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刀应用于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优点及方式探析

2020-09-26费雷王永忠宋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扁桃体出血量疼痛

费雷,王永忠,宋军

(盐城市大丰中医院,江苏 盐城)

0 引言

在耳鼻咽喉科中,扁桃切除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术,大多数患者都为儿童[1]。过去常采用的扁桃体切除术有挤切法与剥离法两种,但在常规的扁桃体切除术下,容易导致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大,且患者术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伤口的愈合时间也较长,愈合情况较差[2]。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术方式,包括等离子刀切除、电刀切除术等[3]。为了寻求更佳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就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需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收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则采用的是超声刀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8 例,男性22 例,年龄为6~48 岁,平均(32.73±5.26)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0 例,男性20 例,年龄为6~47 岁,平均(32.68±5.31)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及交流;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处于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者;②重要脏器出现病变者;③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较相近(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收治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都采用全麻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超声刀下进行扁桃体切除,采用型号为美国Ethicon Endo-Surgery 超声刀,超声刀头选取23 cm 型号,首先将患者的腭咽弓及腭舌弓黏膜切开并将其上极分离出来,之后采用超声刀完成扁桃体的切除。术中调整超声刀的频率为55.5 kHz,设定功率为3 档与5 档。在切除扁桃体下极时,先采用3 档将血管及组织进行凝固后,再采用5 档完成切割。

1.3 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咽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采用V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评分,以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疼痛越轻微[4]。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包括原发性出血与继发性出血[5]。对比两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时间,包括流质食物恢复时间以及半流质食物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咽痛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s)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40 13.26±2.75 8.72±1.46 5.31±1.47 52.14±3.08对照组 40 29.41±4.31 15.46±3.93 9.82±3.03 142.18±14.72 t 19.978 10.168 8.470 37.866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咽痛消失时间(d)

2.2 疼痛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s, 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观察组 40 4.27±1.04对照组 40 9.21±2.21 t 11.943 P 0.000

2.3 术后出血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n(%)]

2.4 饮食恢复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流质食物进食恢复时间与半流质食物进食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时间(±s, d)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时间(±s, d)

组别 例数 恢复流质食物时间 恢复半流质食物时间观察组 40 1.28±0.15 3.85±0.41对照组 40 2.85±0.19 4.52±1.49 t 35.523 2.375 P 0.000 0.021

3 讨论

扁桃体手术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术后出血[6]。导致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扁桃体下,有十分丰富的血供,血供的所在位置较深,在进行扁桃体切除时血供的暴露也较差,因此容易导致术中大量出血的情况发生[7]。而在手术后,也容易导致扁桃体下极出现部分残留的情况,而在术中出血发生后,难以寻找缝扎出血点,使手术的难度被大大增加,也加重了对患者术腔的损伤[8]。在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手术完成后的24 h,疼痛剧烈,这种疼痛也会对患者的术后进食及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9]。扁桃体的术后疼痛是由于组织受到手术的损伤而出现的,若在术中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越小,患者的术后恢复也就越快,疼痛度也越低[10]。在术后,患者的组织细胞产生炎性反应时,会导致细胞外液中的5-羟色胺、钾离子以及组胺等物质的释入,也会引发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11]。在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术中,主要是将粘膜切开后进行钝性分离,在这样的手术方式下会导致扁桃体的周围组织形成撕裂伤,创面的渗血量大,容易造成视野暴露模糊,手术的开展容易对深部的血管以及附近肌肉组织造成损伤[12]。而在术中,就需要不停地进行压迫止血,若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还不慎导致患者的血管受损,则还需要对出血点进行缝扎。在传统手术下,需要使用圈套器截断方式来处理扁桃体下极,在该种手术方式下,需要进行较多的手术步骤,且所需的手术时间也较长,临床效果不够理想。而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目前的外科领域中,超声刀逐渐被推广应用[13]。超声刀主要是通过应用震动装置,使其将高频超声波发出,来实现组织蛋白链的断裂,促进细胞的崩瓦、气化组织,从而达到切开组织及封闭小管腔的治疗效果[14]。在现阶段,国内外关于超声刀的应用报道较多。有不少研究指出,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在传统的手术方式下,主要是通过电凝、压迫、缝扎以及射频等方法进行止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在超声刀的应用下,能集抓持、切割、凝血及分离等功能于一体,不需要再进行结扎止血,这使术中分离及止血时间大大减少[15]。

②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术后的出血率。在应用超声刀进行切割的同时,能促进组织内的细胞崩解、使蛋白氢键断裂,促进组织的水分气化,能切开或凝固结缔组织与实质性组织,不仅能使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少,同时还能减少患者术后的出血。根据临床经验发现,若患者为成年患者,尤其是存在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组织的患者,其本身就长期缺氧,经常张口呼吸,容易导致口咽腔黏膜发生慢性充血肿胀的情况,在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的口腔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而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增多。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超声刀的应用较传统治疗方式更具优势。

③在超声刀下能获取更加清晰的术野。采用超声刀很少会出现焦痂及烟雾,患者的组织基本接近正常色泽,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基本无出血,因此手术操作者能更加清楚地辨别患者的咽缩肌与扁桃体被膜的界限,同时手术操作人员也不会受到有害气体的伤害。

④在超声刀下不会有电流通过患者的机体,因此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全身神经肌肉,因此即使是体内存在金属异物与体内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也能应用超声刀进行治疗。

⑤操作简便,应用超声刀相当于在应用弯血管钳,操作十分简便,较传统的繁琐治疗流程,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超声刀的应用。在超声刀下进行扁桃体的切除,超声刀的刀头在破坏组织时,既未使用锋利的刀刃,也并不靠热来损坏组织,因此在超声刀下行扁桃体切除术,不会形成烟雾,也不会导致过热现象的发生,不会对切口组织造成焦痂,不会对切口的组织的愈合造成影响。因此,采用超声刀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会较传统手术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术腔反应也会明显降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创面的愈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咽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流质食物恢复时间以及半流质食物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

综上所述,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为术者提供更加清晰的术区视野。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疼痛较传统手术明显减少,且术后的出血发生率也大大降低。通过超声刀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传统手术下对患者组织造成的伤害,手术安全性较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扁桃体出血量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