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充填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对比研究

2020-09-26周志伟陶新仪姚晔饶文静李晓华刘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釉质牙釉质染料

周志伟,陶新仪,姚晔,饶文静,李晓华,刘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0 引言

复合树脂是最常用的后牙直接修复材料。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树脂复合材料对技术敏感,直接修复技术仍很复杂[1]。微渗漏是导致树脂修复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复合材料的边缘密封涉及到几种因素:复合树脂的窝洞结构、物理力学性能和粘弹性性能、粘接性能、修复技术和固化方法等[2]。修复体产生足够边缘完整性的能力与所用材料的收缩和聚合应力密切相关,这被认为是直接复合修复体的主要缺点之一[3]。

传统的复合树脂需要以不超过2 mm 的增量放置,为了简化这种增量分层技术,并缩短固化时间,引入了新一代复合树脂,称为“散装填充树脂”,适用于厚度为4~5 mm 的聚合,从而避免了分层技术,并可散装填充窝洞。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大体积填充树脂与传统复合树脂在有牙釉质和牙本质边缘的Ⅰ类洞修复中的颌面微渗漏。研究的无效假设是,不同的复合树脂在微渗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使用120 颗因牙周或正畸原因拔除的人磨牙,并根据以下标准纳入研究:完整牙冠、无龋齿、无发育不良缺陷、无修复和无裂纹。所有的结石沉积物和剩余的结缔组织通过刮治(手部器械和超声波刮治)去除,牙齿在提取后在室温下保存在0.1%百里酚溶液中4 个月,直到研究完成。

根据牙龈边缘的位置将牙齿分为两组。从边缘嵴到釉质牙骨质交界处上方约1 mm 长的60 颗磨牙被随机分配到第1 组和第2 组。另外,从边缘嵴到牙骨质釉质连接部下方1 mm 的另外60 颗磨牙随机分配到第3 组和第4 组。

1.1 窝洞准备

在高速机头上使用圆柱形金刚石打孔器和大量的水喷雾制造120 个Ⅰ级窝洞。洞体的整体尺寸标准化为:4 mm 的牙龈高度,4 mm 颊舌宽度和2 mm 的近中或远侧牙齿表面的轴向壁。在第1 组和第2 组中,近端龈缘被放置在釉质中,在牙骨质釉质交界处上方1 mm 处。第3 组和第4 组的牙龈壁位于牙骨质/ 牙本质中,牙骨质- 牙釉质交界处下方1 mm 处。

首先,在窝洞周围调整并固定一个环形金属基体。使用37%磷酸蚀刻窝洞。先在牙釉质上涂上磷酸蚀刻剂,然后在牙本质上涂15 s,用水冲洗15 s,干燥后不透光。

在闭塞侧腔中,使用独立的单剂量L-POP 粘合剂,用LED 固化灯固化粘合剂20 s,两个洞都聚合,保持灯尽可能接近修复材料每咬合20 s,然后去除金属基质,对颊侧和腭侧进行额外的20s 治疗。精加工和抛光采用细粒金刚石橄榄球球磨机和Sof LexTM螺旋精加工和抛光盘进行。

1.2 热循环

通过热循环对修复的牙齿进行人工老化。将所有牙齿交替浸入(5±5)℃的冷水浴和(55±5)℃的热水浴中,每个浴中的停留时间为30 s,持续500 个周期。

所有的根尖染色都用氰基丙烯酸酯密封,所有牙齿表面都涂有两层指甲油从修复边缘高达1 mm,以防止染料渗透到牙齿中。在室温下,将牙齿浸入0.5% 碱性品红染料溶液中24 h,然后在自来水下冲洗样本,并使用安装在机头上的切割金刚石圆盘在近中矢状面上切割。

1.3 微渗漏分析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所有切片修复体进行盲法评分。共对120 个修复体的240 个断面进行评价。在20 倍放大镜下,在牙龈近中端和远中端测量染料渗透性。根据ISO 评分系统(ISO/TS 11405:2003)记录颈部微渗漏:评分0=无染料渗透,评分1= 染料渗透到宫颈底的下层,评分2=牙龈基底的染料渗透大于未到达轴向壁的3 分,得分3= 染料渗透到颈部和轴向壁(图1)。还使用显微镜测量程序以微米(μm)为单位测量了每个牙齿部分的染料渗透延伸。

图1 ISO 评分系统(ISO/TS 11405:2003)

1.4 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对独立组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对配对样本进行比较。这些数据被提交到卡方检验,以比较不同的复合插入技术在微渗漏评分上的差异。

2 结果

不同评分的微渗漏发生率如图2 所示,各组均出现微渗漏。统计分析表明,修复技术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牙龈边缘有显著差异,不同复合插入技术的微渗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显示P=0.468。但当颈缘位于牙骨质或釉质时,微渗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材料的平均微渗漏量牙釉质边缘大于牙骨质边缘(P<0.05)。结果显示,1 组和2 组(牙釉质颈缘)的微渗漏无显著性差异(P=0.86)。两组均表现出较高的频度分布0 分。第一组55%的病例未发生微渗漏,第二组50%的病例未发生微渗漏。然而,当颈缘位于牙骨质时,第3 组和第4 组分别有10%和5%的病例未发现微渗漏,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26)。

图2 不同微渗漏分数的百分比

3 讨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不能否定无效假设,因为无论颈缘是在牙釉质还是在本质中,散装填充树脂和传统树脂在微渗漏方面没有发现差异。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有被调查的材料(filtekTMsupreme xte a2 和filtekTMbulk fill a2)在热循环后均显示牙龈微渗漏,不能保证牙龈边缘完全封闭。这确实是在一些体外研究中观察到的,这些研究评估了不同体积填充树脂与传统复合树脂[4-5]相比的渗漏情况。在目前的研究中,虽然当边缘被放置在牙釉质中时,两组70% 的样本显示过滤度<1。在颈椎牙骨质边缘,在第4 组中,55%的样本显示滤过率≤1,而在第3 组中,只有35%的样本获得了这种评估。当评估染料在μm 内的渗透性时,发现了同样的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在最关键区域变得更明显的散装填充树脂的更大收缩所致。

4 结论

在本研究的局限性下,两种材料的釉质微渗漏均显著降低。两种材料在釉质和本质中均未发现差异。然而,临床上的成功只有在长时间使用后才被发现,因此需要临床研究来评估大体积填充树脂的成功和寿命。

猜你喜欢

釉质牙釉质染料
杂环戊二烯作为π⁃桥调控锌卟啉染料光电性能的理论研究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为什么牙齿会变黄?
使用电动牙刷,会破坏牙釉质吗?
使用电动牙刷,会破坏牙釉质吗?
染料、油和水
Jun家族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表达及对amelogenin的调控作用
多乐氟预防正畸过程中釉质脱矿的临床评价
不同浓度锌的含氟矿化液对人恒前磨牙釉质脱矿影响的体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