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的地域特征探究

2020-09-26罗文君张春荣

陶瓷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景德镇雕塑陶瓷

罗文君 ,张春荣

(江西工艺美术馆,南昌市,330029)

1 定义

雕塑是以可塑性材料通过雕刻或塑造的制作方式,形成具有三维空间形象,表达创作者情感理念的艺术。陶瓷雕塑是雕塑里的一个类别,它是创作者将黏土与水相混合以后融入其思想理念,通过创作者的技艺造型和相应的工艺程序制作,再经过窑火煅烧到一定的温度的泥与火相结合的艺术。陶瓷雕塑不仅仅是立体艺术、空间艺术,也是构成数千年来辉煌的传统文化之一,是科学与艺术、抒情与装饰相结合的美丽结晶。

2 概述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的发展

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历年久远,最早的瓷雕实物还有待发掘,但根据资料《江西通史》记载可知,早在南朝陈代至德元年以前就已有其身影。

入宋后,景德镇因烧制出介于北方邢窑白瓷和南方越窑青瓷之间类玉的影青瓷更是声名大噪而引得南方各窑厂纷纷造仿。宋代景德镇的传统雕塑瓷则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汲取其他雕塑艺术和其他窑厂瓷雕艺术精华,在自身技艺、工艺、品种等各方面获得丰富和突破,使得宋代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开浮雕、镂雕、捏雕之先河,具有线条艺术突出,色泽清雅莹润,造型灵巧秀丽的艺术特点。(图1.《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双狮枕》藏于故宫博物院)

及元代,因青花、釉里红等装饰的成熟,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装饰丰满,增强了立体感,形象更加生动。(图2.《元•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藏于故宫博物院)至明代,经过了宋影青釉和元代青花、釉里红的装饰后,彩饰愈加流行。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大量采用霁红、豆青、花釉等色釉和青花、古彩等色料渲染丰富作品色彩,虽然填涂点拓等加彩技法任显简朴粗犷,但丰富的加彩依然给人自然生动的美感。

到清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皆是制作玄妙又精雕重彩,甚至彩满不露胎体。这一时期工艺和题材较前朝更广泛,寓意吉祥,例如最早出现于明代的刻瓷艺术就盛于乾隆、道光时期。仙佛主题仍是景德镇传统雕塑瓷的主流,在瓷雕造型美和彩绘装饰美相结合已经成熟的瓷雕风格下,瓷雕的艺术性和商品性让传统陶瓷雕塑作品产生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成套作品亦普遍流行。

图1.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双狮枕

图2.元.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经过历朝历代瓷雕艺人在陶瓷雕塑工艺上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总结下,近现代时期浮雕、捏雕、镂雕三种陶瓷瓷雕技法被称为陶瓷雕塑“三绝”。与圆雕技艺的大气相比,这三种技艺更以灵秀精巧见长,既可为圆雕配件增加圆雕的秀美质感,又可单独成件,作品极尽精妙。

3 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的地域特征

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是陶瓷雕塑的产区,都有传统陶瓷雕塑作品,它们在工艺上都具有手工特点,以娴熟的工艺技巧创作,显示出工艺美术的特点;在材质上都是以就近取材的土石矿物质为立体材料造型,釉料以化工原料和金属为原材料。但是传统陶瓷雕塑的地方特色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纵然都是土石塑形,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材质工艺使用的不同以及艺术家创作的思想风格的不同,各个地区所创作的传统陶瓷雕塑作品也显现出不同的面容,即传统陶瓷雕塑的地域特征。

3.1 在材质上

材质因素是形成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地域特征的基础因素,景德镇的瓷雕坯料是以本土的瓷石瓷土为主要原料。在宋代以前,景德镇采用瓷石为一类原料,其烧成温度不高,烧成温度范围狭窄,故而烧成合格率也不高,但进入元代时因需要达到“白如玉”的要求,景德镇的瓷雕原料是将高岭土引入坯料形成高岭土和含绢云母的瓷石为坯料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拓宽了烧成温度的范围,有一定的可塑性,且在高温烧成中能生成了更多的莫来石晶体来防止玻璃质含量较高的情况瓷形变形。该原料相比石湾的陶塑和宜兴紫砂陶塑原料,含铁量较低,原料纯净、洁白、细腻、轻薄,烧成温度高,还原焰气氛烧成后呈白色微微泛青,有一定的透明度。尤其是用传统精陶方法加工选用原料讲究的涩胎,瓷质洁白、莹亮、柔和,光下透视具透明性。景德镇传统瓷雕的釉水与釉色丰富、不太透彻、浑厚凝重、古朴的石湾陶塑(图3.《清•石湾窑蓝绿釉抚膝罗汉坐像》藏于故宫博物院)釉色相比,景德镇传统陶瓷的釉水是石灰质釉果釉,除无光釉外釉的光泽度和透明度较强,有晶莹如玉之感。

图6.张春荣《龙舟》

图7.蔡金台《天女散花》

图8.蔡金台《天女散花部件——花篮》

3.2 在地域上

景德镇在地域上有着自然和人文历史两方面的优势。

景德镇水土宜陶,自然资源丰富。一是,有产于高岭村以其含铁量低、有害杂质少、成型骨质坚硬而著称于世的高岭土,有文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说:“陶土之种类极多,最纯粹者,西人称为高岭土。高岭本华语,以出于江西饶州府之高岭山故名。瓷器始出中国,在欧洲则英国为瓷业先进,在1755年以前,英国所用之高岭土,乃由中国及日本输入......惟原料品质仍推中国,故中国高岭土至今尚有输出”;二是,三宝蓬等地有多个瓷石矿区,且瓷石量产丰富,而瓷石是主要制瓷原料。郑廷桂在《陶阳竹枝词》中道:“天宝桥边水碓舂,麻村老土胜提红,安仁船载余干不,同府同帮货不同”;三是,盛产制釉原料——釉果,耐火材料匣钵土和柴窑烧制必备的林木等燃料。

景德镇素有“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之形容,人文资源特色多元。在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北方陶瓷工匠南迁;北宋末年北方熟练陶瓷工匠南逃,南宋赵构偏安江南,部分随朝廷南下的各窑口名匠慕名至景德镇;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南宋官窑停烧,元成宗把御匠安插于江南。北人南迁,北匠南调,浮梁人口迅速增长,景德镇人才汇集,博采众长,加上元朝贵族、官府急需和朝廷对贸易的重视,官营民营频繁,使得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业迅速发展。

3.3 在制度体系上

景德镇窑长期处于官窑体系的特殊地位,受封建王朝监控、官府督办约束,在至高无上的皇权势力影响下,古代工匠为了生存需要满足历朝历代统治者癖好和百姓的审美情趣,宋代统治者追求清逸典雅的审美趣味,所以影青瓷雕风行;元代统治者因饮食习惯,瓷器要求形大、瓷胎厚重;明洪武喜欢胎薄,釉莹堆脂;永乐崇胎厚,宣德崇淡;嘉靖爱色浓花密迷道教题材;雍正乾隆崇尚仿古......因此景德镇传统瓷雕不能像石湾陶塑那样自由发展,塑造生活化、人性化,也不能像德化瓷雕那样色彩单一象牙白。

图9.蔡金台《天女散花》局部

图10.唐.三彩女立俑

3.4 在技艺和彩饰上

《饮流斋说瓷》上称赞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精巧之至,几乎鬼斧神工”,可见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技艺娴熟精湛。与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技艺相比,石湾陶塑传统技法大致有四种流派技法,分别是:层次分明的贴塑、泼辣浑厚的捏塑、气势恢宏的捺塑和半工半意刀锋味十足的刀塑;德化瓷雕汲取了木雕、泥雕的长处,何朝宗开创了:雕、塑、刻、镂、捏、堆、接、修八字技法(图4.《明•何朝宗款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藏于故宫博物院);宜兴紫砂雕塑则技法是融于壶上,壶为雕塑载体,采用:捏塑、雕刻、堆贴等技法(图5.《清•宜兴紫砂凸雕蟠螭纹壶》藏于故宫博物院);而经过历朝历代工匠的继承、完善总结和创新发展的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技法有塑、捏、镂、浮、堆、贴、刻、雕、印、注、镶、接、修等一整套工艺(图6.张春荣《龙舟》),使得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造型优美、形象简括,工精艺巧、刀法利落,线条流畅、刻线刚劲,浑厚古朴、疏密有致等多元特点。(图7.蔡金台《天女散花》,图8.蔡金台《天女散花部件——花篮》,图9.蔡金台《天女散花》局部)

《明瓷合评》云:“镇瓷无色不备”,景德镇传统雕塑注重彩饰,色彩斑斓、富丽堂皇,非其他陶瓷雕塑产区可比拟。德化瓷雕色彩单一;宜兴紫砂雕塑虽泥色丰富,但色调单一;石湾陶塑釉色丰富,以蓝釉见长,辅以红、紫和窑变,色泽多彩,河南唐三彩以红、绿、白三色为主,色彩斑斓,但因石湾泥色厚重,河南唐三彩泥色泛浅红、浅黄,只能显出石湾陶塑浑厚古朴和河南唐三彩典雅庄重的特点......(图10.《唐•三彩女立俑》藏于故宫博物院)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彩饰种类多样,彩饰艺术有三各方面展现。一是色泥,二是色釉,三是彩绘,有釉下彩和釉上彩以及釉下和釉上相结合的斗彩三种。仅是色釉一方面,便有繁多色相,而同一色相亦有诸多色调,如红色系色釉,巩红、祭红、郎红、美人醉......都是风行一时的名釉。

4 结语

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是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的代表,所沉淀的陶瓷文化、所孕育的陶瓷文化制度都极富地域特色。它创造发展了中国陶瓷文化的辉煌,更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猜你喜欢

景德镇雕塑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巨型雕塑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