讨论者的认知水平差异不大,这样的讨论才能互相启发,才能讨论出一定的成果,否则看似热闹的小组讨论就会变成学优生的“个人发言”、其他学生的聆听,实现不了提高教学实效的目标。(2)讨论的内容应该是有价值的。提出的问题难度不能过大,如有些内容是任何学生无论怎样讨论都无法掌握和习得的;提出的问题也不应过于简单,不应该是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3)应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讨论的前提是先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刻就组织学生讨论,这显然是违背教学常理的。

在复习“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时,笔者尝试将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主题]“螺丝钉两兄弟的探险之旅”。

活动1: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铁质、铜质螺丝钉两兄弟的探险路线”(绕开能与它们反应的物质)。它们分别需要绕开哪些物质?请说明理由。

活动2:如何验证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利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

在这部分教学中,通过“小游戏”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补充、归纳,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活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在交流中不断优化实验方案,顺利实现实验目标。

化学复习课中的活动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目的,将熟悉的内容变换形式整合于新颖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来学习化学,在探究到化学之理的同时又真实地感受到化学之趣。

三、问题引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网络化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一部分知识,如果是通过简单重复的训练获得,那么这样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不利于学生调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好比超市里的商品若没有按标准进行划分归类成体系地摆放,前来购物的顾客就很难便捷地找到商品。心理学认为,网络化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是最优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一定的刺激下容易被激活,在解决问题时能被快速准确地提取。

知识网络化是指通过单元复习或专题复习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每节课积累的分散独立的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以及层次规律加以归纳和整理,通过“线索”像串珍珠一样把知识编织成网,使得知识能由繁化简。这样,学生就容易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自如地去解答各种类型的问题,更能通过直观和简化的方法建构模型,找到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在《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单元复习教学中,笔者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在学生归纳了铁的化学性质之后,提出问题:铁质螺丝钉生锈了如何处理?铁锈如何“回炉”利用以及与工业炼铁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建构围绕铁的“来龙去脉”的知识网络。学生在此基础上又很顺利地以此为模型,自主建构了围绕铜的“来龙去脉”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系统、有序、多层次的认知结构。这样的复习课,为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提供了基本框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增进了他们对化学学科本质的深入理解,对学生初步养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无疑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应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际,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提供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整合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并通过真探究、真讨论以及做真有价值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受化学情境之趣、探究之趣的同时收获思维之理、逻辑之理。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以人为本的同时还应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在关注核心素养的同时突出立德树人的理念。

[   参   考   文   献   ]

[1]  梅伟权.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J]. 化學教学,2015(11):45-48.

[2]  陆军.实施化学高考有效复习的思考与实践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4):33-36.

[3]  吴丛铎.单元复习课中养育化学学科观念的教学策略:以初中“化学方程式”为例 [J].化学教学,2017(7):41-44.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
利用思维导图增效单元复习的探索
梳理纠错提升
高段语文单元复习课四策略唐镱虹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
制作初中数学单元复习小报的注意点
试论初三英语单元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