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分水肌理在瓷画中的运用
2020-09-26何建华
何建华
(景德镇正诚堂陶瓷艺术有限公司,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青花自唐代初创开始,在元明时期达到了高峰,发展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这长时间的发展当中,无数青花瓷艺术家都在技法以及材料上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青花分水这一独特的技法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运而生的。青花分水的技法成就正是在于创造一种新的自然而成的艺术效果。青花分水技法的出现,产生了极为丰富的肌理语言,成为了青花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其他的青花技法相配合,形成了极为独特的艺术特征。
1 青花分水技法中肌理语言概述
1.1 概念
在艺术创作当中,肌理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概念。艺术作品中的肌理效果,指的是基于某种材料和装饰手法想结合所形成的纹理、质感、结构等。青花瓷绘画艺术发展了很长时间,分水技法正是青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技法。这种表现手法是先用线条描绘事物的形态轮廓,采用特质的分水专用笔,用浓淡不同的青花颜料在先前的轮廓内晕染,产生层次分明的质感,这种青花瓷绘画方式独具特色。
1.2 类型
从视觉的角度来观察,可以发现青花分水瓷画的肌理语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就是材料语言以及笔触肌理语言。材料肌理语言说的是由青花料自身的材料特性所产生的肌理语言。不同的青花料它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材料特性也形成了不同的肌理语言。譬如苏麻离青的颜色鲜艳但是带有铁锈斑,而珠明料则明艳而无瑕疵,不同的材料呈现的效果自然不同。而笔触肌理则是则是由艺术家采用分水的笔触进行表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用分水笔直接描绘在坯面上的方式,主要利用水与料的合理配比,以及笔触推移。
总得来说,青花分水瓷画的肌理语言还是以具象化为主,这种画法是依据青花瓷画的物像来进行分水晕染,由此给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客观的质感。在青花分水瓷画中也出现不少抽象的肌理语言,这种方式就是用不划定范围的方式对物像进行表现,有的甚至直接没有任何轮廓线,形成极具抽象一位的肌理语言。这种表现对象,一般可以表现云雾、水纹等。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一种是感性肌理语言、另一种是理性肌理语言。通常的青花分水瓷画都是用的理性肌理语言,这种根据表现物像的特点来采用相应的肌理,在当代的艺术家中使用的极为普遍,当代的艺术家会习惯用传统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想结合,再注入自身的情感,使用分水的技法使之成为艺术家所想要宣泄表达的一种途径。
图1 王步青花作品
1.3 历史推演
青花瓷画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从唐朝开始直致元明达到成熟。从其发展至今一直保持着繁荣的态势,保持着极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元代到明代早期,这段时间的青花绘画中并未出现分水这一技法,多是采用大笔触以及小笔拓涂。明代中期之后,青花瓷绘画出现了分水法。这个时候所采用的是浓淡两种颜色,这种肌理主要还是以水痕作为特点。明代后期,青花瓷画分水技法已经能够形成三四种不同的墨色质感,肌理语言已经非常丰富了。到了明末清初更是达到了“墨分五色”这种高度,肌理语言已经为后期形成了一种典范。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王步(如图1)等艺术家开始融入文人水墨技法到青花瓷画当中,这种青花绘画的肌理语言摆脱了程式化的束缚,更加具备艺术家自身的感悟效果,成为了后来人模仿的楷模。
2 青花分水瓷画肌理的特征
2.1 留白
在国画创作以及陶瓷创作当中,留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青花艺术当中,留白俗称为“水路”,指的就是青花瓷画面当中的空白部分,这也正是构图当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水路”正是分水时中间留下的空白,犹如道路一般使得画面生气灵动。在国画与青花的画理当中,太过于紧凑的画面质感是很沉闷的,缺乏留白给人带来的透气感。适当的留白则可以将分水所产生的肌理语言衬托的更为赏心悦目,增加想象的空间。尤其是用较深色的颜料进行分水的部分,留白显得尤其重要。这个时候的分水肌理更加富有节奏感,所以在青花分水瓷画当中,肌理的语言与留白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形成最后瓷画构图的重要标杆。
2.2 形态语言
青花分水瓷画中,分水的技法是塑造画面物像的重要方式。青花瓷画的形态塑造是由线条技法加分水技法组合而成,分水的肌理语言是青花瓷画整体语言的重要部件之一,对于形态的塑造有着至关的重要。其一,是肌理语言赋予了青花分水瓷画的形态,物体的软硬、虚实、粗细等特质都代表着质感。青花瓷画分水过程中产生的水流痕迹、浓淡的墨色变化,都赋予了描绘对象鲜活的生命力。使得所表现的对象产生截然不同的质感。青花瓷画运用分水,通过浓淡轻重的渐变肌理语言,类似于西方素描的表现手法,阐明实物的明暗效果,从而实现了立体感、空间感以及层次感。
2.3 色彩
由于青花颜料的独特特性,青花瓷化的表现都是一抹的蓝色。而分水技法的使用就打破了传统的一抹蓝色,使得颜色更加富有多样性。使得丰富的肌理效果与色调发生有趣的融合。这种丰富的色调打破了单一的色调质感,极大的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体的画面充满和谐有序的质感。这两方面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使得青花瓷画避免呆板的同时富有整体感。
3 青花瓷画肌理语言的美学特征
自然美是青花瓷画肌理语言的重要美学特征,青花瓷画分水肌理语言首先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流淌的流动之美。青花分水瓷画可以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且具有时间进程的产物,包含青花色料与水分在瓷坯上缓缓移动,艺术家在做到运笔流畅均匀的同时,还要掌握瓷器的倾斜程度,把握料水的沉积程度。这种虽为人工,实则天然的技法,犹如行云流水,这种体现肌理语言的表现手法极具艺术魅力。青花分水瓷画以自然的物像作为表现对象,自然物像本身也拥有其独特的自然之美。青花分水瓷画给人以朴素自然、简洁纯净的感觉,这也正好契合当代人回归自然追求极简的审美理念。如图2中的青花分水花鸟作品,采用了分水的技法,形成了自然流动的肌理痕迹,把琵琶、树叶以及小鸟等自然物像表现得生动自然,呈现出纯净朴素的自然之美。
图2 《琵琶山鸟图》何建华
图3 《梅花山鸟图》何建华
青花分水瓷画肌理语言有时更加具有偶然美。在艺术家运用分水创作的同时,由于料性以及手法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最后出来的肌理效果。所以说,其有很强的随机性,这也是其独有的艺术魅力。青花分水瓷画如同宣纸,具有强大的吸水性,在饱含水分的分水笔与瓷坯接触的同时,青花料随着分水笔低落在瓷坯之上,水与料的融合形成了迹象万千极富变化之美的肌理痕迹,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再者,更加体现了肌理语言的个性之美。人们都有审美的疲劳,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美,而青花分水的肌理语言正好打破了这种重复性,每一个作品甚至每一笔都是不可重复的,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的。
青花分水瓷画的肌理语言还具有非常典型的形象美特征。青花分水瓷画的肌理语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客观的事物,艺术家在分水的过程中也极具个人情感魅力,在表现客观实物的同时,也不自觉的为形象美服务,充满了魅力。如图3,该青花分水花鸟作品,运用分水的特殊肌理语言来表现梅花。生动的将梅花的前后、正反的层次表现出来,在吸收西方素描特点的情况下,与此同时又融入了极其浓厚的东方审美情趣,体现了浓厚的文人画气息。
4 结语
在我们今后的创作过程中,不能再拘泥于“墨分五色”的色彩理解。更应当开阔视野,将其独特的肌理痕迹进行揣摩,关注其肌理语言的核心作用。基于此种认识,青花分水瓷画艺术家,应当在完善掌握分水技法的同时,主动探索分水所产生的新颖的表现力,推动未来青花瓷画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