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探究

2020-09-26张华玉

求知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有效性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探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性的策略,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认知,收获更多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思想等,最终提高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79-02

引   言

现阶段,小学语文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还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背景与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背景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密切,竞争也不断激烈。在此背景下,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以培养高素质、全能型的人才为目标,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因此,一场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更要以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为主旨与目标,将德育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中,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不仅要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修养、正确的“三观”等,使其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意义深远与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展开深层学习的前提。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意识等较差,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而通过德育的渗透,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其学习态度,还能培养其敢于思考、交流与创新的精神,健全其人格[2]。尤其是当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其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相应地语文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第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想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除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外,学生还要具备高超的道德素养、文化品质、创新能力等,如此才能满足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需求,促使我国教育工作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教师能力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然而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是相对落后,无法准确、深入地解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目标,导致德育渗透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很多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薄弱,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较小。

2.教学内容问题

小学阶段的德育渗透如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违背与脱节,那么就会取得反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际生活的引入,导致教学案例较为生硬、抽象与夸张,不但没有促进教学,反而增加了学习难度。

3.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是德育渗透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学方法如果单一、枯燥与陈旧,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对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知识,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然而,现阶段的德育渗透,教师只局限于课本与课堂上,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导致学习氛围沉闷、学习环境失真、学习内容单调、渗透机会较少,严重浪费了大量教学资源。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良好典范的树立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较小,这与教师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与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德育的高效渗透。

首先,语文教师应主动参与培训深造,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修养,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论,将其作为教学的标准与目标,还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与思想道德,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自我修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专题讲座、专家讲坛、小组交流等活动,主动要求外出学习与深造,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思想观念,构建完整的德育认知结构。

其次,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实现德育的高效渗透。德育的渗透,不能只流于形式与表面[3]。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德育的意识,不仅要做好渗透工作,还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方方面面,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准则,引导学生加深对德育内容的了解,使其严格要求与约束自己。

2.实际生活的联系

德育渗透,不只是简单的课堂教学渗透与课本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感染,旨在让学生学会自我學习、自我认知、自我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留有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参与、自我思考的机会,让德育真正走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首先,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因为课本知识的学习,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是为了实现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但是,若无法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在教育中实现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其次,教师应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家庭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是渗透德育的关键场所[4]。教师不仅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互动,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还要引导家长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学校只有与家庭相互配合,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德育渗透场所与环境。

最后,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教师如果夸大德育,选择不切实际的生活案例,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多引入一些正确的、真实的、积极的、常见的案例来渗透德育。例如,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培养学生的孝心;主动帮助朋友或者同学打扫卫生来培养学生的爱心等。这些生活案例,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值得广泛推广。

3.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堂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决定着德育渗透是否有效。因此,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德育渗透。首先,教师要营造德育渗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眼神、态度、行为等,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途径,并且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其次,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应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挖掘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德育的启发。再次,教师应通过情感陶冶渗透德育。任何一篇文章,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与精神,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三观”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状态,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真实地领悟、体验作者的情感,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最后,教师应通过反复朗读,来增强学生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反复朗读是透过表面看到本质,挖掘文章内在的情感与价值的重要方式。在一遍遍朗读中、一遍遍思考中,学生能感悟、挖掘、理解、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最终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爱国英雄故事在讲台上分享给同学;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有关文本的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让学生将自身的看法与观点描述出来,如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与无畏精神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4.培育途径的深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如果教师只限制在课堂与课本上,那么教学氛围就会相对单调与枯燥,并且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挖掘更多的培育途径,保障其多元与趣味化,进而传递更多的德育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竞赛活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来渗透德育,如诗词背诵比赛、作文比賽、口语交际活动、文章朗读比赛等。这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传递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其通过各种活动,学习更多的品质、道德、价值等。其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圣地、旅游景点、名人纪念馆等,并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看法与观点记录下来,从而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如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触摸、去体验,将其中的德育内容挖掘出来,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良好典范的树立、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的创新、培育途径的深挖等,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更多的德育内容、传递更多的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李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9(07):187-188.

陈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5):72.

李爱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4):12-13.

崔爱红.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魅力中国,2020(03):215.

作者简介:张华玉(1979.6—),男,安徽阜阳人,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