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0-09-26王勇
王勇
(靖宇县保安卫生院,吉林 靖宇)
0 引言
伴随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普遍增长,糖尿病患病率也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且逐渐发展成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表现为下肢自发性疼痛、运动障碍等[1-3]。本次研究选取了某基层卫生院的34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基层卫生院的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34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7 例)和参照组(17 例),研究时间为2010年7 月至2016 年7 月。其中参照组中男10 例,女7 例,年龄在55~65 岁,平均(60.28±4.49)岁,糖尿病病程2~7年,平均(4.15±2.03)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10 个月,平均(5.53±2.14)个月;研究组男11 例,女6 例,年龄在55~65 岁,平均(61.05±3.84)岁,糖尿病病程3~9 年,平均(4.59±1.16)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10 个月,平均(5.47±2.21)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可知,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
研究组实行常规+中医针灸治疗:①对针灸部位皮肤进行消毒(酒精棉球,浓度75%),再选取适合针灸部位的毫针进行针刺(由低等到中等)。②根据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选取适合穴位进行针刺,增减针刺穴位。主穴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关元等,配穴位:上肢(曲池、手三里等),下肢(伏兔、梁丘等)[4-5]。③进针。针刺方法:提插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中指触碰针身,将针提起再插入(反复性);捻转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除去无名指和小指,其余三指均捏住针柄,捻转刺入。15 min 行1 次针,行2 次,间隔1 d 行1 次。
1.3 观察标准
①治疗效果依据疗效水平可划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 好转)/ 总例数×100%。②神经体征:治疗前后分值在0~10 分,分值越低,改善情况越好,分值与改善程度呈反比。③临床症状改善:四肢麻木症状、感觉减退症状、自发性疼痛症状,分值在0~50,分值和改善症状呈正比。④生活质量(SF-36 评分表):治疗前、治疗1 周、2 周、3个月后,分值和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神经体征
研究组与参照组均有17 例患者,治疗前:研究组神经 体 征 评 分(8.14±0.23)分,参 照 组(7.89±0.31)分,t=2.670,P=0.011;治疗后:研究组(5.03±0.15)分,参照组(6.74±0.23)分,t=25.676,P=0.000。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n, %)
2.2 临床症状改善评分
依据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知,对比数据形成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表2 所示。
2.3 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和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表3 所示。
表2 临床症状改善评分(±s, 分)
表2 临床症状改善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感觉减退 四肢麻木 自发性疼痛研究组 17 47.23±3.69 46.97±3.01 48.67±2.54参照组 17 38.54±4.67 38.59±5.07 37.56±4.30 t 6.019 5.860 9.172 P 0.000 0.000 0.000
表3 生活质量评分(±s, 分)
表3 生活质量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 周后 治疗2 周后 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 17 20.96±8.52 47.84±6.23 69.01±7.27 68.53±7.49参照组 17 23.26±8.63 34.59±6.15 42.32±6.50 43.85±6.21 t 0.782 6.240 11.284 10.458 P 0.44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危害较大(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6]。临床上一般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采取药物治疗方式,起到降低血糖、血压、血脂的作用。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联合综合性治疗方案,但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治标不治本。伴随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将其归类于“痹症和痿症”,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自发性疼痛、感觉减退、活动受限等,其治疗关键便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因此实行中医针灸治疗是最优的治疗方案,可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湿、寒、虚症状,提供充足血氧供应给周围神经,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7-8]。本次研究将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有效率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其治愈率和好转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改善度评分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其四肢麻木、感觉减退、自发性疼痛症状改善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评分数据对比鲜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神经体征评分变化最明显的一组是研究组,两组评分结果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呈现得最为明显,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对比效果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快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积极促进病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