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术培训对国有林区生产经营林户增收效应的实证研究*

2020-09-25宋彩平李会洁朱震锋

林业经济问题 2020年5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林区经营

宋彩平,李会洁,朱震锋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2014年国有林区试点实施全面停止天然林资源商业性采伐政策(简称“全面停伐”),对长期以林为生的各类林业经营主体产生重大冲击,也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1]。全面停伐政策的直接后果是森工企业主营业务严重萎缩,造成大量富余职工下岗,林区承受较大社会稳定和经济转型等现实压力。在此背景下,持续加快林区开展多种经营,探索林区产业转型和新业态稳步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林农收入,实现下岗职工二次创业及再就业已经成为国有林区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然而,一方面,下岗待业人员规模较大,加之林区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转产产业基础薄弱,劳动力吸纳能力弱,短期内很难实现大范围再就业;另一方面,林区企业职工和林业生产经营农户长期从事行业较为单一,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创新创业能力十分有限。据《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2018)》的有关数据显示,2014—2018年黑龙江省龙江森工林区累计各类富余下岗职工超过3.2万人。在19.7万林业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仅为14.61%,六成以上都为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4万人,不足从业人员总数的1/5。鉴于林区职工和各类林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待业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有利于拓宽创业就业渠道,提高林户收入,进而缓解林区民生就业压力,对适应全面停伐新常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中央的宏观政策设计也再次凸显职业技术培训对提升社会就业的重要意义[3]。就国有林区而言,在全面停伐之前,各林业局就已经针对天保工程实施期间富余下岗职工及林农等陆续开展了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停伐后培训规模和力度有所提升,但培训究竟对生产经营林户实际产生了多大的收入效应?林户对参与培训的主观意愿如何?林户参与培训的意愿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内容均缺乏深入研究,而这些内容与林区后续开展职业培训、再就业政策设计及改善民生福祉的制度安排等息息相关。截至2019年7月,学界围绕职业技术培训对收入影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在研究视角上,学者开始对因培训类型不同而导致的收入差异进行了一定探究。农业培训的确在改善生产经营决策、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如必要的技术培训对防治农业污染[5]、优化生产经营行为[6]和促进农民工就业流动[7]等起到积极作用。相比之下,林业领域针对职业技术培训增收效应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已有学者借助一手调研数据展开的典型研究,验证了职业技术培训对林业职工收入的显著影响,不过研究也表明这种积极影响伴随林户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减弱[2]。另外,考虑到林区生产经营活动丰富多样,其广泛分布在林业采集、种植养殖、林产加工、生态服务及其他关联产业,因此将职业技术培训的类型及其对林户增收影响的差异化纳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这有助于精确提升转岗再就业的有效性,但是这类研究仍然空白。在研究方法上,传统的回归方法未考虑样本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会高估培训对于收入的净效应[8],为有效规避该类问题,多数学者广泛采用Heckman两步法[9]、处理效应模型[10]、工具变量法[11]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方法)等[12]展开研究。综上所述,以各林业局职工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简称“PSM方法”),探究职业技术培训对林区生产经营林户收入的影响,旨在寻证职业技术培训与林户增收间的关联关系和实际影响,为林区提升社会就业与居民福祉提供有效依据。

1 数据与方法

1.1 Mincer经典方程模型的不足

如果借鉴Mincer提出的经典工资方程,建立多元回归模型[13],研究职业技术培训对经营收入的影响,一般要在模型设定中加入虚拟变量用以观测事件“是否参加培训”。具体模型如下:

F(Y)=β0+β1Di+β2Xi+μi

式中Y为林户收入;Di为虚拟变量,Di=1和Di=0分别代表林区生产经营林户参加、未参加职业技术培训;Xi为控制变量,一般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健康状况、经营补贴、经营支出等;μi为随机扰动项;βi为待估参数;β1代表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生产经营收入的影响程度;β2为年龄、文化程度、生产经营支出等控制变量对林户生产经营收入的影响程度。

然而,Mincer方程在实际应用时要面临两个问题[4]:第一,样本的自选择性问题。Ashenfelter在研究培训对收入的影响时曾明确指出,由于人群的个体特征和背景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考察培训作用时,不能单纯地把参加培训与未参加培训的人员直接进行比较。文中生产经营林户参与职业培训的行为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根据林户自身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等各类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因此单纯以林户是否参与培训将其进行分组并对比收入来分析培训效果可能存在偏误,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第二,职业技术培训的内生性问题。影响林户收入的因素很难全部纳入模型中,还存在一部分不可观测因素,如果将这些因素作为遗漏变量包含在误差项中,将会产生林业技术培训与误差项之间相关的问题,此时Mincer方程会高估培训的收入效应[14]。鉴于以上考虑,若采用上述的Mincer方程估计职业技术培训对生产经营收入的影响,要面临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以及职业技术培训的内生性问题[4],因此选择采用PSM方法探究职业技术培训对国有林区生产经营林户的增收效应。

1.2 PSM方法

PSM方法最早由Rosenbaum和Rubin提出[15],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由于不可观测因素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同时还控制了一些可观察的异质性因素,进而消除非随机试验中自选择带来的内生性问题[16]。PSM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影响参加培训的可观测变量,在未参加培训组中找到与参加培训个体的可观测变量最为相似的对照组[4],将其进行有效匹配,然后比较其林户收入差距,以此认定培训之于林户收入的贡献。

应用PSM方法探究职业技术培训对国有林区生产经营林户的增收效应,总体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建林业技术培训决策的概率模型,采用Logit模型估计得到倾向性得分即每位林户参加林业技术培训的概率;二是依据培训组和未培训组的倾向性得分,采用相应的匹配方法(如最近相邻配比法、半径匹配法、核匹配法等)对其进行有效匹配,模拟随机分组,消除选择性偏差和混杂偏差,依据匹配估计结果发现两组之间的收入差异,以此确认培训对林户收入的实际效应。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时除采用最近相邻配比法之外,还采用半径匹配法、核匹配法进行同步匹配估计,对比不同方法下观测结果的一致性,确保研究结论的严谨与可信。

假定重点国有林区林户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条件概率为[4]:

P(Xi)=P(Di=1|Xi)

式中Xi为林户的可观测特征变量,以这些特征变量来解释林户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概率;虚拟变量Di与⑴式中的变量含义相同;构建Logit模型来估计倾向得分。在此基础上测算林户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其收入贡献的绝对值,这里引入职业技术培训对生产经营林户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Effect of Treatment on the Treated,ATT)来表示,如式⑶所示;之后进一步引入δ来表示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收入的贡献率,如式⑷所示。

在应用PSM方法得到职业技术培训对生产经营林户收入效应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细化、深入研究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收入的影响作用,从培训特征入手,探索影响林户收入的各类培训观测变量,例如培训组织者、培训形式、培训地点和培训参与方式等。开展上述补充性研究,有助于重点国有林区相关单位更加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的组织设计,提高培训效率和回报率,促进待业人员的再就业和林户经营收入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Y=α0+αiXi+ε

式中Y为生产经营林户的年经营收入;Xi为影响林户收入的各培训观测变量,α0、αi为待估系数,i=1,2,3,4;ε为误差项。

鉴于测算前尚不清楚具体有哪些职业技术培训的观测变量因素对林户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模型⑸中并没有确定的核心变量和控制变量,初步将培训组织者、培训形式、培训参与途径和培训地点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进行探索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变量选择

结合研究的模型以及调研的实际情况,选取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3个维度变量。现有研究表明[2,4,17-18],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是以往学者探索影响林户收入关键因素时常设的变量。由于个人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以及生产经营特征变量是较为常规的变量,能真实而完整地反映林户的生产条件,因此选择以往学者采用较多的特征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变量定义及赋值如表1所示。

表 1 变量定义及赋值

1.4 研究区域概况

根据2017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重点国有林区一般也称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主要构成为:龙江森工集团(40个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10个林业局)、内蒙古森工集团(19个林业局)、长白山森工集团(10个林业局)和吉林森工集团(8个林业局),共计87个森工林业局(企业)。施业区总面积34亿hm2。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在国有天然林资源严格管控政策下,重点国有林区稳步停伐减产,并在2015年正式启动全面深化体制机构改革,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使得林区面临更为严峻的转产富民形势。除森工企业职工有稳定工资收入外,林区下岗待业职工转岗就业压力大,长期从事各类林下生产经营的林户限于停伐(资源)、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复杂因素增收难度高,这两类人员在林区林业人口中占有较高比例,有效提高其转岗就业能力,提高林户经营收入,有助于实现《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中关于切实改善林区民生的既定目标。

1.5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取自“2018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项目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为各林业局职工家庭,反映的是2017年林区从事各类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林户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实际情况。实际调查过程中对87个林业局职工家庭进行随机抽样,每个林业局随机选取25个职工家庭进行调查。为了尽可能提高研究样本的有效性,只选择家庭成员中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林户样本作为最终研究对象。研究共获取2175份问卷,每份问卷都涵盖了林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及收入支出特征等信息。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基本审核,初步得到有效问卷1961份,其中从事各类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林户样本仅有331份,而实际参与培训的林户样本更少,仅占总数的6.48%。不足四成的样本数量一方面反映了重点国有林区组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的规模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也与没有参与培训的林户样本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将有利于借助培训对林户收入效应的研究结论来明确林区后续如何开展培训工作的决策方向,增强了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数据具有两个“全覆盖”的显著特征,既实现对重点国有林区所有森工林业局数据信息的全覆盖,又通过对单个职工访问实现对其每个家庭成员数据信息的全覆盖。较高的数据信息覆盖率有助于更加全面的掌握重点国有林区各类林业生产经营林户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真实情况,并通过研究充分明确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收入的实际影响,有助于提升研究结论为林区进一步优化和拓展职业培训政策设计服务的有效性。

1.6 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2018年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实地调查数据,首先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模型中加入林户是否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0~1选择变量。其次,采用Logit模型,借助STATA 14.0软件估计倾向性得分即每位林户参加林业技术培训的概率,依据培训组和未培训组的倾向性得分,采用最近相邻配比法、半径匹配法、核匹配法对其进行有效匹配,根据结果发现两组之间的收入差异,由此验证培训对林户收入的实际效应。最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将培训组织者、培训形式、培训参与途径和培训地点这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探究不同职业技术培训模式对林户收入的影响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表 2 培训组和未培训组样本变量统计结果

调查数据的Logit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的对数似然比为-206.319,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061 8,拒绝原假设的概率小于0.001,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生产经营收入的高低受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的影响,相关变量统计描述如表2所示。参加和未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组之间在年龄(X1)、受教育年限(X2)、是否一次性安置(X4)、家庭人口数(X5)、家庭地址(X6)、生产经营支出(X8)和生产经营天数(X9)等7个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其中,参加培训的林户更加年长,受教育年限更长即具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具有一次性安置身份的林户更多,所在家庭的人口数也更多,且更多林户居住在山下林业局局址;参加培训的林户平均生产经营支出比未培训林户高出3 335.7元,且平均生产经营天数比后者多了33天。从上述一系列可观测变量显著的组间差异来看,充分印证了生产经营林户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行为并不是随机的选择过程,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林户是否参与培训存在着一定的选择性偏误,这也再次证明放弃使用Mincer经典方程模型的合理性及选择PSM方法的必要性。

2.2 倾向得分的Logit模型估计分析

表 3 倾向得分的Logit模型估计结果

从Logit模型估计结果(表3)来看,林户的受教育年限、生产经营支出、生产经营天数与其选择参与职业技术培训之间有着显著的关联关系。

2.2.1 林户的受教育年限对职业技术培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林户的受教育年限系数为0.103 2,影响程度远高于生产经营支出和生产经营天数。受教育年限越多反映了林户具有更高的学历水平,对生产经营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等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也较高,也更愿意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来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二次创业或者改善原有的生产经营状况,以此提高经营收益。进一步结合调研数据来看,参加培训的样本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林户数比例为38.6%,高于未参加组27.9%的相应所占比例,与模型估计结果相一致。

2.2.2 生产经营支出对职业技术培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生产经营支出系数为0.001 2,系数较小,不及受教育年限和生产经营天数,实际生产经营中对林户的培训参与决策作用十分有限。尽管如此,综合实际情况来看,林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若成本支出越大,相应的则会降低其收益水平,林户考虑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收益,则一定程度上会倾向于通过参加有关技术培训来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及能力,因此经营支出影响林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倾向是切实存在的。结合调研数据来看,参与培训的林户平均经营支出远高于未参加培训的林户,培训组中年均支出大于1万元的林户数占到总样本的6.4%,也高于未培训组同类林户数3.4%的相应比例,与模型估计结果是相符的。

2.2.3 生产经营天数对职业技术培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生产经营天数系数为0.003 3,影响程度高于生产经营支出。生产经营天数越多,说明林户在生产经营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生产经营收入对林户及家庭的重要程度也往往更高,林户在付出巨大劳动成本的前提下,选择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来不断提高经营能力,改善生产经营状况及收入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结合调研数据来看,培训组林户从事生产经营年均124天,而未培训组只有91天,这也符合估计结果。总体来看,重点国有林区各类生产经营林户对是否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选择决策与其家庭相关特征关系不大,无论是林户在山上林场还是山下局址居住,又或者是家庭中有多少人口等。林户的培训参与决策主要受到来自个人特征中的受教育年限和生产经营特征中的生产经营支出、生产经营天数等因素的影响,个人特征主要影响着林户的主观参与培训意愿,生产经营特征因与林户的日常劳作及家庭收支密切相关,而职业技术培训又是可以改善经营者劳动状况及经营收入的积极因素,显然更容易影响林户参与培训的意愿。

表 4 倾向得分的匹配估计结果

2.3 倾向得分的匹配结果与分析

根据汇报的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表4),从模型估计的显著性来看,倾向得分匹配过程中T值的临界值为1.96,小于该临界值则匹配估计不显著[19],据此认定表4的估计结果是显著的。

2.3.1 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的生产经营收入促进作用有限

对模型估计结果展开具体分析。第一,匹配前,培训组的平均收入对数比和未培训组的平均收入对数高出0.864;匹配后,培训组的平均收入对数比和未培训组的平均收入对数高出0.605。匹配后培训的收入贡献下降意味着在考虑了林户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选择性偏误及内生性问题后,培训对林户的增收效应明显减小,这一结果也验证了上文提到的忽视林户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选择性偏差及内生性问题会严重高估培训收入效应的基本论断,也因此放弃了使用经典Mincer方程模型来对林户参与培训的增收效应进行研究。第二,无论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参加培训的林户样本均比未参加培训的林户样本的ATT高,且培训对生产经营林户收入的贡献ATT在1%水平上均显著异于零,因此培训对提高林户收入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验证。第三,尽管培训对提高林户收入的确产生了有益影响,但是匹配前后培训组和未培训组之间的收入差异并不突出,匹配前后的ATT值较小,说明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的生产经营收入的确有提高作用,但促进作用有限。

2.3.2 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的生产经营收入促进作用有限的原因

从职业技术培训本身及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等方面入手,系统分析职业技术培训对收入提高作用有限的原因。首先,组织有关培训的数量和规模严重不足。除林户自身参与培训的主观意愿因素外,很大程度也反映了重点国有林区并未充分重视和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林户获得专业指导和技术培训的资源相对匮乏。其次,林区所组织开展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本身存在不足。在实际调研走访中发现,林区为数不多的职业技术培训涉及行业门类少,主要以木耳种植、初级林产品加工等为主,而这些行业已经在林区存在多年,很多林户都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生产经验,传统的技术培训既无法对现有经营活动提供有效指导并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户在其他可适领域的创业创新。林区各类培训在规模、层次和计划等方面参差不齐,没有提前制定合理有序的组织规划,也没有在培训之前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培训后也没有很好的组织开展实效跟踪及后续指导,这样的培训很难使林户实现良好的增收效应。再者,全面停伐后林区转型替代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大部分的多种经营业仍处在小规模、低成本和技术薄弱的家庭式经营阶段,6.48%的林户样本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林下种植养殖和林产品采集加工,这样的经营基础和产业形态很难为职业技术培训提供有效的作用平台,造成培训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严重脱节,加之上述提到的现有培训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培训对提高林户生产经营水平和增加经营收入的效果进一步削弱。最后,重点国有林区2015年以来进入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体制与机构改革会对林户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间接影响培训对林户的增收效应;另一方面,林区重大机构改革必然伴随岗位调整与人员流动,林区势必出现更多的富余下岗工人,进一步加大林区转岗就业压力,以培训带发展、以培训增收入的客观形势更加严峻。

2.3.3 倾向得分匹配质量检验

表 5 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的稳定性检验

为了充分验证上述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收入效应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估计结果背后深层次原因分析的可信度,进一步运用半径匹配法、核匹配法同时对倾向得分进行匹配估计,对比不同匹配方法下的结果差异。依据倾向得分匹配的估计结果来看(表5),在确保估计结果显著性的前提下,匹配前后ATT值变动范围及趋势并没有因为匹配方法的不同而出现显著变化,表明模型估计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围绕结果进行的相关拓展分析的合理性及研究结论的可信度较高。

2.4 倾向得分匹配结果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充分确保倾向得分匹配结果的可靠性,还必需对匹配估计结果进行质量检验。参考已有研究,主要通过平衡性检验和共同支撑检验来实现[21-22]。其中,平衡性检验主要是对匹配前后培训组、未培训组的样本特征变化进行检验,匹配之后培训组、未培训组之间的样本差异应显著消除,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匹配估计结果才能更有效地反映培训对林户的收入效应。表6为分别从标准偏误变化、样本均值差异等方面对倾向得分匹配的估计结果进行平衡性检验的具体结果,其中,标准偏误表示培训组和未培训组样本均值之差与该两组样本方差平均值的平方根之比,两组样本各个变量在匹配后其标准误均有不同程度减小,且受教育年限、生产经营支出、生产经营天数等变量的均值差异也在匹配后呈现高度不显著,可见,匹配结果较好地消除了两组样本的个体差异,模型的平衡性检验得以通过。所谓共同支撑检验,即通过检验培训组和未培训组的倾向得分中是否有足够的重合区域,即共同支撑区域,以确保倾向得分匹配的有效性[21]。在实际匹配过程中,共有14个样本落在了共同支撑区域外,即没有在未培训组找到相近的可匹配对象,仅占样本总量的4.2%,在可接受范围内[22],故匹配结果也通过了共同支撑检验。综上所述,倾向得分匹配结果通过质量检验,表2、表3的研究结果是可靠的。

表 6 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的平衡性检验

2.5 培训模式对林户收入影响分析

在职业技术培训对林户增收效应得到充分验证的基础上,鉴于收入效应并不突出,进一步探究不同职业技术培训模式对林户收入的影响,包括培训的组织者、培训方式、培训地点和培训参与方式等,以此为林区后续开展组织各类培训,切实改善培训的收入效应提供有益参考。

不同培训特征对林户收入影响的回归估计结果如表7所示。其中,R-squared=0.043 4,F(4,319)=4.47,p=0.001 6。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的地点及参与方式对林户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培训的组织者、培训方式则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在哪儿进行培训和如何参与培训本质上和培训内容及对林户生产经营活动并没有直接关系和影响,二者与收入之间关系不显著是可以理解的。而采取课堂授课、工厂实习或者授课+实习等不同的培训方式与培训效果密切相关,且培训方式对林户收入的影响程度是4个变量中最高的;而不同的培训组织者如林业局、合作社或协会、招工企业和一般培训机构等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领域及培训内容,与生产经营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针对性及操作性更强,因此组织主体的不同对林户经营收入实际有着显著影响。

表 7 不同培训特征对林户收入影响回归估计结果

2.5.1 培训组织者对林户收入具有显著负相关

90%以上的培训都由林业局组织开展(表8),由其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仅占10%,悬殊的比例差距说明林业培训主要由林业局组织。同时,培训组织者对林户收入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呈现负相关影响,说明由一般培训机构、合作社或协会、招工企业等数量所占比例越少的组织者开展的培训反倒对提高林户收入更有益。究其原因,由林业局等组织主体组织的培训多数为岗位培训,这对于从事生产经营的林户来说,并不是很适用,生产经营型林户更需要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如林下作物种植、北药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因此,林户对由一般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收获最大,掌握了林业生产经营的专业知识,必然会对其收入有积极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在林区各类多种经营业发展不足的大背景下,重视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及实效性对切实提高林户收入的作用更显著。

表 8 重点国有林区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情况

2.5.2 培训方式对林户收入具有显著正相关

从各类培训方式所占比例情况来看(表8),课堂授课式培训的参与林户占到总数的74.3%,其次为授课实习相结合,而工厂实习仅占1.1%。培训方式的回归系数为0.231,说明培训方式与林户收入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对提高林户收入的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林户开展各类多种经营的林户多数综合文化素质不高,生产经营当中多数凭借的是长期积累的实际经验,缺乏对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的系统认识。而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大部分经营林户而言,尽管形式传统但却能够更稳定、系统、连贯和有计划地讲授和推广有关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使得受训林户在短期内能尽快掌握其他人长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营。此外,结合调研中与林户的深入交流,部分林户还认为组织参加“班级”形式的技术培训,除了提高所需的专业技能外,还可以了解和学习到其他相关领域的一些行业知识,尽管实地培训往往解决眼前问题十分有效,但对林户长期生产经营而言,系统的职业培训学习收益更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首先,林户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选择倾向受到受教育年限、生产经营支出、生产经营天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学历越高、生产经营当中投入更多的资本和时间成本的林户更愿意参与各类职业培训。其次,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参与培训的确对提高林户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贡献程度并不突出,研究认为这是林区组织有关培训的数量和规模严重不足、培训本身行业门类少、培训层次和计划参差不齐、林区多种经营业呈现家庭式经营以及林区深化改革的复杂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再者,培训组织者、培训方式分别与林户收入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作用,由一般培训机构、合作社或协会、招工企业等进行组织,借助课堂授课形式开展的培训对提高林户收入更有益。最后,实证研究结果再次表明进行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时如果忽视参与培训的选择性偏误和内生性问题,将会导致培训收入效应的严重高估,并建议放弃使用Mince经典方程模型。

3.2 建议

第一,提高林户对职业技术培训的认可度及参与度。林区企业及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职业技术培训对改善林农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作用,鼓励生产经营型林户参加各类技术培训。

第二,加大林区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的规模和力度。首先,建议林区企业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各类林业技术培训的政策及资金投入,其次,根据林户经营生产的实际需求和不同林区发展林下多种经营及创新创业的资源条件,最后,丰富职业技术培训的行业门类以培训带动林户增收。

第三,促进林区职业技术培训主体的多元化。重点国有林区除了林业局、森工企业主导组织职业技术培训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引导、鼓励和支持一般性工业企业、域外行业企业、招工企业、专业培训机构、地方政府等不同主体参与到对林区广大林户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队伍中去。促进重点国有林区培训主体的多元化水平,打破仅由林业局组织培训的单一化局面,组织更多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协会、企业、科研单位等。针对有培训需求的林户提供更多选择,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生产经营培训,能够有效拓展林户林下多种经营的业务范围。

第四,增强职业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国有林区针对生产经营林户组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培训方式上尽可能以课堂授课、授课+实践等方式为主。考虑到生产经营林户多数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基本情况,应尽可能在培训课堂上进行贴近生产经营实际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兼顾培训过程中的实践指导。另外,培训当中缺乏对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估与反馈,建议培训结束后对参与培训林户的生产经营和创业成效进行持续跟踪,选择性开展二次培训和再培训。同时,加大转型产业领域组织技术培训的力度,并根据生产经营型林户的实际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实现提高林户收入与加快林区转型发展的双赢目标。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林区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如何加强数字电视技术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