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0-09-26刘星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全程血糖研究组

刘星佳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糖尿病是现代最常见的代谢疾病,在发病机制中没有年龄限制和性别限制,但是肥胖及中老年人群属于糖尿病中发生几率略高的人群,其主要原因由于肥胖人群和中老年人群的代谢功能受阻,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是胰岛素在靶细胞上无法发挥真正的生理作用,从而引起蛋白、脂肪等出现循环式紊乱的症状。糖尿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血糖持续偏高,血压、心率等极其不规律,导致呼吸略微困难、血糖降解功能缺失等。糖尿病发病时主要损害心血管系统,血糖长期只增不降会导致神经、心脏、血管等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1-3]。为了减轻糖尿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为了降低糖尿病临床症状表现带来的痛苦,在规范性的护理中融入全程健康教育是最明确、可行的选择,也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有效性的措施。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准许抽取我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将70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 例)和参照组(35 例),研究时间为2018 年4 月至2019 年8 月。其中参照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在39~78 岁,平均(55.84±5.98)岁,病程2~13 年,平均(8.54±1.58)年;研究组男17 例,女18 例,年龄在40~77 岁,平均(56.24±6.02)岁,病程3~12 年,平均(8.61±1.69)年。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可知,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进行日常的健康宣教及一系列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融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随机提问及解答模式,主要措施为:①建立健康教育平台,对医师或护理人员、营养师等进行铺垫式宣教,将全程健康教育观念渗入到医师、护理人员及相应团队人员中,并合理安排团队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及护理[4]。②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分工,完善全程健康教育机制,并对团队人员的管理及工作进行约束,使人员调动及运用合理性、规范性。从全程健康教育团队中选取直接指导组长,并制定服从调配及约束的体系,让团队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利。③全程健康教育团队应依据糖尿病临床症状的不同及身体条件的不同,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及健康教育方法。团队可以建立微信或其他沟通及宣教平台,或者建立全程健康教育公众号,定期定时推进健康宣教理念及知识。糖尿病患者应该实时进行体征监测,实时监测血糖及血压变化,并及时予以药物治疗及情绪疏解。为患者制定全程健康宣教评价机制,定期检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和了解度等,并要求患者全部达标。④为提高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应逐步提升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落实对每位患者的护理方案及手段,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生活、用药等管理限制。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或原理及护理期间健康护理的准则及要求[5]。

1.3 观察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出院3 个月后的各项指标水平,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包括:收缩压、腰围/臀围、体重、BMI;两组血糖水平变化对比,其中血糖水平检测包括: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HbA1c。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按照满意度的评测等级可分为A、B、C 三个等级。A:患者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下,恢复效果明显,生活质量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及掌握达标范围在80%~100%;B: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及掌握度达标60%~80%;C: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没有任何了解度,在护理期间对疾病的认知度完全不够,糖尿病知识了解及掌握度达标在60%以下,护理满意度=(A+B)/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水平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各项指标水平(±s)

表1 各项指标水平(±s)

BMI(kg/m2)研究组 35 142.03±15.47 0.94±0.07 74.59±7.45 23.26±2.13参照组 35 155.68±17.59 1.12±0.09 79.58±8.23 26.34±2.51 t 3.447 9.339 2.659 5.535 P 0.001 0.000 0.009 0.000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腰围/臀围 体重(kg)

2.2 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

依据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知,研究组出院3 个月后的血糖变化明显,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数据形成明显差异,组间数据比较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下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相互比较,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结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情况如下:研究组与参照组例数均为35 例,研究组A 级26 例、B 级8 例、C 级1 例,护 理 满 意 度=(26+8)/35×100%=97.14%,参照组患者A 级18 例、B 级10 例、C 级7 例,护理满意度=(18+10)/35×100%=80.00%,χ2=14.50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HbAlc(%)研究组 35 6.47±0.62 8.10±0.84 6.32±0.69参照组 35 7.89±0.96 11.03±1.26 8.01±0.95 t 7.351 11.446 8.479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餐后2 h 血糖(mmol/L)空腹血糖(mmol/L)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多食、多尿、多饮、消瘦,其他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性功能障碍、疲乏无力、手足麻木、腹泻便秘等。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有很多,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糖尿病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控制(饮食、运动等)、药物治疗等进行调节,并采用多种相互配合的治疗手段进行控制,能够逐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融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通过整体性的知识摄入及运用、药物治疗机制及要求、血糖控制及检测等,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让患者在出院后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积极参与适量、适当的运动,逐步改善自身身体条件及状况,起到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6-8]。全程健康教育还包括通过营养师或心理咨询师的加入,以团队化的模式强化糖尿病患者恢复的信心。本次研究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和常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出院3 个月后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说明患者的糖尿病症状改善明显,两组对比数据差距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满意度相互比较,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结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 个月后的血糖变化水平有明显区别,其对比数据差距表现为研究组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的恢复期间实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和提升护理期间注意事项(饮食、睡眠、生活管理等)的存在价值,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全程血糖研究组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