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研究
——以山西省东冶头村为例

2020-09-25李中建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乡土旅游传统

李中建

(晋中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晋中030619)

传统乡村文化是乡村百姓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是乡村居民共同的记忆,它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结构变更,城市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大量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被遗弃,乡村人口流失,乡村文化的传承出现内在断裂的趋向,乡村在精神文化层面出现普遍性的匮乏,这严重阻碍了乡村的全面振兴。传统乡村文化不仅具有文化价值,更具有经济价值,通过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再乡土化,发掘传统乡村文化的内涵与潜质,顺应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大潮,赋予传统乡村文化新的面貌,让乡村文化重放异彩,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关于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的研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已出现。欧洲学者Kneafse 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精神内核,吸引游客前往乡村旅游消费的关键是独特的乡村文化。[1]20 世纪70 年代韩国发起的“新村运动”以及日本乡村文化建设,都将乡村文化作为激发乡村精神活力的重要来源。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精神内核,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2]

十九大以来,我国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日益丰富。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3]彭维锋指出要“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高度推进乡村文化振兴”。[4]王华斌分析了优秀乡土文化的多元价值,通过创新对乡村文化的引导方式并且让乡民科学地认识优秀的乡村文化的内涵。[5]

综合国内外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及国内发展现状,我国关于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具体发展路径方面的研究尚为短暂空白,急需寻求一条合理有效的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的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背景,探索传统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相结合,激活传统乡村文化内在动力,活化传统乡村文化的多重价值的有效路径,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相关经验。

一、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的迫切性

乡村文化是乡村生活的生命内涵,是维系中国农村各种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也是农民的精神寄托。[6]山西省昔阳县东冶头村自然地貌独特,乡村建筑和饮食文化类型多样,且历史悠久,传统节庆等精神文化资源丰富,然而随着城镇化的突飞猛进,乡村的物质和精神状态渐渐失衡,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区,传统乡村文化后继乏人,村民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意识不足,使之面临消失的窘境。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但同样由于乡村精神文化的衰落,使得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核丧失,趋同化和舶来感日渐上升,乡村旅游业的核心吸引力降低,传统乡村文化的回归和传承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图1)。

图1 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的迫切性

(一)城镇化突飞猛进,乡村物质和精神发展失衡

2019 年,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达60.60%。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向好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表现。然而伴随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盈,精神匮乏状态也逐渐显现。人们对于物质的狂热追求,往往带来精神方面的空虚感。乡村文化是一种具有殊异禀性的传统文化形态,是乡村居民的心灵寓所和情感归属,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却在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下显示出日渐衰微的迹象。传统乡村文化的回归无疑是应对现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冲击、重振乡村的精神内核。

(二)传统乡村文化失于保护,面临消失的窘境

为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广大农村地区实行了“农民上楼”和“平移居住”的政策,东冶头村也建设了整齐划一的居住新区,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新居占用耕地,摧毁宗教祠堂、古城墙等历史建筑,破坏饱含地域特色的村落民居。文化载体的消失,使得传统乡村文化面临消失的窘境。此外,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直被忽视。东冶头村的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乡村文化难以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保护。行政部门对文化建设的考核也流于形式,乡村文化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有效保护。

(三)乡村人口流失严重,乡村文化继承者缺位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凝聚了比乡村更多的资源和人才。乡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乡民慢慢流向城市,如乡村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这些优秀乡民外出后大多在外定居,不再考虑回乡发展,乡村的人才资源和财富逐渐流失,乡村社会中留守的百姓十分有限,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从事其他产业的基本能力,就业面十分狭窄,迫于生计,很少有精力去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满足。这使得乡村文化的继承失去了重要的一部分力量,乡村文化的根基被削弱,乡村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四)乡村文化再乡土化关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逐渐被休闲度假式的乡村游所替代。乡村旅游的盛行使得各地区乡村竞相上马乡村旅游项目,而这些乡村旅游项目大都缺乏特色主题,产品单一,甚至出现恶性竞争,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这种单一的乡村旅游模式难以适应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的精神支撑和核心竞争力,是乡村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凝结的智慧结晶,是一个乡村的专属名片。让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重新挖掘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赋予乡村文化新的内涵,是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关键环节。

二、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与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关系

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之源,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以无形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还以有形的力量助推着乡村振兴。[7]传统乡村文化是乡村独特的吸引力所在,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乡村文化的再乡土化,不仅仅是对乡村文化的简单回归,是以传统乡村文化为积淀,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路径,创新开发模式,寻求一条乡村物质和精神共同发展的新路径,其目的是实现乡村最终的振兴和繁荣(见图2)。

(一)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1.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使得乡村景观丰富

图2 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与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关系

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迥异,乡村地区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乡村传承至今的民俗活动也是乡村独特的文化景观,如庙会文化节、婚俗仪式、民谣民歌等。通过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可加大对当地特色民居和民俗活动的挖掘和再现,使乡村景观变得更加丰富。

2.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使“乡村性”回归

城镇的飞速发展蚕食着乡风乡貌,“乡村性”逐渐消失。一个乡村共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标准,是该地“乡村性”的集中体现,是乡村风貌得以保存的前提,对百姓生活习惯的保护和行为标准的认同,是乡村地区“乡村性”的回归,是村民精神文化的源头。

3. 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使得城乡景观差异拉大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异逐渐淡化。而传统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绵延至今稳定不变的精神因素,与城市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乡村的传统建筑、民俗活动、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等,是永久无法更改的城乡差异。传统乡村文化的再乡土化,使乡村的“乡村性”得以保留,与城市的景观进一步拉大,可有效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传统乡村文化的再乡土化使乡村的吸引力增加,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增加乡村客流量,乡村独特的饮食、建筑、民俗活动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乡村的经济得以拉动。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居民“有班上”“有活干”“有富余”,村民就业逐步稳定、乡村长治久安。

乡村居民逐渐富裕,巩固了乡村旅游业得以发展依托的传统乡村文化,农村百姓开始自觉重视本地的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文化的自觉继承者和宣传员,增强了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此外,城乡交流增加,城乡文化碰撞,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也得到极大丰盈,乡村文化拥有了绵绵不绝的活力,促进了乡村的文化振兴。乡村的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三、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路径(以东冶头村为例)

传统乡村文化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价值,保护、传承并合理挖掘传统乡村文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之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8]将文化寓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既能使“乡村性”得到有效回归,又能赋予乡村文化新的形态,使其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传统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协同发展,发挥社区(居民)、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在传统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是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见图3)。

(一)社区参与

1.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回乡创业

村民是乡村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对乡村文化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强调其在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中的主体地位,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的积极作用。

图3 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的路径

东冶头村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故事,且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拥有开展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因此,村民应当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城镇化初期涌入城市的优秀青年,应以自己的教育优势和从业经验,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可以积极返乡创业,通过开办民宿酒店、特色餐馆、庙会商铺等方式,参与到东冶头村的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中;留守村民作为乡村文化最亲密的接触者,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义不容辞,应当自觉承担起这一义务。

2.做好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人

东冶头村是“眭”姓的发源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该村至今仍保留有许多黄土高原特色窑洞民居,建筑文化独具特色。此外,东冶头村自古便有“十天赶一集”的庙会传统,每年七夕节前后还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和联欢晚会,届时十里八乡的居民均会赶往东冶头村参加庙会活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9]村民应自觉充当文化传承人,积极策划、主动宣传,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二)政府支持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在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全程中充当着指挥者的角色,是乡村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宏观把控者。政府应当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公路、停车场、文化展演舞台、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加大乡村的可进入程度,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东冶头村依傍317 省道,交通便利,外部可进入性高,但内部交通条件较差亟待改善。政府应当着力进行内部交通、公共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和改善,打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预备战。

2.创造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市场的稳定运营,也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的运行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积极倡导企业文化与乡村文化相结合,以乡村文化为导向,助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社会动员

1.致力于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农业旅游协会(包括农户、旅游公司、农业合作社、农庄等,一般为非盈利性组织)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旅游协会应以其社会性组织的特殊身份着力于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定期为村民组织培训,增强村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建立村民的文化自信。与政府协调沟通,积极反映群众意见,共同创造乡村文化旅游的繁荣局面。(2)民间组织也是乡村文化保护的中坚力量。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民间组织的努力,村民可以自发形成一个保护当地乡村文化的组织,同破坏乡村文化的行为作斗争。

2.做好乡村文化旅游宣传工作

乡村文化旅游的宣传应当体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各个环节中。其中旅行社可以为乡村文化旅游制定游览路线,为乡村文化旅游做宣传页,在旅行社官网和门店发布乡村文化旅游的相关信息,为乡村文化旅游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农业旅行社可以为乡村文化旅游开设官网,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吸纳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此外,还可以与当下流行的自媒体(如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合作,专题报道乡村文化旅游;与网红艺人签约,利用明星的影响力为乡村文化旅游做宣传;农业旅游协会还可以与乡村居民一起拍摄宣传片,扩大乡村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四)企业协助

1.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力量作为支撑,这单单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亲自参与其中。这既有利于企业的资金运转,又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还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为乡村文化旅游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例如: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和特色的服务;运用“VR”技术,使游客在观光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提升乡村旅游的体验性。

2.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品牌化作为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推进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和振兴乡村的重要职责。[10]东冶头村可以“春秋小国,眭姓起源”为口号,以文化旅游发展为核心,打造“历史小村”的乡村旅游品牌,将最新的时代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中,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包装升级,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掘传统乡村文化的潜在价值,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寻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传统乡村文化的再乡土化应与乡村的发展转型紧密结合,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致力于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实现真正的文化振兴、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乡土旅游传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乡土中国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旅游
读《乡土中国》后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