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020-09-26曾秀清

求知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学习氛围探究学习学习方法

曾秀清

摘 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主动获取知识。探究性学习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教师按照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探究;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使学生敢于探究;导以适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善于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精于探究。

关键词:探究学习;学习准备;学习氛围;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40-02

引 言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在日常教研中笔者发现,有的探究花费大量时间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探究流于形式,学生刚拿出学具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没有实质性收获。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探究学习环节安排不当,细节考虑不够全面。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2]。小学数学课堂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呢?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探究

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3]。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

在探究问题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比赛活动或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班级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积极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筆者组织了“涂树叶”活动,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涂小叶子,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涂大叶子,最快涂完的学生获胜。通过涂色活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就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面”的初步认知。

在辨析面积概念环节,笔者请学生用红笔描出图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它们的面积。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明白了红色边线的总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图形的面积。教师还可以用儿歌辅助学生区分两者:“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因为有了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加上教师的积极评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探究学习。

二、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使学生敢于探究

1.预设有效的探究问题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没有问题,探究也就失去了意义[4]。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终使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

在探讨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笔者用课件呈现两个长方形(见图1),提出数学问题: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在交流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发现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判断;把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也不太容易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有什么方法能够很好地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选择哪种图形作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拟定明确的探究任务

对于这节课,许多教师在操作环节会出现混乱的场面,局面难以控制。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学生在动手前没有弄清楚要做什么、怎样做。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明确的任务,可能会出现学生争抢图形、拿着学具无从下手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选择哪种图形作面积单位比较合适”之前,可以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正方形、三角形、圆),认真看学习任务单,弄清探究要求:两人小组从学具袋里选出一个图形,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摆、拼,并将探究结果记录在小组学习单上(见图2)。这样多数学生就能明确探究目标,知道该干什么,而不会拿着学具发呆。

3.选择合适的探究材料

材料的选择要便于学生获取,还要便于课堂呈现[5]。公开教学时很多教师会到文印店制作学具,但如果每节课都去制作,不仅成本高,而且比较麻烦。教师要善于从身边发现一些可取的学习材料。学生都有学具盒,里面的许多学具特别适合在这节课使用。课前笔者请学生把文具盒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用信封袋装好,当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无法判断时,再让学生请出学具来帮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探究前的准备工作详细周到,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一帆风顺,直击问题核心;否则会一波三折,无法达到满意的结果。例如,探究活动中要用到的两个长方形,若长和宽没有设置好,无论用哪个图形都不能摆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无法感受选用正方形作为测量才是最合适的。

三、导以适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善于探究

学生探究是否成功,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来保障。此时教师应以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1.导在操作困难处

学生进入探究环节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实际素材和各种材料,让学生使用有效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6]。这节课虽然有学习任务单,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明白该如何摆放这些图形。有的学生在一个长方形里把三种图形都摆上去,还有一些小组各顾各的,偏不和同桌选一样的图形摆,导致小组任务无法完成。对于这样的小组,教师要特别关注,可以以协助者的身份进入小组内指导学生选用材料,帮助他们摆拼图形、填写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带来的快乐。

猜你喜欢

学习氛围探究学习学习方法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