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花山水陶瓷艺术初探

2020-09-26

陶瓷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青花山水意境

喻 安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333001)

人常笑说,爱画山水之人,皆是耐得住寂寞的,这或是一份善意的调侃,但多年从事青花山水画的创作,对此还真有一定的认同,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常需与山水交流、对话,以其为友,感情互通,亦常常与山水彼此关照,自得其乐,而忘身于尘嚣,久而久之,似乎也就习惯于寂寞了。

青花以不同纯度的兰色色相存在于各类题材的陶瓷艺术作品中,青花兰色隶属冷色,因其成品后藏于釉下,使其色可见而质不可触摸,增含蓄高洁之美,而兰色从东方的审美习惯上,它代表的是沉稳和智慧,因此从工艺、从色彩及存在于作品的基本形式上,就已决定了青花本身在陶瓷装饰中的优势,而青花山水作为青花装饰中的一种,是独具色彩的,它除了有这些普通青花作品与生俱来的基本优势之外,它在题材、内容的广泛性及表现力的丰富性方面,又是其它的陶瓷装饰形式所不能匹及的,由此也使之成为历代收藏家特别青睐的陶瓷装饰形式,而成为诸多拍卖行会中的翘楚。

从色彩视觉上看,青花山水是单色绘画,以墨分五色而雷同于西画中的单色素描,只是表现手法和所用绘画材质不尽相同,一个符合于中国画的水墨表现,一个是西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但二者在技法上也可互相移用,画时心随笔走,不必拘泥,而这样自然是可提高作品的表现力的,因为本身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从来就不是独立存在的。

一件好的青花山水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意境,有了意境,便或有气势,或有品格,或有味道了。山水作品从赏析的角度看,大观其境,细观其墨,所以好的山水作品除符合基本的国画构图章法之外,它必是既有意境,又有笔墨的,意境体现画作本身的情境,更显作者的思想心境及心胸、意态,山,水,都是自然之物,山无言而永恒,威德自在,水柔软而长情、山水互绕,阴阳相生,世间万物,皆类此理而得以生生不息。

图1 (a)五彩山水瓷瓶

图1 (b)五彩山水瓷瓶

山水的意境,因人因画及经营布置或画面元素的多少,繁简的不同而不同。

如明沈周的山水作品,其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各体,然而以山水最精,其山水画题材,主要分写实、抒情、仿古三大类,其雅集文全图中的《魏园雅集图》轴(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记沈周与几友聚集会饮唱酬的雅事,画面却以山水为主,会晤场面占小部位,属点景人物,突出的是,人迹罕至的峻峰深谷,宁静清幽的环境气氛,以此表现“城市多喧隘,幽人自结庐”的隐逸思想和自娱情调,而沈周的寻访送友图中的《京江送远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部虽展现诸位亲友岸边揖别,主人乘舟远去的送行情节,但人物无五官,老少不辨,刻划简略,而在景物刻划方面,近处桃柳盛开,长江江水浩翰,家乡风光旖旎,远方峰峦连画,水天一色,暗示即将赴任的路途遥远艰险,彼此心相映照,显示对朋友的切切关怀,也含蓄的传达出了自己的眷恋挽留之情。

而沈周的抒情山水《卧游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则是以想象为主的自娱之作,《听泉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将景色与情绪融为一体,表现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如自题诗曰:“春雨沐野草,处处作丛碧。”有些抒情山水作品又寓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体验。如《夜坐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表现作者夜坐读书的情状,藉画抒写静坐夜读的思绪和体验,并引申出一番禅定悟道的哲理。

图2 (a)釉下青花山水瓷瓶

图2 (b)釉下青花山水瓷瓶

而赏析体味意境之后,观者欣赏的则是画面及经营位置、格局、赋色,尤其是画面的笔墨技巧了,如用墨的干、湿、浓、淡、繁、简的运用和处理,笔法的硬度和力感,顿挫跌宕,线条的勾勒,皴法的处理,亦应与画面的风格意境相符,而使意境形成的整个造境过程,无论是大川高山,或是平远小景,其气势或雄伟壮阔,或平淡自然,或高雅空寂,都将是笔墨与意境的相辅相成,如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虽是一背临之作,但布局构图,物象形态,笔墨形式,均接近原作,已有成竹在胸的原作笔法。一方面,反映出他泛学诸家的师承渊源和探微求变的创作态度,同时也强调了意境与构图布置的完美结合之妙。对山水造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观者达到完美的欣赏体验,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一副好的山水作品。又如《庐山高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虽景色繁复,然而通过山与云,石与泉的虚实穿插,重山的凝重与曲折的山势,动静对比,使画面仍旧舒坦有致,风,水自流,而不紧迫、用墨亦墨色滋润,以浓墨点苔,浅绛施色,使墨色浓淡层次分明,作品更显清雅、苍润。正如近代大家张大千在《画说》中所述,“近代有极多事物,为古代所没有,并非都不能入画,只要用灵感和思想,不变原理而得其神态,便是艺术了。”根据创作意图,分主次、定取舍,结合笔墨,进而为营造意境服务。

而青花山水作品的创作在达成这些艺术要求之后,作为一个陶瓷工艺美术作品还必须要将这些美学因素通过烧成工艺,将之定格在作品之上,要经过相应的工艺成形及发色的考验,这就极大的加大了拥有一件好的青花山水作品的难度。

另外,青花山水的表现的形式及内容的覆盖面,也是最广泛的,由此画面处理的灵活性也最大,多年来,一直就以一种重要的陶瓷绘画装饰形式存在着。

山水画的发展本就丰富而漫长,每一时期的山水都从不同程度和角度见证了相应历史时期的艺术、文化、政治的发展,而陶瓷发展史同样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发展史。因此青花山水自从产生以来,同样也见证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样也反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对不同时期青花山水的研究,对历史及文化的研究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一件好的青花山水作品的难得之处还不止于它的后续的烧成,还有前期的设计,任何一件青花山水作品的设计和制作都必须考虑与坯体的造型相结合,才能有助于一件完美作品的诞生,器体的装饰面及器型的流线走向。这些因素都会牵制着青花山水作品的设计及设计意图的达成,比如青花绘画设计中,如制作时,技法上需要用传统分水的技法,则坯体器型表面流线则不易曲折度太大,而是越接近平面越好,我就曾用同一造型瓶,在同样的装饰面,画釉下五彩山水和釉下青花山水,采用五彩装饰的五彩山水瓷瓶,绘画制作时采用的不是传统分水技法,所以不太受瓶形限制(如图1),而采用传统工笔分水技法的另一个同造型的瓶,因曲线弧度偏大,就使分水时增加了难度,一旦成功,作品自然也弥足珍贵了(如图2)。当然,我们仍需一提的是,在一件青花山水作品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成,要达到完美收官,各种基本技法的实践、演练,都更是需要时间的磨砺的,多少次的对树、石、云、水的刻划、经意和不经意的对自然生活中山水的实物触摸的感悟,对各类名家山水作品的鉴赏和学习,都是助力完成一件好的青花山水作品的必备条件。如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玩摩和感悟,所以好的青花山水作品是融入了作者的灵魂的。

因此,综上所述,青花山水以其釉下的存在形态,画面意境与笔墨的兼顾,画面题材的广泛,表现技法的丰富多样,加之山水艺术本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初期的设计与坯体造型结合的考虑,最后成品的烧制,这一系列的繁杂的程序,不可否认,一方面对山水的创作者是一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再次证明,得一件相对完美的青花山水作品是何等不容易!正如屈子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因为篇幅和时间有限,对青花山水今日就浅谈于此,最后,作为一个与青花山水不知不觉地打了近三十年交道的青花山水的热爱者和创作者,在此时,我只想说声:“致敬青花!祝青花山水长盛不衰!”

猜你喜欢

青花山水意境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青花
爱在一湖山水间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