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020-09-26陈元芳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用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育教学全新的使命,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不断提升學生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平与能力水平。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是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的。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24-02
引 言
英语是初中生接触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外国文化密切接触。英语本身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还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在英语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意义
1.营造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
英语学习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就是语言环境,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知识讲解占据的比例比较大[1]。学生对枯燥的知识讲解缺乏兴趣,难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探讨与英语相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英语学习应由低入高、由简入繁,培养学生思维对其进入高阶段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与借鉴[2]。受到思维水平的限制,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狭隘的困境中,在很多问题上的认识不全面。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不同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思想碰撞,有利于优化学习方法,拓展自身思维。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初中英语教学中,每个班级的容量非常大,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兴趣与智力水平[3]。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规划与分组,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展现自己的特点,实现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小组的稳定协调发展,逐渐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细致观察每名学生,观察其能否顺利合作,能否给予其他同学支持,能否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作用。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小组成员,最大限度地保证小组成员的和谐共处,当学生出现不稳定情况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让学生分别担任组长、记录员等角色,并隔一段时间轮换一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感受不同的角色,让所有学生都能实现全面进步。教师应确保学生小组能力的均衡搭配,让学生在优质的合作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小组成员的异质构成,采取异质分组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合理分组,将水平与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让组内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上具有包容性与丰富性,发挥小组内部学生协作学习与智能优势[4]。在英语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让不同的学生互动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充满趣味性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迅速提高。
异质分组较为复杂,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特点,不仅要依据课堂表现分析学生,还要仔细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5]。教师可设置优秀小组长等奖项,以对学生的能力表示高度肯定。这需要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进行沟通,从整体上把握、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对学生进合理分组做好准备。教师可以按照英语成绩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不同小组内,使小组内部实现优势互补。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积极发言,活跃小组内部的氛围,确保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了解每名学生的优缺点,将其合理安排在一起,开阔与发散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
2.合理调控合作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是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应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处理,让每名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合作学习的优势,体会不同角色的魅力,调控合作方式。教师要调动各种元素,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维护合作学习的秩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6]。当小组合作顺利进行时,教师应加入合作学习;当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3.公平竞争合作机制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走出自己的“学习舒适圈”,不断开阔视野,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下,使其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例如,在小组其他学生展示成果时,多由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展示,中等生与后进生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应改变这种情况,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长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初中生具有比较强烈的竞争意识,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奋斗。
4.完善评价体系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逐渐提高教育教學质量[7]。教师要有教学的大视角,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兼顾学生个体表现与集体活动成果,保证教学结果的公平公正与准确客观,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和合作方法等。
5.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师应深入研究课本、琢磨知识、研读相关书籍,透彻掌握学生特点,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但问题的难度也不能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将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注意到这一点,适度设计问题,将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结合起来,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真正的价值。
6.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但不适用于每个环节。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抓住时机,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在以下情况下可以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在遇到新知识、重难点知识和学习新课程时,学生对知识的感觉比较陌生,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这便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有效抓住这一时机,依据学生的情况积极开展小组英语学习,让学生探索知识、了解内容,进行交流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知识,进行课程学习。第二,学生对问题产生不同意见时也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内容更加多样化,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对教材内容也存在不同的理解。第三,当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时,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但教师不要评判学生观点的对错,而应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学会冷静思考,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水平。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为学困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大多数学困生在学习中表现得不是很积极,往往较为沉默,他们常常会因自己的成绩差而不敢表达自身看法,这将不利于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为学困生争取更多机会,让学困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应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注意维持课堂教学纪律。在大部分情况下,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忽视课堂纪律。一些活泼、爱闹的学生不遵守课堂记录,一些学生借机讨论一些不相干的话题。教师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给予遵守纪律的学生更多鼓励,对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完善相关评价体系,适当调整学生之间的合作方式,抓住时机,深入落实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任环,赵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英语教师,2019(14):40-41+66.
龚德金.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9(05):148-149.
郑艳,杨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5):67-69.
郑家福,江超.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54-56.
范晓红.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02):94.
叶海深.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版,2015,13(07):100.
廖根生.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农家参谋,2017(19):159.
作者简介:陈元芳(1965.6—),女,甘肃永靖人,大专学历,中小学副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