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20-12-30周路瑶白海霞王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栓子肺栓塞肺动脉

周路瑶,白海霞,王瑶

(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幸福路医疗区,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栓子以血栓最为多见。当栓子阻塞肺动脉时,局部血流减少或消失,临床表现各异,提高了疾病的漏诊率,误诊情况较为多见。有学者针对于尸检报告进行统计,发现大量肺栓塞患者被漏诊,只有不到40% 的患者生前被确诊。该疾病起病较急,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危险程度高,治疗不及时有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率最高可以达到30%[1-2]。许多医生对肺栓塞缺乏临床认识,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患者被发现,相较于以往临床检出率显著增高,但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明显不足。肺栓塞一旦发生有可能迅速进展,致残致死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缓解病情。目前肺动脉栓塞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针对于海拔3600 m 以上地区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根据要求共入选1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来自于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时间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患者入院后皆被确诊为PE,皆居住于海拔3600 m 以上地区。其中男性8 例,平均年龄57.5 岁。所有患者皆出现下肢肿胀,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症状

患者发病后出现皮肤紫红、口唇发绀等现象,自觉周身乏力、头痛、头晕,部分患者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其中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共6 例,4 例自觉胸痛,2 例有胸闷症状,除此之外咯血和晕厥者各1 例。

1.3 急救护理

1.3.1 防止血栓脱落

患者入院后要保持安静,充分卧床休息,有效制动,减少活动,尽量避免搬动。伴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45°较为适合,保证呼吸道通畅。如伴有肢体肿胀,可以抬高下肢,避免过度屈曲,禁止按摩,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改变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也可能引发上述危险,需要加以警惕。腹压增加可能导致栓子脱落,随血液阻塞于肺动脉,过度用力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其正确用力。对于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应用止痛药物对症处理为首选。在本研究中,1 例患者私自下床活动,导致血栓脱落,引发急性肺栓塞,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迅速做出诊断,给予有效处理,患者经抢救脱离危险。

1.3.2 吸氧

由于栓子堵塞肺动脉,造成血流迅速减少,出现供氧不足,需要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6~8 L/min 或高频通气给氧。西宁地区海拔较高,空气中氧分压低,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否则易造成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危及生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时要立即给予支持治疗,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在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上述情况,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1.3.3 迅速开放静脉通路

接诊后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进行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可在抢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操作,否则容易引发出血。

1.3.4 监测生命体征

接诊后进行多功能监护,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意识及呼吸状态是否出现异常,有问题迅速处理。患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密切观察有助于发现问题。加强沟通,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做出准确判断,注意急性肺栓塞可能。

1.3.5 完善各项检查

发作后立即抽取血液样本,协助医生完成相关化验检查,如血气分析、凝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管造影等。

1.3.6 监测血气分析

如果患者出现急性肺栓塞,肺动脉血流迅速减少甚至中断,动脉血氧饱和度可能迅速下降,达到90%以下。护理人员要持续监测,保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3]。在本研究中1 例患者肺栓塞面积较大,上述指标导致降到52%。护理人员给予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1.3.7 一般护理

患者有可能病情迅速加重,需要做好急救措施,在床旁备好抢救相关物品。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3.8 抗休克,缓解急性右心衰

如果肺栓塞面积较大,血流会迅速中断,有可能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此类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进行多功能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休克者需迅速加以纠正。如果患者已出现急性循环衰竭,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遵医嘱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处理,其中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最为常用。液体输入过多、过快,有可能引发右心衰,导致患者出现肺水肿,因此需要加以关注,调整输液速度,减少此类风险。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关注肺间质水肿问题,可以利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进行治疗,记录出入量,根据结果加以调整。

1.3.9 溶栓护理

(1)溶栓、抗凝药物。确诊为急性期心梗后要进行全面评估,危险程度较高者会选择溶栓治疗,护理评估必不可少。急性肺栓塞需要应用抗凝药物治疗,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控病情变化,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溶栓及抗凝的必要性,向其讲解注意事项,争取获得对方配合,提高依从性。药物应用中需要使用微量泵,能够准确控制输液速度,确保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2)治疗并发症的护理。在应用溶栓和抗凝药物后容易引发诸多并发症,出血最为常见,根据目前统计结果显示最高可达到7%,致死率较高,尤其颅内出血风险最大,半数患者可能死亡。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加以关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效预防出血,使其成为护理中的重点所在[4]。血管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后有可能出血不止,造成局部水肿,存在一定风险,延长压迫时间十分必要。颅内出血有可能导致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等表现,意识障碍较为常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做出处理。入药后注意皮肤粘膜变化,确定是否存在出血等问题,排除血尿、血便等情况。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腹膜后出血不易发现,颅内出血风险较高,因此需要严密观察,减少不良后果。

1.3.10 心理护理

急性肺栓塞起病较急,病情迅速进展,临床症状多样,后果较为严重,如果不能够有效处理可能带来诸多风险。患病后肺循环血流减少,血中含氧量不足,容易引发低氧血症,患者出现各种精神类症状,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可能无法控制情绪,不利于病情好转。对此需要加强沟通,做好交流工作,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表现。抢救操作要沉稳,充分发挥家属陪伴作用,减少患者的不安全感,消除恐惧情绪,缓解紧张心理,从而有利于减少氧耗,减轻症状,缓解呼吸困难[5]。

2 结果

在研究的14 例患者中,1 例梗塞面积较大,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皆痊愈。2 例患者接受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治疗,最终痊愈。

3 讨论

高原地区急性肺栓塞相对更为凶险,可能迅速起病,复发率较高[6]。针对这种情况要有充分认识,迅速诊断,有效治疗,加强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愈后。在本研究中,14 例患者除1 例死亡外,其余接受了治疗和护理后皆痊愈,未出现护理并发症。本文对其进行总结,体会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在保证基础护理的前提下落实护理责任制至关重要,可以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高原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意义重大。在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7],导致肺栓塞发病率增加。高原地区环境的危险因素现实存在,诊断时需要加以关注,做好全面检查,提高检出率[8]。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协助医生诊断与治疗。

猜你喜欢

栓子肺栓塞肺动脉
致死性肺栓塞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精准预防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留守儿童栓子
蓝狐
栓子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